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1-05-21 发布
2005 年高考理科数学 山东卷 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 BPAPBAP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 BAP = )()( BPAP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2
1 1
(1 ) (1 )
i i
i i
(A)i (B) i (C) 1 (D) 1
(2)函数 1 ( 0)xy xx
的反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1
o
y
x
-1
o
y
x
1
o
y
x
-1
o
y
x
(A) (B) (C) (D)
(3)已知函数 sin( )cos( ),12 12y x x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 ,其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0)12
(B) 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其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0)12
(C) 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 ,其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0)6
(D) 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其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0)6
(4)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区间 1,1 上单调递减的是
(A) ( ) sinf x x (B) ( ) 1f x x
(C) 1( ) ( )2
x xf x a a (D) 2( ) 2
xf x ln x
(5)如果
2
1(3 )
3
nx
x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 128,则展开式中 3
1
x
的系数是
(A) 7 (B) 7 (C) 21 (D) 21
(6)函数
2
1
1 0,sin( ),( ) 0.,x
xxf x xe
若 (1) ( ) 2,f f a 则 a 的所有可能值为
(A) 1 (B) 2
2
(C) 1 , 2
2
(D) 1 , 2
2
(7)已知向量 ,a b
,且 2 , 5 6 , 7 2 ,AB a b BC a b CD a b 则一定共线的
(A) A、B、D (B) A、B、C (C) B、C、D (D)A、C、D
(8)设地球半径为 R,若甲地位于北纬 045 东经 0120 ,乙地位于南纬度 075 东经 0120 ,则
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A) 3R (B)
6 R (C) 5
6 R (D) 2
3 R
(9)10 张奖券中只有 3 张有奖,5 个人购买,每人 1 张,至少有 1 人中奖的概率是
(A) 3
10 (B) 1
12 (C) 1
2 (D) 11
12
(10)设集合 A、B 是全集 U 的两个子集,则 A BØ 是 )A B UU(C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 0 1,a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1 ) (1 )log (1 ) log (1 ) 2a aa a
(B) (1 ) (1 )log (1 ) log (1 )a aa a
(C) (1 ) (1 ) (1 ) (1 )log (1 ) log (1 ) log (1 ) log (1 )a a a aa a a a
(D) (1 ) (1 ) (1 ) (1 )log (1 ) log (1 ) log (1 ) log (1 )a a a aa a a a
(12)设直线 : 2 2 0l 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为l ,若l 与椭圆
2
2 14
yx 的交点为
A、B,点 P 为椭圆上的动点,则使 PAB 的面积为 1
2
的点 P 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4
第Ⅱ卷(共 10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2 2
2
2lim ( 1)
n
n n
n
C C
n
__________
(14)设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的右焦点为 F,右准线l 与两条渐近线交于 P、Q 两点,
如果 PQF 是直角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_______e
(15)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5,
3 2 12,
0 3,
0 4.
x y
x y
x
y
则使得目标函数 6 5z x y 的值最大的点 ( , )x y
是_______
(16)已知 m、n 是不同的直线, , 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 , , ,m n 则 //m n
②若 , , // , // ,m n m n 则 //
③若 , , //m n m n ,则 //
④m、n 是两条异面直线,若 // , // , // , // ,m m n n 则 //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
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向量 (cos ,sin )m 和 ( 2 sin ,cos ), ( ,2 )n ,且 8 2
5m n ,
求 cos( )2 8
的值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
袋中装有罴球和白球共 7 个,从中任取 2 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 1
7 .现有甲、乙两人从袋中轮
流摸取 1 个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
球时即终止 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 表示取球终止时所需的取球次
数.
(Ⅰ)求袋中原有白球的个数;
(Ⅱ)求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
(Ⅲ)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 1x 是函数 3 2( ) 3( 1) 1f x mx m x nx 的一个极值点,其中 , ,m n R 0m .
(Ⅰ)求 m 与 n 的关系表达式;
(Ⅱ)求 ( )f x 的单调区间;
(Ⅲ)当 [ 1,1]x 时,函数 ( )y f x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恒大于 3m,求 m 的取
值范围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 12, 1AB AA ,
直线 BD 与平面 1 1AA B B 所成的角为 030 , AE 垂直 BD 于 ,E F 为
1 1A B 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 AE 与 BF 所成的角;
(Ⅱ)求平面 BDF 与平面 1AA B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Ⅲ)求点 A 到平面 BDF 的距离
(21) ( 本 小 题 满 分 12 分 ) 已 知 数 列 na 的 首 项 1 5,a 前 n 项 和 为 nS , 且
*
1 2 5( )n nS S n n N
(I)证明数列 1na 是等比数列;
(II)令 2
1 2( ) n
nf x a x a x a x ,求函数 ( )f x 在点 1x 处的导数 (1)f 并比较
2 (1)f 与 223 13n n 的大小
(22) (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动圆过定点 ,02
p
,且与直线
2
px 相切,其中 0p .
