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0 KB
- 2021-05-11 发布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绪
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生理】-试卷 1
(总分:84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36,score:72 分)
1.下列哪类微生物是非细胞型微生物
【score:2 分】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病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立克次体
本题思路:非细胞型生物指无细胞结构的单一核酸活
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包括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2.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
特征
【score:2 分】
【A】个体微小
【B】结构简单
【C】繁殖迅速
【D】分布广泛
【E】专性寄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肉眼不能
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
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和分布广
泛。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score:2 分】
【A】葡萄球菌
【B】钩端螺旋体
【C】白假丝酵母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沙眼衣原体
【E】流感病毒
本题思路:白假丝酵母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
生物。
4.下列微生物除哪种外均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score:2 分】
【A】细菌
【B】放线菌
【C】螺旋体
【D】真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立克次体
本题思路:真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5.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体形小于 1mm 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 1μm 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
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
生物,统称为微生物。B 和 C 选项表述均不完整。
6.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染色体为裸露 DNA 分子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细胞器完整
【C】有核膜、无核仁
【D】进行有丝分裂
【E】以上均是正确的
本题思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
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的 DNA 分子,无有丝分
裂,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7.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主要
区别在于
【score:2 分】
【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β-1,4 糖苷键
【E】N-乙酰葡糖胺与 N-乙酰胞壁酸
本题思路: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
胞壁肽聚糖缺乏五肽交联桥。
8.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本题思路: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界
限分明、且不易被洗脱的黏性物质。其成分多为糖
类,其功能是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是抗
原性和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9.关于细菌细胞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磷壁酸是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物
质
【B】细胞壁的组分主要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与
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完全相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膜主要由脂质双层、
脂蛋白和脂多糖 3 部分组成
【D】脂多糖不可以脱毒成为类毒素
【E】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形态,保护
细菌
本题思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为革兰阴性菌
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但革兰阴性菌的肽
聚糖无交联桥。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特殊成分为磷
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为外膜层。
10.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是
【score:2 分】
【A】无磷壁酸
【B】肽聚糖含量少
【C】产生青霉素酶
【D】脂类含量多
【E】产生 β-内酰胺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是
有外膜保护和产生 β-内酰胺酶。
11.鞭毛的主要作用是
【score:2 分】
【A】与细菌黏附有关
【B】与细菌运动有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与细菌抵抗力有关
【D】与细菌繁殖有关
【E】与细菌变异有关
本题思路: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score:2 分】
【A】鞭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壁
本题思路:鞭毛并不是所有细菌所必有的结构。
13.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score:2 分】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本题思路:质粒是细菌主要的核质以外的携带有遗传
信息,并具有遗传功能的物质。
14.有关质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score:2 分】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可自行丢失
本题思路: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质粒。
15.下列有关 L 型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细菌 L 型是细菌失去细胞壁所形成的细胞壁
缺陷型
【B】细菌 L 型是遗传性变异的细菌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C】细菌 L 型革兰染色大多呈阴性,被染成红
色,且着色不均匀
【D】细菌 L 型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
基
【E】细菌 L 型典型菌落为油煎蛋样
本题思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不能稳
定的传给子代,当环境改变,可能恢复原来的性状,
称为非遗传型变异。细菌的 L 型在脱离诱导剂后可恢
复原来的细菌,属于非遗传型变异。
16.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score:2 分】
【A】二分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有丝分裂
【C】复制
【D】孢子生殖
【E】出芽生殖
本题思路: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
殖。
17.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
【score:2 分】
【A】迟缓期
【B】对数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期和稳定期
本题思路:细菌生长分为 4 期,其中对数期生长迅
速,细菌繁殖最快,形态最典型,因此常被用于研究
细菌性状,包括细菌染色及生物活性,如细菌耐药性
监测等。
18.大多数细菌分裂一代一般需要的时间是
【score:2 分】
【A】5~10min
【B】20~30min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1h 左右
【D】18~24h
【E】48~72h
本题思路:大多数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是 20~
30 分钟,个别细菌繁殖速度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
需要 18~20 h。
19.一般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 pH 为
【score:2 分】
【A】6.0~6.4
【B】6.4~6.8
【C】6.8~7.2
【D】7.2~7.6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7.6~8.0
本题思路:一般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 pH 为
7.2—7.6。
20.细菌的染色性与细菌的何种物理性状有关
【score:2 分】
【A】光学性质
【B】带电现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表面积
【D】渗透压
【E】半渗透性
本题思路:细菌的带电现象与染色反应、凝集反应、
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切。
21.使用比浊法可粗略估计细菌的数量与下列何种物
理性状有关
【score:2 分】
【A】光学性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带电现象
【C】表面积
【D】渗透压
【E】半渗透性
本题思路: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细菌悬液为混浊状
态,菌数越多,浊度越大。
22.二氧化碳法培养细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为
【score:2 分】
【A】1%~3%
【B】3%~5%
【C】5%~1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10%~12%
【E】12%~15%
本题思路:二氧化碳法培养细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
一般为 5%一 10%。
23.IMViC 试验不包括
【score:2 分】
【A】糖发酵试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吲哚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D】甲基红试验
