• 297.50 KB
  • 2023-11-13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1~3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2.图中山脉(  )‎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河北省、山西省 C.落叶林带、草原带 D.外流区、内流区 - 6 - / 6‎ ‎【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我国四至点分别大约是:最北端 ‎(53°N)、最南端(4°N)、最西端(73°E)、最东端(135°E),再按照最北端和最南端之间的网格多少即可计算出经纬网的纬线间距。第2题,①是大兴安岭,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②是祁连山脉,而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③是太行山脉,而我国农耕区与牧区大致以古长城为分界线;④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第3题,太行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河北省和山西省;两侧都是落叶阔叶林带和外流区。‎ ‎  读我国大陆①②③④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示意图,完成4、5题。‎ ‎4.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5.若图中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①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则④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渭河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解析】4选D,5选A。第4题,若只考虑纬度因素,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越早、结束越晚的地区,其热量条件就越优越,所处的纬度就越低,故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②④③①。第5题,若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的①地热量条件明显优于④地,则④最可能为青藏高原。‎ ‎  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下图示意沿湛江-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读图,完成6、7题。‎ - 6 - / 6‎ ‎6.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  )‎ A.江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7.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 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 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 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 ‎【解析】6选C,7选D。第6题,由图可知,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的区域距离湛江大约2 800 km,结合年降水量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第7题,由图可知,常流性河道频率最高值出现的区域(a~b段)距离湛江大约1 000~1 500 km,即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道频率最高。a~b段并非降水最多的区域;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湛江—漠河一线没有经过该地区。‎ ‎  (2016·马鞍山模拟)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 6 - / 6‎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8选D,9选C。第8题,夏播玉米的种植在小麦收割后进行,一年中就存在两熟的现象,这样的地区应该分布在我国的暖温带地区,如图中的④地区。第9题,图中①地区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③地区深居大陆的内部,降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④地区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利于农作物的收割,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土层较薄。‎ ‎【加固训练】‎ ‎(2014·广东文综)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选B。读图可知,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是由西南移向东北,这就说明,在选项所列四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条件下,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是东北地区。‎ ‎  (2016·临沂模拟)读兰州、乌海地理位置图和兰州、乌海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乌海和兰州年较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海位于兰州西部,因此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 B.兰州位于乌海西部,因此兰州年较差大于乌海 C.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的原因之一是乌海的纬度高于兰州 - 6 - / 6‎ D.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的原因之一是乌海的降水量高于兰州 ‎11.下列月份中黄河乌海段最有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解析】10选C,11选B。第10题,从图中气温的变化曲线可知,乌海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兰州,这和两地的纬度不同有关。第11题,凌汛发生时,要有结冰现象,并且处于刚结冰,或者刚融化的时候。‎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6·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28分)‎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第(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防沙、发电、灌溉等;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第(3)题,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②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 6 - / 6‎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13.(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区域及某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简析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第(1)题,受纬度与地形的影响,0℃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第(2)题,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第(3)题,R1河段以沉积为主,说明流速较慢;R1、R2之间有支流汇入,因而R2河段流量较大。第(4)题,这里有古栈道经过,又有河流流经,说明汉中在古代可能为交通枢纽。‎ 答案:(1)呈东西走向,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流量: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 ‎(4)交通枢纽。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 - 6 - /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