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14 发布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 ‎  麦市中学  付云峰一、时代背景:‎ ‎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城乡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许多家庭的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我县出现许多的留守学生。针对此状况,我课题组所有成员对在我校就读的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留守学生已经渐渐变成了“个人素质特殊生”的代名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  二、个案情况:‎ ‎  姓名:李静    年龄:14岁性别:男基本情况: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在小学五年级时,其母亲外出务工,该生随父亲在家中,刚进入初中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七年级起由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李某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抄作业,其次,当作业过多时,就不断地吵,并让家长帮做。‎ ‎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 ‎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  三、问题分析:‎ ‎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李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李某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奶奶对李某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李某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  3、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  小时候的他,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李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某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  四、教育和引导措施:‎ ‎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  我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校联系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电话与李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同时我对李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  (3)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  (4)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  2、充分利用“结对子”、“心理咨询法”、“主题班会法”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  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大多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外界的批评和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为了让李某在学习、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依据课题研究中的方法,尝试进行了以下的做法:‎ ‎  (1)与留守学生交朋友,用朋友的立场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安排,我与李某同学结成了对子,平时,我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其交往、谈心,经过一段的时间,我与他成了朋友,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李某的强项,平时他的数学成绩不大好,但是,他的空间观念十分的强,于是在七年级的 “图形认识初步”中,我利用课余的时间,与他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在本章的测试中,他竟考了98分的好成绩,这时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他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和自信的笑容。‎ ‎  (2)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和“班级主题班会”,使该生提高了心理素养,并以最高的热情融入了集体。‎ ‎  有了自信的李某,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我再次用朋友的身份,让他有困难找老师,使他多次进入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从而提高了心理的素养,如: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与人交往等,同时在其班级中,也相应地开展了以留守学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看到了同学与老师的关爱,并产生了与同学、教师交往的意识。自此,他体验到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乐趣,找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提高了集体荣誉感。‎ ‎  (3)从小做起,逐步提高。‎ ‎  在李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例如: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成绩一有提高,就及时表扬,从那以后,他的成绩提高了,他也一次次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  五、令人兴奋的教育辅导效果:‎ ‎  经过半年多来的教育和引导,以及李某家长的密切配合加上他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是令人兴奋的:‎ ‎  1、按时上学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良好习惯。‎ ‎  2、李某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中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时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  3、与同学打成一片,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而又自信的笑声。‎ ‎  4、语数外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成绩还不太稳定,但他已彻底改掉了懒的毛病。集体的活动他都能参加,且不管比赛的规模如何,但这都是一次次公平的竞争,参与竞争就已标志着他成功了一半。‎ ‎  六、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 ‎  李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留守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因为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将继续推广我们的教育方法,即:结对子教育法、心理咨询法、主题班会法,我们希望所有的留守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儿童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