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34 KB
- 2021-04-17 发布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厌氧
菌、螺旋体】-试卷 1
(总分:68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B1 型题(总题数:1,score:4 分)
A.破伤风芽孢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艰难梭菌 E.白喉棒状杆菌【score:4 分】
(1).芽孢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
的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芽孢大于菌体,位于菌体次极端,使菌体呈汤匙
状或网球拍状的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芽孢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
鼓槌状的是破伤风芽孢梭菌。芽孢大于菌体,位于菌
体次极端,使菌体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的是肉毒梭
菌。
二、 A1 型题(总题数:29,score:58 分)
1.可做厌氧菌培养标本的为
【score:2 分】
【A】气管抽取物
【B】前列腺分泌物
【C】阴道分泌物
【D】胸腔积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中段尿
本题思路: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为保证培
养成功,必须注意标本采集和运送时不能被正常菌群
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2.疑似厌氧菌感染的标本,下列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score:2 分】
【A】避免被正常寄居菌污染
【B】避免标本与空气接触
【C】在半小时内送检
【D】超过半小时,可冷藏保存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E】以上都正确
本题思路:厌氧菌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在 20~30
分钟内处理完毕,如果一时来不及接种,可将标本置
室温下保存,一般不要冷藏,因冷藏对某些厌氧菌有
害,且低温时氧的溶解度较高。
3.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的现象
【score:2 分】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破伤风梭菌
【D】产黑色素类杆菌
【E】脆弱类杆菌
本题思路:产气荚膜梭菌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
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 2
和 CO 2 ),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
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凶
猛,称为“汹涌发酵”,为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时产生
的特征性现象。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白喉棒状杆菌
本题思路: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板上可形成双层溶血
环,内环完全溶血,是由于 θ 毒素的作用,外环不
完全溶血则是由 α 毒素所致。
5.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肠炎一般由下列哪种细菌引起
【score:2 分】
【A】肉毒梭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破伤风梭菌
【D】艰难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产气荚膜梭菌
本题思路:艰难梭菌是人类肠道中正常菌群之一,当
长期使用或不正规使用某些抗生素以后,可引起肠道
内的菌群失调,耐药的艰难梭菌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
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等疾病。
6.高倍镜下形成汤匙状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肉毒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枯草芽孢杆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白喉棒状杆菌
本题思路:肉毒梭菌在 20~25℃时在菌体次极端形
成椭圆形芽孢,芽孢大于菌体,使细菌呈汤匙状或网
球拍状。
7.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大肠埃希菌
【B】无芽孢厌氧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本题思路: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在人
体内主要聚居于肠道,且主要是无芽孢厌氧菌。
8.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的病理表现
【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
【D】可致食物中毒
【E】以上均正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外毒素及多种侵袭性
酶类,外毒素以 α 毒素为主,本质为卵磷脂酶;还
可产生透明质酸酶、DNA 酶等。本菌主要引起气性坏
疽及食物中毒等。
9.在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中,临床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
的是
【score:2 分】
【A】脆弱类杆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双歧杆菌
【C】丙酸杆菌
【D】消化链球菌
【E】梭杆菌
本题思路:类杆菌属中的脆弱类杆菌最为重要,为直
肠部位的正常菌群。在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中,占临床
厌氧菌分离株的 25%,类杆菌分离株的 50%左右。
10.下列细菌能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的主要是
【score:2 分】
【A】葡萄球菌
【B】肠球菌
【C】双歧杆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大肠埃希菌
【E】丙酸杆菌
本题思路:双歧杆菌属中的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
主要生理菌群,它在体内起到调节和维持人体微生态
平衡的重要作用。
11.对气性坏疽早期诊断较有价值的微生物学方法是
【score:2 分】
【A】直接涂片镜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分离培养
