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0 KB
- 2021-02-26 发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二)
(第 3、4 章)
(90 分钟 100 分)
(70 分)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细胞精细完善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心体与洋葱细胞的细胞分裂有关
B.浆细胞分泌抗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D.囊泡都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形成的
【解析】选 C。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 错误;浆细胞分泌抗体
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B 错误;原核细
胞与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C 正确;在胞吞的过程中,囊泡是由部分细
胞膜内陷形成的,D 错误。
2.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
的溶剂溶解。这证明了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B.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C.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解析】选 B。由“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
解脂质的溶剂溶解”可知,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③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①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③在不同的细胞中种类和数量相同
D.③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
【解析】选 D。①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A
错误;磷脂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亲脂。由于细胞存在于水溶性的介质
中,因此磷脂分子会自发形成双层结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与磷脂分子无关,B 错误;③是蛋白质,不同的细胞中其种类和数量一
般不同,C 错误;蛋白质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作为载体时,可控制
某些离子出入细胞,D 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
静态模型
B.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
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欧文顿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
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解析】选 B。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
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 错误。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
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
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C 错误。欧文顿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
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D 错误。
5.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
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出现这
种现象是因为( )
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
【解析】选 A。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A
正确;在清水中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错误。沸水中色素不会分解
成小分子物质,C 错误。细胞在清水中有物质出入细胞,D 错误。
6.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 X 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GF9 的合成和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四
种细胞器
B.可通过抑制 X 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
C.FGF9 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
D.FGF9 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
递
【解析】选 B。FGF9 的合成和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三种细胞器,A 错误;FGF9 是一种分泌蛋白,在 X 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
因此可通过抑制 X 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B 正确;FGF9 是
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其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 错
误;FGF9 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需经过体液的运输,不
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D 错误。
7.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
一观点的是 ( )
A.内质网上有核糖体,该核糖体中形成的肽链直接进入内质网中进行
加工,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B.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是细胞膜能完成
多种生命活动的直接原因
C.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因此
蛋白质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
位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选 B。内质网上结合有核糖体,该核糖体中形成的肽链直接
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加工形成的多肽链由内质网形成分泌小泡运
输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将
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运送到细胞膜,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
细胞外,A 正确;细胞膜中含有的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
用,是细胞膜能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的直接原因,B 错误;蛋白质分子的
结构具有多样性,结构决定功能,不同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因此蛋
白质功能也具有多样性,C 正确;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
进行,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
着位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D 正确。
8.下列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C.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D.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解析】选 B。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A 错误;叶绿体是植物
细胞的“能量转换站”,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 正确;线粒
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 错误;液泡中也含有色素,D 错误。
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只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细胞中
C.中心体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硝化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解析】选 B。 溶酶体除了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还能够分解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 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普遍
存在于绝大多数细胞中,B 正确;原核细胞不含中心体,C 错误;硝化细
菌不含线粒体,D 错误。
10.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解析】选 C。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
的糖类,A 正确;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B 正
确;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构成,C 错误;细胞骨架是由
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 正确。
11.下列关于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的叙
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不同部位的外表皮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用 0.3 g/mL 的蔗糖溶液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
不能通过细胞壁
D.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解析】选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有利
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正确;不同部位的外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
同,所以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 正确;用 0.3 g/mL 的蔗糖
溶液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导致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蔗糖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C 错误;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由于细胞失水,所以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
渐缩小,D 正确。
12.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B 点与 A 点相比,细胞内液泡的颜色更深
B.C 点与 B 点相比,细胞的吸水速率更大
C.C 点时细胞膨胀,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
D.B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影响
【解析】选 D。与 A 点相比,B 点时液泡体积增加,液泡颜色变浅,A 错
