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04-13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新课改下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各学科的融合结题研究报告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信息技术论文之新课改下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各学科的融合结题研究报告 ‎ 中学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自2013年立项以来,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已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 ‎   1.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已成为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物质、能源、信息)之一。“信息处理能力”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现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适应这个发展,我们不仅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目前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学科整合”‎ 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对于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研究。针对本校现状,应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美术、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虚心借鉴省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继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大力培养教师队伍,努力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 鉴于以上认识,开展本课题实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的模式。‎ ‎      2.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制做有关学科部分教学内容课件,丰富课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 3.探索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 ‎1、探讨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课改中学学科校本化资源库。‎ ‎2、培训教师掌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学科校本化资源库的使用及教学应用,利用其建立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教与学实践的创新。‎ ‎3、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 ‎4、探讨通过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校本化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5、探讨如何形成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校本化资源库的更新与教学管理机制。‎ ‎6.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有关的现代教学理念。‎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③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的特点和优势。 ‎ ‎④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路与方法。‎ ‎⑤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 ‎⑦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策略 ‎⑧‎ 农村学校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探索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五、组织管理:‎ ‎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    组 长:曾春锋 ‎   主  持:周建楚 ‎    成   员:刘  慧 罗  辉  李阳平 王少敏 曾兵洋 ‎ 祝  雄 肖文倩  肖建国  封舒文 ‎ ‎ ‎ ‎ ‎ ‎ ‎ 主要研究 ‎ 人员姓名 ‎ ‎ ‎ ‎ ‎ 单     位 ‎ ‎ ‎ ‎ ‎ 职务和职称 ‎ ‎ ‎ ‎ ‎ 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及主要贡献 ‎ ‎ ‎ ‎ ‎ ‎ ‎ ‎ ‎ 周建楚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工会主席、中一 ‎ ‎ ‎ ‎ ‎ 主持课题管理及指导、‎ ‎ ‎ ‎ ‎ ‎ ‎ ‎ ‎ ‎ 曾春锋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校长、中一 ‎ ‎ ‎ ‎ ‎ 资源库的建立、管理、维护 ‎ ‎ ‎ ‎ ‎ ‎ ‎ ‎ ‎ 刘 慧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教导主任、中一 ‎ ‎ ‎ ‎ ‎ 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 ‎ ‎ ‎ ‎ ‎ ‎ ‎ ‎ ‎ 许静茹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一 ‎ ‎ ‎ ‎ ‎ 课题研究记录、课题分组管理 ‎ ‎ ‎ ‎ ‎ ‎ ‎ ‎ ‎ 李阳平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二 ‎ ‎ ‎ ‎ ‎ 资源库的建立、管理、维护,建立数据库、收集相关成果 ‎ ‎ ‎ ‎ ‎ ‎ ‎ ‎ ‎ 罗  辉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副校长、中一 ‎ ‎ ‎ ‎ ‎ 课题研究记录、课题分组实验 ‎ ‎ ‎ ‎ ‎ ‎ ‎ ‎ ‎ 王少敏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副教导主任 ‎ 中高 ‎ ‎ ‎ ‎ ‎ 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 ‎ ‎ ‎ ‎ ‎ ‎ ‎ ‎ ‎ 曾兵洋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一 ‎ ‎ ‎ ‎ ‎ 参与研究 ‎ ‎ ‎ ‎ ‎ ‎ ‎ ‎ ‎ 祝  雄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一 ‎ ‎ ‎ ‎ ‎ 参与研究 ‎ ‎ ‎ ‎ ‎ ‎ ‎ ‎ ‎ 肖文倩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二 ‎ ‎ ‎ ‎ ‎ 参与研究 ‎ ‎ ‎ ‎ ‎ ‎ ‎ ‎ ‎ 肖建国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中一 ‎ ‎ ‎ ‎ ‎ 参与研究 ‎ ‎ ‎ ‎ ‎ ‎ ‎ ‎ ‎ 封舒文 ‎ ‎ ‎ ‎ ‎ 珠晖区酃湖中学 ‎ ‎ ‎ ‎ ‎  ‎ ‎ ‎ ‎ ‎ ‎ 参与研究 ‎ ‎ ‎ ‎ ‎ ‎ ‎2.