【E】V-P 试验
本题思路:吲哚(I)、甲基红(M)、V-P 试验(V)、枸
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
为 IMViC 试验。
2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的是
【score:2 分】
【A】CAMP 试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吲哚试验
【C】硫化氢试验
【D】明胶液化试验
【E】尿素分解试验
本题思路:CAMP 试验用于鉴别 B 群链球菌,其产生
的 CAMP 因子,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能力,
使其产生显著的协同溶血作用。
25.有关外毒素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由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B】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毒性强,有抗原性
【D】用甲醛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E】毒性具有选择性
本题思路:外毒素主要由于 G + 菌和部分 G - 菌产
生并释放于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其毒性强,具有选
择性,对理化因素不稳定,抗原性强,经 0.3%~
0.4%甲醛处理失去毒性而保留抗原性制成类毒素。
本题 B 项为内毒素的性质。
26.菌落是指
【score:2 分】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
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
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
见的细胞集团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本题思路:通常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
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
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
27.甲基红试验中培养基的 pH 需降至多少,指示剂才
指示阳性结果
【score:2 分】
【A】2.5
【B】4.5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5
【D】6.5
【E】7.4
本题思路: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
生丙酮酸,再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
使培养基的 pH 降至 4.5 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
成红色,为阳性。主要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
杆菌,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28.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
【score:2 分】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维生素
【E】以上均不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色素、细菌素、热原质和维生素均是细菌
的合成代谢产物。
29.下列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score:2 分】
【A】热原质
【B】硫化氢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外毒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本题思路:硫化氢是细菌分解利用物质后代谢的产
物,另几项不是分解代谢的产物。
30.BCG 的获得属于
【score:2 分】
【A】毒力变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耐药性变异
【C】形态变异
【D】菌落变异
【E】鞭毛变异
本题思路:卡介苗(BCG)是一种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
原性的变异株。
31.白喉棒状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细菌基因发生了
【score:2 分】
【A】转化
【B】转导
【C】结合转移
【D】溶原性转换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原生质体融合
本题思路:白喉棒状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细菌基因
发生了溶原性转换。
32.细菌间直接传递遗传物质可通过
【score:2 分】
【A】普通菌毛
【B】性菌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荚膜
【D】中介体
【E】鞭毛
本题思路:受体菌与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
菌毛将所带的 F 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
3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score:2 分】
【A】转化
【B】接合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本题思路: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接合,通
过性菌毛的作用从供体菌传递给受体菌。
34.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score:2 分】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B】不需供体菌
【C】不需受体菌
【D】需噬菌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需质粒
本题思路:细菌的转导和溶源性转换都需要噬菌体的
参与。
35.H-O 变异属于
【score:2 分】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
【D】鞭毛变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耐药性变异
本题思路:H 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60℃30
分钟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
时 O 抗原外露,是为 H—O 变异,属于鞭毛变异。
36.下列关于 BCG 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不保持原菌的抗原性
【B】进入人体可使机体获得抗结核病的免疫
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不能用于预防结核病
【D】由减毒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制备而来
【E】将结核分枝杆菌传代 130 次获得的
本题思路:卡介苗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过 230 次的
移种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能保持原菌的抗原性,用
于预防结核病。
二、 B1 型题(总题数:3,score:12 分)
A.巴斯德(Louis Pasteur)B.李斯特(Joseph
Lister)C.郭霍(Robert Koch)D.弗莱明
(Fleming)E.琴纳(Edward Jenner)【score:4 分】
(1).青霉素的发现者【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1929 年 Fleming 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
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一直到 1940 年 Florey 等
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2).证明微生物是传染病致病因子的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德国医生郭霍证明了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
病因子,并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和细菌染色法
等研究方法。
A.核质 B.中介体 C.性菌毛 D.鞭毛 E.质粒
【score:4 分】
(1).属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的结构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质粒是细菌染色体(核质)以外的遗传物
质,为双链闭环 DNA 分子,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
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2).控制细菌遗传、生长繁殖与代谢的结构是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核质决定细菌性状和遗传特征,是细菌的
主要遗传物质。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任何
时期【score:4 分】
(1).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在对数期内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
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
(2).细菌合成抗生素、外毒素多在【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稳定期内,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
毒性产物积聚,pH 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
细菌死亡数则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
衡。
相关文档
- 医学考试-妇科疾病的治疗(三)2021-05-11 15:54:0615页
- 医学考试-中医肛肠科学综合练习试2021-05-11 15:54:0420页
- 医学考试-营养学主治医师专业实践2021-05-11 15:51:2427页
- 医学考试-中药药剂学(三)2021-05-11 15:47:1636页
- 医学考试-心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021-05-11 15:26:2636页
- 医学考试-初级药剂士-23-(7)12021-05-11 15:22:5427页
- 【医学考试】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儿科2021-05-11 15:17:1618页
- 医学考试-遗传代谢性疾病-12021-05-11 14:52:2450页
- 医学考试-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专业2021-05-11 14:43:2527页
- 医学考试-全科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2021-05-11 14:39:2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