误;与 B 点相比,C 点时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降低,B 错
误;C 点时细胞膨胀,液泡内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C 错误;B 点到 C
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降低,受细胞壁的影响,D 正确。
13.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选 B。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
合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A 正确;核糖体不具
有膜结构,B 错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
中,细胞膜转化成了囊泡的膜,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
定连续性,C 正确;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
膜融合,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D 正确。
14.如图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 a、c 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细胞器
B.若 d 是叶绿体,则 m、n 一定是外膜和内膜
C.图中 p 一定是线粒体的内膜
D.图中的 f 和 h 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解析】选 D。图中的 f 和 h 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g 是具
膜小泡,分泌蛋白需要经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 c
是细胞膜,a 是核膜,A 错误,D 正确;若 d 是叶绿体,则 m、n 可以是外
膜、内膜或类囊体薄膜,B 错误;如果 e 是线粒体,则图中 p 是线粒体
的内膜或外膜,C 错误。
15.如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
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 A 表示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B.图 B 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 DNA 和蛋白质合成体系
C.图 C 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D.图 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图 A
【解析】选 C。图 A 表示线粒体,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
形成嵴,上面分布着大量酶,A 项正确。图 B 表示叶绿体,含有核糖体
和少量的 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具有自身的
DNA 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 项正确。图 C 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即核
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 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
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与叶绿体和细胞核相比,线粒体
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D 项正确。
1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 B。活细胞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生物膜丧
失选择透过性,故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A 正确;细胞
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B 错误;细胞的
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正确;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
式进入细胞需要依靠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的载体蛋白,故体现了细胞
膜的选择透过性,D 正确。
17.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 M 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 M 的
速率,结果如表所示。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
物质 M
溶液浓度
未通入空气组
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
的吸收速率
30 mmol/L 3 mmol/min 3 mmol/min
50 mmol/L 3 mmol/min 3 mmol/min
A.细胞吸收 M 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B.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物质 M 可能是 K+
【解析】选 A。根据题意,细胞对 M 的吸收既不受浓度的影响,也不受
通入空气的影响。通入空气,可以提高有氧呼吸强度,为细胞生命活动
提供更多 ATP,通入空气后,ATP 增加,细胞对 M 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
其运输方式不是主动运输。增加 M 溶液浓度后,细胞对 M 的吸收速率
依然是 3 mmol/min,说明限制其运输能力的因素不再是浓度,而是转
运蛋白,说明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综上
所述,A 正确。
18.如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速率与该
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不消耗能
量)。请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是协助扩散,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是协助扩散
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乙物质可能是 K+
【解析】选 B。 据图分析,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是协助扩散,A
错误、B 正确;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甲物质相同,C 错
误;K+进入细胞的方式不是协助扩散,与乙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致,D
错误。
19.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
相对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 K+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转运蛋白的种
类和数量有关
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 O2 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
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 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
不同的限制
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
关
【解析】选 D。K+、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
白协助且消耗能量,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 K+、Na+吸收速率的差异
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
制,A、C 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 O2,
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 O2 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
关,B 错误;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以生物膜的流动
性为基础,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 正确。
20.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
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解析】选 A。甲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
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A 正确;甲在细胞外浓
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 错误;乙
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
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 错误;乙在细胞外浓度低
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D 错
误。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1.(8 分)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
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结构,a~f 代表生理过程,请
据图回答问题:
(1) 甲 细 胞 与 乳 酸 菌 细 胞 相 比 , 最 主 要 的 区 别 是 甲 细 胞
____________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关于图中细胞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多选)
A.④不含蛋白质
B.②含藻蓝素
C.⑦是能量供应站
D.②可制造有机物
E.⑥含有叶绿素
(3)a 、 d 过 程 的 完 成 依 赖 于 ③ 的 __________________, 该 过 程
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器①除
图 中 所 示 的 功 能 外 , 在 植 物 细 胞 中 还 具 有 的 功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细胞为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二者相比,
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②]
叶绿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⑦]线粒体。
(2)④为细胞核,其中的染色质就是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A 错误;②为
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但是藻蓝素是蓝细菌细胞中的色素,B 错误。
⑦为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C 正确。②为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D 正确。⑥为液泡,内含有色素,但不可能有叶绿素,E
错误。
(3)a、d 过程分别表示胞吞、胞吐,胞吞、胞吐的完成依赖于[③]细
胞膜的流动性,而且还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器[①]高尔基体在植物细
胞中具有的功能是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⑦
(2)C、D
(3)流动性 需要 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2.(10 分)如图甲为人体内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图乙表示
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细胞内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