【C】“汹涌发酵”试验
【D】Nagler 试验
【E】动物试验
本题思路:直接涂片镜检是对气性坏疽早期诊断极有
价值的快速诊断法。从深部创口取材涂片,革兰染
色,镜检见有革兰阳性大杆菌,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
典型,并伴有其他杂菌等三个特点即可报告初步结
果。
12.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score:2 分】
【A】无芽孢厌氧菌感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厌氧芽孢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本题思路:在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原因,使屏障
作用受损,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长期应用抗
生素治疗使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减退;局部组
织供血不足、组织坏死、或有异物及需氧菌混合感
染,形成局部组织厌氧微环境等情况下会引起无芽孢
厌氧菌的感染。
13.以下关于厌氧芽孢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厌氧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芽孢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孢细菌
本题思路:厌氧芽孢杆菌只有一个属,称梭状芽孢杆
菌属,简称梭菌属,革兰染色阳性,都能产生芽孢,
芽孢直径大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成梭形,故得
名。芽孢的形状和位置在鉴别上有意义。大多数须在
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少数可在微氧环境中繁
殖。
14.注射 TAT 的目的是
【score:2 分】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本题思路:在对可疑破伤风患者进行治疗及紧急预防
可注射 rAT。
15.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白喉杆菌
本题思路:产气荚膜杆菌是非专性厌氧菌,对营养要
求不高,大多数菌落有双层溶血环,内层是狭窄的
β-溶血环,外层是较宽的半溶血环。
16.肉毒梭菌的芽孢特点是
【score:2 分】
【A】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C】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D】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E】椭圆形,小于菌体
本题思路:肉毒梭菌产生的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
近端而成为球拍状。
17.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score:2 分】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本题思路:肉毒梭菌为一种嗜神经性毒素,从含有毒
素的饲料中经肠道吸收,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及外周神
经,肌肉接头处,以及植物性神经末梢。
18.庖肉培养基主要用于下列哪种细菌的培养
【score:2 分】
【A】空肠弯曲菌
【B】白喉杆菌
【C】军团菌
【D】产气荚膜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霍乱弧菌
本题思路: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中,可分解肉
渣中的糖类而产生大量气体。
19.检测梅毒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所用的抗原是
【score:2 分】
【A】兔血清
【B】牛心类脂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氨基酸
【D】马血清
【E】人血清
本题思路:检测梅毒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所用的抗原
是牛心类脂质。
20.下列何种培养是钩端螺旋体检验时常用的培养基
【score:2 分】
【A】BCYE 培养基
【B】PPLO 培养基
【C】Korthof 培养基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血清斜面培养基
【E】巧克力培养基
本题思路:钩端螺旋体培养常用 Korthof 培养基,
28℃孵育。
21.感染钩端螺旋体的主要途径是
【score:2 分】
【A】垂直传播
【B】动物叮咬
【C】接触疫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呼吸道吸入
【E】使用血液制品
本题思路:钩体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及自
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最常见的储存宿主,人类
感染途径是接触了疫水。
22.伯氏疏螺旋体培养的常用培养基是
【score:2 分】
【A】柯索夫(Korthof)培养基
【B】蛋白胨培养基
【C】血琼脂平板
【D】BSK 培养基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肉汤培养基
本题思路:伯氏疏螺旋体营养要求较高,常用 BSK 培
养基(barbour stoenner-kelly medium),其中含有
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以
及热灭活兔血清等丰富的营养物质。
23.钩端螺旋体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score:2 分】
【A】革兰染色
【B】镀银染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抗酸染色
【D】鞭毛染色
【E】Giemsa 染色
本题思路:钩端螺旋体一般染色法不着色,常用镀银
染色法及荧光抗体染色法。
24.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在 4℃放置多少天即可死亡
【score:2 分】
【A】1 天
【B】2 天
【C】3 天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4 天
【E】5 天
本题思路: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在 4℃放置 3 天后即
可死亡。
25.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
最适标本是
【score:2 分】
【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B】梅毒疹渗出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下疳渗出液
【D】动脉瘤组织
【E】脊髓痨组织
本题思路:一期梅毒潜伏期平均 3~4 周,典型损害
为硬下疳,开始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一红色小丘疹