(I)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的方程;
(II)设 A、B 是轨迹C 上异于原点 O 的两个不同点,直线OA 和OB 的倾斜角分别为 和
,当 , 变化且 为定值 (0 ) 时,证明直线 AB 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
的坐标
2005 年高考理科数学 山东卷 试题及答案
A 1
B
1
C
1
D 1
F
E
D
C
B
A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B D C C A D D A A B
(13) 3
2
(14) 2 (15) 2,3 ) (16)③④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考查知识点:(三角和向量相结合)
解法一:
(cos sin 2,cos sin ),m n
2 2(cos sin 2) (cos sin )m n
4 2 2(cos sin ) 4 4cos( )4
2 1 cos( )4
由已知 8 2
5m n ,得 7cos( )4 25
又 2cos( ) 2cos ( ) 14 2 8
所以 2 16cos ( )2 8 25
∵ 5 92 , 8 2 8 8
∴ 4cos( )2 8 5
解法二:
2 2 22m n m m n n 2 2| | | | 2m n m n
2 2 2 2 2 2( cos sin ) ( ( 2 sin ) cos ) 2[cos ( 2 sin ) sin cos ]
4 2 2(cos sin ) 4(1 cos( ))4
28cos ( )2 8
由已知 8 2
5m n ,得
4| cos( ) |2 8 5
∵ 5 92 , 8 2 8 8
,∴ cos( ) 02 8
∴ 4cos( )2 8 5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考查知识点:概率及分布列)
解:(1)设袋中原有 n 个白球,由题意知:
2
2
7
1 ( 1) ( 1) .7 67 7 6
2
nC n n n n
C
所以 ( 1) 6n n ,解得 3(n 舍去 2)n ,即袋中原有3个白球
(Ⅱ)由题意, 的可能妈值为1,2,3,4,5.
3( 1) 7p : 4 3 2( 2) 7 6 7p : 4 3 3 6( 3) 7 6 5 35p
4 3 2 3 3( 4) 7 6 5 4 35p : 4 3 2 1 3 1( 5) 7 6 5 4 3 35p
所以,取球次数 的分布列为:
1 2 3 4 5
p 3
7
2
7
6
35
3
35
1
35
(Ⅲ)因为甲先取,所以甲只有可能在第 1 次、第 3 次和第 5 次取球,记“甲取到白球”
的事件为 A,则 ( )p A P (“ 1 ”,或“ 3 ”,或“ 5 ”).
因为事件“ 1 ”、“ 3 ”、“ 5 ”两两互斥,所以
3 6 1 22( ) ( 1) ( 3) ( 5) 7 35 35 35P A P P P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考查知识点:函数结合导数)
(Ⅰ)解: 2( ) 3 6( 1)f x mx m x n .
因为 1x 是 ( )f x 的一个极值点,所以 (1) 0f ,即3 6( 1) 0m m n .
所以 3 6n m
(Ⅱ)解:由(Ⅰ)知 2 2( ) 3 6( 1) 3 6 3 ( 1) (1 )f x mx m x m m x x m
当 0m 时,有 21 1 m
,当 x 变化时 ( )f x 与 ( )f x 的变化如下表:
x 2( ,1 )m
21 m
2(1 ,1)m
1 (1, )
( )f x <0 0 >0 0 <0
( )f x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
由上表知,当 0m 时, ( )f x 在 2( ,1 )m
单调递减,在 2(1 ,1)m
单调递增, 在 (1, )
单调递减
(Ⅲ)解法一:由已知,得 ( ) 3f x m ,即 2 2( 1) 2 0mx m x .
0m .
2 2 2( 1) 0x m xm m
.
即 2 1 22(1 ) 0, 1,1x x xm m
. (*)
设 2 1 2( ) 2(1 )g x x xm m
,其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
由题意(*)式恒成立,
2 2( 1) 0 1 2 0
(1) 0 1 0
g
m mg
4 3 4 ,31 0
mm
又 0m .