(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合成场所是[③]____________,
加工分泌的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填编号):③→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⑥ → ⑦, 这 一 过 程 说 明 细 胞 内 的 各 种 膜 在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构成了细胞
的生物膜系统。
(2)有人把膜结构组成的[⑥]____________比喻为深海中的潜艇,在
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④]____________在其中
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3)若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
①③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加工分泌的过程是[③]核糖体
→[②]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⑥]囊泡→[⑦]细胞膜,这一过程说
明各种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构成了细胞的生物
膜系统。(2)囊泡是往返细胞膜与高尔基体、内质网之间的运输工具,
高尔基体在其运输过程中是交通枢纽。(3)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
白质转运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以囊泡包裹发
送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内
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又减少即基本没有变化,细胞
膜面积增加,结合乙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内质网膜、高尔
基体膜、细胞膜。
答案:(1)蛋白质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② ④ 结构 功能
(2)囊泡 高尔基体 (3)内质网膜 细胞膜
23.(12 分)如图 1 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图 2 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
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1 中 , 跨 膜 运 输 方 式 甲 是 _______________, 乙 是
__________________, 苯 进 出 细 胞 的 方 式 一 般 是 图 1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离子浓度,这表明
图 2 中 a 过 程 跨 膜 运 输 的 方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 该 过 程
__________________消耗能量。
(3)甘油、胆固醇等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
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图 2 中甲状腺球蛋白的排出方式
应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 1 甲显示: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梯度的
增加而增加,说明其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因此可判断为自由扩散;
图 1 乙显示: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梯
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梯度的增加而
增加,说明受到转运蛋白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苯一般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对应图 1 中的甲。
(2)甲状腺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离子浓度,这表明
图 2 中碘离子通过 a 过程进入甲状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
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3)甘油、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
中含有脂质有关。
(4)木糖和葡萄糖均为单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
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图 2 中甲状腺球蛋白属于分泌蛋
白,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
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甲
(2)主动运输 需要 (3)脂质
(4)选择透过性 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30 分)
24.(5 分)如图所示,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
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被原始的厌氧真核
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
细胞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核糖体,不支持内共生学说
B.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不支持内共生学说
C.据此学说,线粒体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
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
粒体
【解析】选 C。细菌和蓝细菌含有核糖体,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
核糖体支持内共生学说,A 项错误;细菌和蓝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线
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支持内共生学说,B 项错误;根据内共生
学说,线粒体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C 项正确;
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被原始的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
未被消化,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线粒体和叶绿体,D 项错
误。
25.(5 分)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入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
法正确的是
(
)
A.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B.图甲为主动运输、图乙为协助扩散,故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C.图甲物质由膜外运输到膜内过程中细胞一定消耗氧气
D.肠道吸收乳汁中的抗体的过程可用图乙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解析】选 A。图乙表示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
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 项正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共同点是都需
要转运蛋白,B 项错误;无氧呼吸也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 项错
误;肠道吸收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而图乙表示协助扩散,
两者运输方式不同,D 项错误。
26.(5 分)图甲是哺乳动物 M 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
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红细
胞裂解后正常、外翻性小泡的形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红细胞细胞内液与 90mmol·L-1NaCl 溶液浓度相当
B.250mmol·L-1NaCl 溶液不影响该细胞代谢
C.细胞裂解及小泡的形成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外翻性小泡膜外侧可能不含有信号分子的受体
【解析】选 D。分析题图可知,该红细胞在 150 mmol·L-1NaCl 溶液中
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是 1,因此该红细胞细胞内液与
150mmol·L-1NaCl 溶液浓度相当,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在 250
mmol·L-1NaCl 溶液中,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红细胞皱缩而影响该
细胞代谢,B 错误;红细胞吸水涨破形成小泡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
性,不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 错误;信号分子的受体位于细胞
膜外侧,当红细胞形成外翻性小泡时信号分子的受体分布到了外翻性
小泡膜的内侧,D 正确。
27.(15 分)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
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CFTR 蛋白功能异常。如图表示 CFTR 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
作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
本支架的是_______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
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 在 正 常 细 胞 内 , 氯 离 子 在 CFTR 蛋 白 的 协 助 下 通 过
____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逐
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
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
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论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
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
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 K+的运输速率
提高 100 000 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 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
的基本支架,图示知: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功能正常的
CFTR 蛋白决定的。
(2)由图示知:氯离子通过细胞膜需要膜上蛋白质协助并有 ATP 的水
解,所以为主动运输。随着膜外氯离子浓度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
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由题干信息(可使 K+的运输速率提高 100 000 倍)可知:转运蛋白能
极大提高运输速率;又因为其不能有效提高 Na+的运输速率,说明运输
钾离子的转运蛋白和运输钠离子的转运蛋白不一样,即转运蛋白具有
特异性。
答案:(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 CFTR 蛋白 (2)主
动运输 加快
(3)转运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率 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