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2 KB
- 2021-05-12 发布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7)
盗传必究
一、筒答题
1. 简述为什么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
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2 分)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
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4 分)
2. 简述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
(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各 3 分)
3. 简述节拍和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节奏型)。
(2) 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节奏)的理解。
(3) 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节奏)的理解。(各 2 分)
4. 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意识到身体打击的层次。(各 3 分)
5. 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播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
(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各 3 分)
6. 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
(2)在歌唱白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各 3 分)
7. 简述集体舞教学的三个不同阶段。
答:(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
(2) 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
(3) 完整舞蹈阶段。(各 2 分)
8. 筒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 3 分)
9. 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各 2 分)
10. 筒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 唱
轻基木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6 分)
11. 筒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各 2 分)
12. 筒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各 2 分)
13. 简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2) 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除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 符,
并组成节奏型。
(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
(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各 1. 5 分)
15. 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D 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
(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
(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各 2 分)
16. 筒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 2 分)
17. 筒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掌握歌词阶段;掌握节奏阶段;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初具调性感阶段。(各 1.5 分)
18. 简述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
(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
(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
(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各 1.5 分)
19. 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各 2 分)
20. 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
答:(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各 1 分,全部答对得 6 分)
21. 筒述动作意象的方式。
答:(D 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4)集体舞动作意象。(各 1.5 分)
22. 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
(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各 3 分)
23. 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
(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各 2 分)
24. 筒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各 2 分)
25. 筒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则。(各 1. 5 分)
26. 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D 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各 2 分)
27. 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各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