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2-26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及其诊断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信息技术论文之《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及其诊断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 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积极,有序,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市教科院规划办领导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高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惟一标准。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但针对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 ‎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学科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受 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学生的参与度不 高,此外,教师的素质也未能跟上。通过课题的开展,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营造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借助课题的研究,使信息 技术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 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    ‎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1、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 ‎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学习内容和疑难问题前置,实现课前“高效学习”。‎ ‎   高效课堂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精心编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学案,进行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前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   (2)以学定教,自主互助——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上“高效学习”。‎ ‎2、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 情境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预习引领 ‎  时间分配:‎ ‎ (前35分钟)情境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其中教师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10分钟。‎ ‎  (后5分钟)预习引领。下发下节课学案,布置预习任务。‎ ‎  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 (1)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 可以用经典的故事、精彩的视频片段、IT业界名人的创业经历等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 (2)精讲多练,增强教学设计的互动性。‎ ‎ ‎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方向,每节课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探究学习。于设计的驱动任务要强化策略,安排的任务要高效务实,与现实生活、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 ‎ (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尽量将课堂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将抽象晦涩的变成形象直观的,将文字的变成图形的,将单媒体展示的变成多媒体展示的,将教师单纯讲解的变成学生讨论的,将学生的被动操作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 (4)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 在课堂中,通过分层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少部分知识水平超前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当小教师,在使他们巩固加深原有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其参与到课堂中,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要注意做到:在课堂上,任务要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尽量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 (5)采取积极的评价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 ‎ 4、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学习策略 ‎(1)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 ‎     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这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来展开。   ‎ ‎    (3)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     课堂上,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 ‎5、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 ‎(1)教师评价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产生震动,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自愿地去改正。做为教师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把握好评价时机,把爱、关怀和期待蕴含在评价中,唤起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其次,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 ‎(2)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尝试着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自己评价自己,引导认识自我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往往说些自己的缺点,对优点很少提起,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发掘自身的优点,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坚定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评价表,来提高自我认识。‎ ‎ ‎ ‎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     ‎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     1、行动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不断探索实施高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     4、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     6、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    ‎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及阶段性目标 ‎   (一)‎ ‎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课题准备阶段 ‎1、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 ‎    2、 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    3、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   (二)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课题实验研究阶段 ‎    1、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 ‎    2、在分析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良好习惯监督表,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课题组各成员继续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    4、交流实践体会,推广教师在教学中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适时反思、感悟,进行再研究、再实践。‎ ‎   (三)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 ‎    1、汇集、分析、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形成最后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    2、总结收集优秀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案例,撰写论文,在课题组内推广研究成果。‎ ‎    3、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模式,成经验文章。‎ ‎    4、整理资料,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 ‎    ‎ ‎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1、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组织学习,创设“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预习引领”的教学模式。‎ ‎    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目标定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思提高的高效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    ‎ ‎    七、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 ‎ 时  间 ‎ 成果类型 ‎       成 果 名 称 ‎ 作者 ‎ 获奖等次 ‎ ‎ ‎ ‎ ‎ 2013.06‎ ‎ 教学论文 ‎ 《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及其诊断策略》‎ ‎ 汪慧 ‎ 国家级一等奖 ‎ ‎ ‎ ‎ ‎ 2013.09‎ ‎ 教学论文 ‎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 李莉莎 ‎ 市级一等奖 ‎ ‎ ‎ ‎ ‎ 2013.12‎ ‎ 教学案例 ‎ 《表格数据的处理》‎ ‎ 李莉莎 ‎ 省级二等奖 ‎ ‎ ‎ ‎ ‎ 2014.09‎ ‎ 教学说课 ‎ 《图层蒙版图像融合》‎ ‎ 汪慧 ‎ 省级二等奖 ‎ ‎ ‎ ‎ ‎ 2014.11‎ ‎ 教学说课 ‎ 《你我有责,健康上网》‎ ‎ 王芳 ‎ 省级一等奖 ‎ ‎ ‎ ‎ ‎ 2014.11‎ ‎ 教学说课 ‎ 《图像的设计与合成加工》‎ ‎ 姜婧 ‎ 省级二等奖 ‎ ‎ ‎ ‎ ‎     1、已获奖的教科研成果 ‎ ‎ ‎ ‎ ‎ 2、课题参与者获得荣誉 ‎   李莉莎:湖北省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   王  芳: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黄石市优秀信息技术教师。‎ ‎   姜  婧:黄石市优秀指导教师、黄石市优秀信息技术教师。‎ ‎ ‎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实践,全体课题组老师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认为要想让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1、要对学习者进行充分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    2、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体会、揣摩、感悟,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    3、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有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个别问题,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就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     4、让学生掌握合作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勇于合作,乐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合作技巧,从而使他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实用和高效。‎ ‎     ‎ ‎5、立足教学实践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根本途径,课题研究又可以推动教学实践。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研究的眼光和心态,使研究常态化。使课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