4 03 m
即 m 的取值范围是 4 03 m
解法二:由已知,得 ( ) 3f x m ,即 23 ( 1) (1 ) 3m x x mm
,
0m . 2( 1) 1(1 ) 1x x m
. (*)
01 1x 时. (*)式化为 0 1 怛成立. 0m .
02 1x 时 1,1 , 2 1 0x x .
(*)式化为 2 1( 1) 1xm x
.
令 1t x ,则 2,0t ,记 1( )g t t t
,
则 ( )g t 在区间 2,0 是单调增函数
min
1 3( ) ( 2) 2 2 2g t g
.
由(*)式恒成立,必有 2 3 4 ,2 3 mm
又 0m .
3 04 m .
综上 01 、 02 知 4 03 m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考查知识点:立体几何)
解法一:(向量法)
在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 AD 所在直线为 y 轴, 1AA 所
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已知 12, 1AB AA ,可得 (0,0,0), (2,0,0), (1,0,1)A B F .
又 AD 平面 1 1AA B B ,从面 BD 与平面 1 1AA B B 所成
的角即为 030DBA
又 2 32, , 1, 3AB AE BD AE AD
从而易得 1 3 2 3( , ,0), (0, ,0)2 2 3E D
(Ⅰ) 1 3( , ,0), ( 1,0,1)2 2AE BF
cos , AE BFAE BF
AE BF
1
22
42
即异面直线 AE 、 BF 所成的角为 2arccos 4
(Ⅱ)易知平面 1AA B 的一个法向量 (0,1,0)m
设 ( , , )n x y z 是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 2 3( 2, ,0)3BD
由 n BF
n BD
0
0
n BF
n BD
0
2 32 03
x x
x y
3
x z
x y
取 (1, 3,1)n
A 1
B
1
C
1
D 1
F
E
D
C
B
A
x
z
y
∴ 3 15cos , 51 5
m nm n m n
即平面 BDF 与平面 1AA B 所成二面角(锐角)大小为 15arccos 5
(Ⅲ)点 A 到平面 BDF 的距离,即 AB
在平面 BDF 的法向量 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所以距离
| | cos ,d AB AB n | |
| | | |
AB nAB
AB n
| | 2 2 5
| | 55
AB n
n
所以点 A 到平面 BDF 的距离为 2 5
5
解法二:(几何法)
(Ⅰ)连结 1 1B D ,过 F 作 1 1B D 的垂线,垂足为 K,
∵ 1BB 与两底面 ABCD, 1 1 1 1A B C D 都垂直,
∴
1
1 1 1
1 1 1 1
FB BB
FK B D FB B
B D BB B
1平面BDD
又
1
1
1
AE BB
AE BD AE B
BB BD B
1平面BDD
因此 //FK AE
∴ BFK 为异面直线 BF 与 AE 所成的角
连结 BK,由 FK⊥面 1 1BDD B 得 FK BK ,
从而 BKF 为 Rt
在 1Rt B KF 和 1 1 1Rt B D A 中,
由 1 1
1 1 1
A DFK
B F B D
得 1 1 1
2 21 1
21 3 1 132
222 ( 3)3
AD ABA D B FFK B D BD
又 2BF , ∴ 2cos 4
FKBFK BK
A 1
B
1
C
1
D 1
F
K
E
D
C
B
A
∴异面直线 BF 与 AE 所成的角为 2arccos 4
(Ⅱ)由于 AD 面 tAA B 由 A 作 BF 的垂线 AG ,垂足
为G ,连结 DG ,由三垂线定理知 BG DG
∴ AGD 即为平面 BDF 与平面 1AA B 所成二面角的平
面角
且 90DAG ,在平面 1AA B 中,延长 BF 与 1AA ;交
于点 S
∵ F 为 1 1A B 的中点 1 1
1 1// , ,2 2A F AB A F AB ,
∴ 1A 、 F 分别为 SA 、 SB 的中点
即 12 2SA A A AB ,
∴ Rt BAS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垂足G 点实为斜边 SB 的中点 F,即 F、G 重合
易得 1 22AG AF SB ,在 Rt BAS 中, 2 33AD
∴
2 3 63tan 32
ADAGD AG
,
∴ 6arctan 3AGD ,
即平面 BDF 于平面 1AA B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 6arctan 3
(Ⅲ)由(Ⅱ)知平面 AFD 是平面 BDF 与平面 1AA B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
∴面 AFD BDF 面
在 Rt ADF 中,由A作 AH⊥DF 于 H,则 AH
即为点 A 到平面 BDF 的距离
由 AH DF=AD AF,得
2 2
2 3 2 23 552( 3) ( 2)3
AD AFAH DF
S
A
1
B
1
C
1
D
1
G
F
E
D
C
B
A
S
A
1
B
1
C
1
D
1
H
F
E
D
C
B
A
所以点 A 到平面 BDF 的距离为 2 55
(21) (本小题满分 12 分)(考查知识点:数列)
解:由已知 *
1 2 5( )n nS S n n N ,
可得 12, 2 4n nn S S n 两式相减得