确定课题实验教师及其职责:‎ 许静茹、刘慧 ‎    英语教学中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  罗辉、李阳平、祝雄 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   封舒文、肖晓 数学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周建楚:‎ 化学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  王少敏:‎ 物理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肖建国:‎ 政治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肖文倩:‎ 地理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李鑫:‎ 音乐、美术教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之研究 ‎ 六、实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 ①课题选定、申报工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 ‎②‎ 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研究工作组织实施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和培训教师、实验教师 ‎③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④接入基础教育专网,添置设施设备 ‎   2.开题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划分实验小组,确定子课题,搜集、积累资料,教学实施,个案指导,信息反馈。①教师全员培训。重点培训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资源下载与浏览、课件制作、常用软件应用等,使每个教师达到“五会三熟练”。培训教师:在职中青年教师; 负责人:李阳平 ‎②制定《酃湖中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使教师正确把握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基本要求、方法途径。用方案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③制定《酃湖中学学大教育技术与优质资源“五进三不漏”应用普及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和《酃湖中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改变以往的常规教学管理办法,把远教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考核。学校每次教学常规检查,除了查教师教案环节是否齐全,备写是否详细等,还要看教师备写的教案是否备课件;查课、听课教者讲课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期末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中。通过强化督查指导,我校远程教育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出现了“‎ 天天有人用、节节无闲置”,由原来的消极应付“要我用”变成现在的争着抢着“我要用”的喜人局面。如今教师大部分课堂教学教学用课件,积极研究探索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应用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聚焦课堂,运用优质资源推进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落到实处。‎ ‎④学校坚持开展各种活动,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学校多次举行“一课多教”研讨会。通过“一课多教”的展示观摩,使大家清楚地认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励大家学习现代教学方法、掌握信息技术的主动意识。‎ ‎3.验证实验阶段成果展示:(2015年2月——2015年5月)召开教学观摩会、实验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抓重点学科成果个案指导。撰写实验报告,表彰实验研究成果,接受上级验收 ‎ 七、 本课题采用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 运用观察、访问、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及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收集生活中的学科素材、故事和案例。‎ ‎3、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系统、科学地解决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按照“设计——建库——应用——评价——修正”五个步骤,建设、完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化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产生和完善研究成果。‎ ‎    八、研究经费:‎ 本课题研究经费、表彰奖励经费一律由学校经费自筹。课题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相关研究人员学习、考察、培训,不断添置电教设备,给每个教研组配备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立专项资金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所需图书、计算机等条件优先提供,所需实验经费实报,用于实验研究,对在研究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九.课题研究环境 我校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保障条件:‎ ‎1、理论支持: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 《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指南》、《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 ‎2.经费支持:为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相关研究人员学习、培训,奖励,不断添置电教硬件设施。‎ ‎3.硬件软件支持:2014年1月学校对原微机室36台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络教室进行检修维护添置更新,更换网卡、硬盘、内存条鼠标、键盘,购买电脑三台,打印机三台,空白光盘300张,320G移动硬盘一个,刷新桌椅,安装立式挂式空调三台,同年上级配发我校电视机、DVD各12台建成“班班通”,2013年8月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随后为教学楼教室及各部室以及教师宿舍接入基础教育宽带网,并鼓励教师个人购买电脑,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师生学习提供了保证。已购入的各种软件,互联网上丰富资源;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为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双层支持。‎ ‎ 九、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最终成果:   ①文本类:《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教学论文》、《制度》、《教学设计》、《优秀成果集》、《成果鉴定书》、《相关推广应用资料》、《表彰决定》等。 ②电子类:优秀教学课堂录像、优秀课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