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04 KB
- 2021-04-16 发布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分类模拟题 2019
年(4)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10,score:23 分)
1. 热原的基本性质不包括
【score:2 分】
【A】水溶性
【B】渗透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被活性炭等的吸附性
【D】不挥发性
【E】滤过性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热原的基本性质。热原的基本
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
性;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
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
也能使之失活。
2. 去除含热敏性成分中药注射液中热原的方法是
【score:2 分】
【A】热压灭菌法
【B】高温法
【C】酸碱法
【D】针用活性炭吸附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0.45μm 微孔滤膜滤过法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去除中药注射液中热原的方
法。去除热原的方法包括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等。去
除含热敏性成分中药注射液中热原可采用吸附法、超
滤法等。
3. 下列有关制药用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注射用水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
【B】注射用水是饮用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
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灭菌所得的制药用
水
【D】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
剂
【E】注射用水可作为滴眼剂配制的溶剂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制药用水。注射用水为纯化水
经蒸馏所得到的水,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
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4. 药剂学上认为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热原微生物
是
【score:2 分】
【A】革兰阳性杆菌
【B】革兰阴性杆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铜绿假单胞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沙门杆菌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热原微生物的致热能力。药剂
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
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
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均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
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5. 下列关于纯化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B】纯化水是用饮用水采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等方法处理制成
【C】纯化水经蒸馏可制备成注射用水
【D】纯化水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E】纯化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饮片的提取溶剂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纯化水。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
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
的制药用水。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
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
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
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冼用水。也用作非
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
剂的配制与稀释。
6. 关于注射用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B】用作配制注射剂的溶剂
【C】用作配制滴眼剂的溶剂
【D】用作注射剂容器的精洗
【E】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为纯化水
经蒸馏所得到的水。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
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灭菌注射用水
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7. 以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
纯度应达到
【score:2 分】
【A】70%以上
【B】60%
【C】90%以上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75%以上
【E】45%以上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按照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以
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
到 90%以上。
8. 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是
【score:3 分】
【A】纯化水
【B】饮用水
【C】注射用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蒸馏水
【E】去离子水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作为配
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9. 下列关于乳状液型注射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score:3 分】
【A】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以增强药物
与癌细胞的亲和力,提高抗癌疗效
【B】为油/水型或复合(水/油/水)型的可供注射给
药的乳状液
【C】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注射
【D】乳剂的粒度 80%应在 1μm 以下,不得有大于
5μm 的微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中乳滴的粒度 90%应
在 1μm 以下,不得有大于 5μm 的乳滴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乳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
射液为油/水型或复合(水/油/水)型。静脉注射乳
剂,对某些脏器的定向分布作用以及对淋巴系统的靶
向性,故可将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以增强药
物与癌细胞亲和力,提高抗癌疗效。不得用于椎管注
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中乳滴的粒度 90%应在
1μm 以下,不得有大于 5μm 的乳滴。
10. 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score:3 分】
【A】与 100g 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B】与 10g 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C】与 10g 氯化钠成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
【D】与 1g 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E】与 1g 氯化钠成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氯化钠等渗当量。氯化钠等渗
当量是指与 1g 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的克数。
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21,score:42 分)
• 【A】分层
• 【B】絮凝
• 【C】转相
• 【D】破裂
• 【E】酸败
【score:8 分】
(1). 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
或下层的现象称为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 由于 ζ 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
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
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4). 由 O/W 型乳剂转变为 W/O 型乳剂或出现相
反的变化称为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分层:
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
象,称为分层或乳析。絮凝:由于 ζ 电位降低促使
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转
相:由 O/W 型乳剂转变为 W/O 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
化称为转相。破裂: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
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破裂。酸败:乳剂
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
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 【A】润湿剂
• 【B】助溶剂
• 【C】乳化剂
• 【D】助悬剂
• 【E】絮凝剂
【score:4 分】
(1). 吐温类在混悬液型液体制剂中常作为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 枸橼酸盐在混悬液型液体制剂中常作为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混悬剂的辅料。疏水性药物
制备混悬剂时,常加入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
湿剂有吐温类、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等。絮凝剂与反絮
凝剂: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
氢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
• 【A】自来水
• 【B】制药纯水
• 【C】注射用水
• 【D】灭菌注射用水
• 【E】饮用水
【score:8 分】
(1).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 中药注射剂制备时,饮片的提取溶剂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 口服液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 滴眼剂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制药用水。饮用水可用于药
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纯化水作为
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
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注射用水
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
的精洗。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
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 【A】电解质输液
• 【B】营养输液
• 【C】胶体输液
• 【D】含药输液剂
• 【E】非电解质输液
【score:8 分】
(1). 脂肪乳输液属于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 葡萄糖输液属于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 氯化钠注射液属于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4). 右旋糖酐注射液属于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输液剂的分类。①电解质输
液剂: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
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②营养输
液剂:用以补充体内营养成分,适用于不能口服吸收
营养的患者。如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和脂肪乳输
液。糖类输液中最为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③胶体
输液剂: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常用的胶体输液有多
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聚
维酮等。④含药输液剂:含有治疗药物的输液剂。如
参麦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 【A】抗氧剂
• 【B】抑菌剂
• 【C】止痛剂
• 【D】渗透压调节剂
• 【E】pH 调节剂
【score:6 分】
(1). 苯酚在注射剂中用作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 氯化钠在注射剂中用作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 抗坏血酸在注射剂中用作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注射剂的附加剂。常用抗氧
剂有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
钠等。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
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常
用的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等。常用
抑菌剂为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 【A】90%
• 【B】85%
• 【C】80%
• 【D】百万分之二
• 【E】百万分之十
【score:4 分】
(1). 多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所测成分应大
于总固体量的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 以有效成分制备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
纯度应达到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中药注射剂半成品。按照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以
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
到 90%以上;多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所测成分应
大于固体总量的 80%。
• 【A】等渗溶液
• 【B】等张溶液
• 【C】低渗溶液
• 【D】高渗溶液
• 【E】胶体溶液
【score:4 分】
(1). 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 冰点降低为-0.52℃的溶液是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本组题考查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等张
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血浆冰点为-