或硬结,以后表现为糜烂,形成浅在性溃疡,性质坚
硬,不痛,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边缘整齐,
呈堤状隆起,周围绕有暗红色浸润,有特征软骨样硬
度,基底平坦,无脓液,表面附有类纤维蛋白薄膜,
不易除去,如稍挤捏,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含有
大量梅毒螺旋体,为重要传染源。
26.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抗生素主要是
【score:2 分】
【A】磺胺类
【B】青霉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氯霉素
【D】金霉素
【E】链霉素
本题思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青霉素。
27.能通过胎盘传播的螺旋体是
【score:2 分】
【A】雅司螺旋体
【B】回归热螺旋体
【C】奋森螺旋体
【D】梅毒螺旋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伯氏疏螺旋体
本题思路:梅毒螺旋体能够通过胎盘传播引起胎儿先
天性梅毒。
28.下列关于钩端螺旋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人是唯一宿主
【B】革兰染色阳性
【C】镀银染色,钩体为红色
【D】银染色,钩体为棕褐色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有鞭毛
本题思路:钩端螺旋体为革兰阴性,但一般染色法不
易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及荧光抗体染色法。镀银染
色法将钩体染成深褐色。
29.下列属于密螺旋体属的是
【score:2 分】
【A】梅毒螺旋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回归热螺旋体
【C】伯氏螺旋体
【D】奋森螺旋体
【E】问号钩端螺旋体
本题思路: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回归热螺旋
体、伯氏螺旋体、奋森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问号钩
端螺旋体属于钩端螺旋体。
三、 A3 型题(总题数:1,score:6 分)
一名 27 岁男青年因心悸、严重头痛、过度疲劳与不
适,游走性肌肉关节痛,以及周围神经根神经症状来
就医,他自述已患病 6 周,丝毫没有缓解迹象,因不
能工作而感到很沮丧。病历记录显示他以前有过相同
病史。他 3 个月前有过一次野营旅游,回来 2 周后腿
上出现红疮,但他记忆中未被硬蜱叮咬过。红疮微微
隆起,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圆形皮损,外缘鲜红,中央
呈退行性病变,发热,直径大约 5cm,约 3 周后消
退。在皮损刚出现后,检测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
结果呈阴性。在本次检查过程中,医生决定让患者住
院治疗,对他进行脊椎穿刺和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脑
脊液中有淋巴细胞,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
【score:6 分】
(1).最可能的疾病是【score:2 分】
【A】猩红热
【B】恙虫病
【C】麻疹
【D】莱姆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皮肤炭疽
本题思路:患者的早期皮损是典型的人类慢性移行性
红斑(ECM),其他症状是典型的莱姆病二期。患者的
病史并不异常:①他不能回忆起是否被虫叮咬过,原
因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大多是硬碑的若虫,若虫非常
小(大约铅笔芯大),许多患者不会注意它,难以回忆
起被虫叮咬过;②早期疏螺旋体的血清抗体为阴性,
直到莱姆病一期晚期,即在慢性移行性红斑出现后
2—4 周,IgM 抗体才形成,IgG 抗体出现则更晚。皮
损的特点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症状明显不同。
(2).下列哪项检查可用于确诊【score:2 分】
【A】ELISA 法检测病原体抗体的存在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在特殊培养基上分离培养该病原体
【C】直接镜检
【D】用凝集实验检测脑脊液或尿液中病原体抗原
【E】通过皮肤试验检测病人对病原体产生的细胞
免疫
本题思路:由于伯氏疏螺旋体生长速度太慢,在莱姆
病的整个病程中数量较少,因此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
一般不做,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鞭毛抗原的抗体,
在莱姆病后的 3 周和 6 周出现最大值。但是,针对高
特异性 OspA、OspB 等抗原的抗体一直到病程一期或
更晚才出现。
(3).患者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score:2 分】
【A】恙螨叮咬
【B】接触传播
【C】硬蜱叮咬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吸人含病原体的尘埃
【E】鼠蚤叮咬
本题思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是鹿蜱。此蜱生活史可
达 2 年以上,夏末时 6 条腿的幼虫孵出,秋季幼虫寄
生于白足田鼠并具有传染性。来年春季,幼虫蜕皮成
为 8 条腿的若虫,若虫寄生于人和田鼠,将伯氏疏螺
旋体传播给宿主。夏末若虫再度蜕皮为成虫并寄生于
白尾鹿和人体。成虫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为若虫的二
倍多。人被若虫或成虫叮咬均可感染,但被这些微小
的若虫叮咬时不易察觉。
相关文档
- 医学考试-核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2021-04-17 16:02:1441页
- 医学考试-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2021-04-17 15:59:2341页
- 医学考试-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2021-04-17 15:54:4138页
- 医学考试-皮肤疾病和性传播疾病(二2021-04-17 15:51:4450页
- 医学考试-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3-2021-04-17 15:35:4646页
- 医学考试-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2021-04-17 15:35:0045页
- 医学考试-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2021-04-17 15:27:0844页
- 医学考试-血液系统疾病练习试卷1-22021-04-17 15:27:0520页
- 医学考试-皮肤与性病学-72021-04-17 15:26:1323页
- 医学考试-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相2021-04-17 15:22:56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