1 12 1n n n nS S S S 即 1 2 1n na a
从而 1 1 2 1n na a
当 1n 时 2 12 1 5S S 所以 2 1 12 6a a a 又 1 5a 所以 2 11a
从而 2 11 2 1a a
故总有 1 1 2( 1)n na a , *n N 又 1 15, 1 0a a
从而 1 1 21
n
n
a
a
即数列 1na 是等比数列;
(II)由(I)知 3 2 1n
na
因为 2
1 2( ) n
nf x a x a x a x 所以 1
1 2( ) 2 n
nf x a a x na x
从而 1 2(1) 2 nf a a na = 23 2 1 2 3 2 1 (3 2 1)nn
= 23 2 2 2 2 nn - 1 2 n = 1 ( 1)3 1 2 62
n n nn
由上 22 (1) 23 13 12 1 2 nf n n n - 212 2 1n n =
12 1 2 12 1 (2 1)nn n n =12 ( 1) 2 (2 1)nn n ①
当 1n 时,①式=0 所以 22 (1) 23 13f n n ;
当 2n 时,①式=-12 0 所以 22 (1) 23 13f n n
当 3n 时, 1 0n 又 0 1 12 1 1 nn n n
n n n nC C C C 2 2 2 1n n
所以 1 2 2 1 0nn n 即① 0 从而 2 (1)f 223 13n n
(22) (本小题满分 14 分)(考查知识点:圆锥曲线)
解:(I)如图,设 M 为动圆圆心, ,02
p
为记为 F ,过点
M 作 直 线
2
px 的 垂 线 , 垂 足 为 N , 由 题 意 知 :
MF MN 即动点 M 到定点 F 与定直线
2
px 的距离
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 M 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
,02
pF
为 焦 点,
2
px 为 准 线, 所 以 轨迹 方 程 为
2 2 ( 0)y px P ;
(II)如图,设 1 1 2 2, , ,A x y B x y ,由题意得 1 2x x (否
则 )且 1 2, 0x x 所以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 y kx b ,显然
2 2
1 2
1 2,2 2
y yx xp p
,将 y kx b 与 2 2 ( 0)y px P 联立消去 x ,得 2 2 2 0ky py pb
由韦达定理知 1 2 1 2
2 2,p pby y y yk k
①
(1)当
2
时,即
2
时, tan tan 1 所以 1 2
1 2 1 2
1 2
1, 0y y x x y yx x
,
2 2
1 2
1 22 04
y y y yp
所以 2
1 2 4y y p
由①知: 22 4pb pk
所以 2 .b pk
因此直线 AB 的方程可表示为 2y kx Pk ,
即 ( 2 ) 0k x P y 所以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0p
(2)当
2
时,由 ,得 tan tan( ) = tan tan
1 tan tan
= 1 2
2
1 2
2 ( )
4
p y y
y y p
将①式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可得: 2tan 2
p
b pk
,所以 2 2tan
pb pk ,
此时,直线 AB 的方程可表示为 y kx 2 2tan
p pk 即 2( 2 ) 0tan
pk x p y
N
F(
p
2
,0)
M
A
B
x=-
p
2
o
y
x
所以直线 AB 恒过定点 22 , tan
pp
所以由(1)(2)知,当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0p ,当
2
时直线 AB 恒过
定点 22 , tan
pp
相关文档
-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2021-05-21 21:39:524页
-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汇2021-05-21 21:39:5228页
- 2017(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2021-05-21 21:39:4314页
- 【数学】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2021-05-21 21:39:396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1细2021-05-21 21:39:295页
-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021-05-21 21:39:1910页
- 2020高中生军训心得体会精选篇_军2021-05-21 21:39:111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通用)一轮复习学2021-05-21 21:39:108页
-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上学2021-05-21 21:38:3913页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2021-05-21 21:38:3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