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
-0.52℃,即与血浆等渗。等渗溶液是指与人体血
液、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
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score:35 分)
11. 按分散体系分类,液体制剂可以分为
【score:2.50】
【A】真溶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溶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高分子溶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乳浊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混悬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液体制剂的分类。根据分散介
质中药物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制剂分为溶液剂、胶体
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型四种分散体系,其中,胶体
溶液型又分为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
12.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包括
【score:2.50】
【A】乳化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润湿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增溶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助溶剂
【E】抑菌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
用。表面活性剂常用作增溶剂、起泡剂、消泡剂、去
污剂、抑菌剂或消毒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13. 下列叙述中属于液体制剂特点的是
【score:2.50】
【A】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较迅速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药物分别以分子、离子或微粒状态分散于液
体分散介质中形成液体分散体系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C】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
起胃肠道刺激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E】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
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液体制剂的特点。液体制剂在
制备中通过采用不同的分散方法使药物分别以分子、
离子或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液体分散
体系。液体制剂的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较
迅速;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
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性;便于分剂量和服
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液体制剂稳定性较
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14.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有
【score:2.50】
【A】溶液剂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B】高分子溶液为均相,热力学稳定体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混悬剂为多相体系,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
体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乳浊液属均相分散体系
【E】混悬液属动力学稳定体系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不同类型液体制剂的特征。溶
液剂,均相,热力学稳定体系;溶液高分子溶液,均
相,热力学稳定体系;乳浊液,多相体系,非均相,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混悬液,多相体系,非均相,热
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15. 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常用的稳定剂有
【score:2.50】
【A】助悬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增溶剂
【C】絮凝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反絮凝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润湿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混悬型液体制剂的稳定剂。为
了增加混悬型液体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
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16. 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包括
【score:2.50】
【A】分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絮凝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转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破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酸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乳剂的不稳定现象。乳剂属热
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
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
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17. 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可以
采用的措施有
【score:2.50】
【A】减小微粒粒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增加介质黏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升高贮存温度
【D】减小微粒与介质间的密度差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E】增加微粒粒径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混悬液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
下,混悬液中微粒的沉降速度遵循 Stokes 定律。微
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
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采取下列措
施可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减小微粒粒径;增加分散
介质的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18. 下列属于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是
【score:2.50】
【A】溶液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溶胶剂
【C】芳香水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醑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甘油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属于真溶
液型液体制剂的常用剂型主要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等。
19.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质量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50】
【A】口服乳剂的外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
为 10cm 的离心机每分钟 4000 转的转速离心 15 分
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
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
《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其减失重
量不得超过 2.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抑菌剂、
分散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口服混悬剂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
查,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 0.9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根据需
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抑菌剂、分散剂、助悬
剂、增稠剂、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
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
标准的有关规定。口服乳剂的外观应呈均匀的乳白
色,以半径为 10cm 的离心机每分钟 4000 转的转速离
心 15 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
应注明“用前摇匀”;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
燥失重不得超过 2.0%。口服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
低于 0.90。
20. 下列液体制剂属于胶体溶液型的是
【score:2.50】
【A】乳浊液
【B】溶液剂
【C】高分子溶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混悬液
【E】溶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
液型液体制剂包括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
21. 下列关于溶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50】
【A】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B】具有布朗运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溶胶剂具有双电层结构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ζ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
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溶胶剂。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
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
剂,亦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荷电
胶粒的周围形成了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扩散层。这种
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电层称为双电
层,又称扩散双电层。ζ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
间斥力的大小,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2. 污染热原的途径有
【score:2.50】
【A】原辅料带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从溶剂中带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容器、用具、管道、生产设备带入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D】制备过程中带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从输液器带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污染热原的途径。①溶剂:是
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②原辅料:原辅料本身质量不
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甚至破损,均能
受到微生物污染。提取处理的条件不当也容易产生热
原。③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④制备过程。⑤临
床应用过程:多数由于临床使用注射器具(输液瓶、
乳胶管、针头与针筒等)的污染所致。
23. 有关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50】
【A】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
致热物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热原仅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
【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D】热原致热活性中心是脂多糖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E】真菌、病毒不能产生热原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热原。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
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药剂学上的“热
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
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
多霉菌甚至病毒均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
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
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
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
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24. 内毒素的组成包括
【score:2.50】
【A】蛋白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胆固醇
【C】脂多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磷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生物激素
本题思路: 本题考查内毒素的组成。内毒素是产生
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
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医学考试-中医主治医师-42021-04-16 09:14:2323页
- 医学考试-营养学初级(师)专业实践能2021-04-16 03:29:4520页
- 医学考试-主管护师-242021-04-16 03:26:4326页
- 医学考试-气性坏疽2021-04-16 03:25:362页
- 医学考试-初级药剂师-382021-04-16 03:21:2324页
- 医学考试-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基础2021-04-16 03:17:5222页
- 医学考试-神经内科主治医师-342021-04-16 03:17:2923页
- 医学考试-初级护师相关专业知识-4-2021-04-16 03:15:3048页
- 医学考试-中药鉴定学(六)2021-04-16 03:15:2638页
- 医学考试-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2021-04-16 03:09:4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