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29 KB
- 2021-05-21 发布
陌生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专题
六
大题
题
空逐空突破
(
八
)
真题演练
1
1.
[2019·
北京,
27(1)]
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
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
H
2
和
CO
2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4
∶
1
,甲烷和水蒸气
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根据
CH
4
与
H
2
O
反应生成
H
2
、
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
1
,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4
+
2H
2
O(g) 4H
2
+
CO
2
。
1
2
②
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ⅰ
.CH
4
(g)
+
H
2
O(g)
==
=CO(g)
+
3H
2
(g)
Δ
H
1
ⅱ
.CO(g)
+
H
2
O(g)
==
=CO
2
(g)
+
H
2
(g)
Δ
H
2
ⅲ
.CH
4
(g)
==
=C(s)
+
2H
2
(g)
Δ
H
3
……
ⅲ
为积炭反应,利用
Δ
H
1
和
Δ
H
2
计算
Δ
H
3
时,还需要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
Δ
H
。
C(s)
+
2H
2
O(g)
==
=CO
2
(g)
+
2H
2
(g)[
或
C(s)
+
CO
2
(g)
==
=2CO(g)]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
ⅰ
+
ⅱ
-
ⅲ
或
ⅰ
-
ⅱ
-
ⅲ
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1
2
③
反应物投料比采用
n
(H
2
O)
∶
n
(CH
4
)
=
4
∶
1
,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目的是
____(
选填字母序号
)
。
a.
促进
CH
4
转化
b.
促进
CO
转化为
CO
2
c.
减少积炭生成
abc
解析
反应物的投料比
n
(H
2
O)
∶
n
(CH
4
)
=
4
∶
1
,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H
2
O
的物质的量增加,有利于促进
CH
4
转化,促进
CO
转化为
CO
2
,防止
CH
4
分解生成
C(s)
,从而减少积炭生成。
1
2
④
用
CaO
可以去除
CO
2
。
H
2
体积分数和
CaO
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从
t
1
时开始,
H
2
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
CaO
消耗率
______(
填
“
升高
”“
降低
”
或
“
不变
”
)
。此时
CaO
消耗率约为
35%
,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降低
CaO
+
CO
2
==
=CaCO
3
,
CaCO
3
覆盖在
CaO
表面,减少了
CO
2
与
CaO
的接触面积
1
2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从
t
1
时开始,
CaO
消耗率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单位时间内
CaO
消耗率逐渐降低。
CaO
与
CO
2
反应生成
CaCO
3
,
CaCO
3
会覆盖在
CaO
表面,减少了
CO
2
与
CaO
的接触面积,从而失效。
1
2
2.
[2019·
江苏,
20(3)]
CO
2
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
CO
2
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
Ⅰ
:
CO
2
(g)
+
H
2
(g)
==
=CO(g)
+
H
2
O(g)
Δ
H
=
41.2 kJ·mol
-
1
反应
Ⅱ
:
2CO
2
(g)
+
6H
2
(g)
==
=CH
3
OCH
3
(g)
+
3H
2
O(g)
Δ
H
=-
122.5 kJ·mol
-
1
在恒压、
CO
2
和
H
2
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
CO
2
平衡转
化率和平衡时
CH
3
OCH
3
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3
。
1
2
①
温度高于
300
℃
,
CO
2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
Ⅰ
的
Δ
H
>
0
,反应
Ⅱ
的
Δ
H
<
0
,温度升高使
CO
2
转化为
CO
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
CO
2
转化为
CH
3
OCH
3
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
解析
反应
Ⅰ
为吸热反应,反应
Ⅱ
为放热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反应
Ⅰ
平衡正向移动,
CO
2
转化为
CO
的平衡转化率上升,反应
Ⅱ
平衡逆向移动,
CO
2
转化为
CH
3
OCH
3
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
1
2
②
220
℃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
CO
2
与
H
2
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
CH
3
OCH
3
的选择性为
48%(
图中
A
点
)
。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
CH
3
OCH
3
选择性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增大压强、使用对反应
Ⅱ
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解析
反应
Ⅰ
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
Ⅱ
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可以通过加压使反应
Ⅱ
平衡正向移动,或者加入有利于反应
Ⅱ
进行的催化剂。
1
2
题组一 选择反应最佳条件
1.
(2018·
湖北八市
3
月联考
)
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研究氮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雾霾的形成,可采用氧化还原法脱硝:
模拟预测
2
1
2
3
根据
右
图判断提高脱硝效率的最佳条件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氮比一定时,在
400
℃
时,脱硝效率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氨氮物质的
量之比为
1
,温度在
400
℃
时,脱硝效率最大
在
400
℃
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催化效率最高,同时
400
℃
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
2.
如
图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不同催化剂
Mn
和
Cr
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使用的最佳催化剂为
____
、相应温度为
__________
;使用
Mn
作催化剂时,脱氮率
b
~
a
段呈现如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Mn
200
℃
左右
b
~
a
段,开始温度较低,催化剂活性较低,脱氮反应速率较慢,反应还没达到化学平衡,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一定时间参与反应的氮氧化物变多,导致脱氮率逐渐升高
(1)
在
=
1
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
(2)
若不使用
CO
,温度超过
775 K
,发现
NO
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加入
CO
后
NO
转化为
N
2
的转化率增大: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组二 解释曲线发生某种现象的原因
3.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
NO
x
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
Ag
-
ZSW
-
5
催化,测得
NO
转化为
N
2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
2
3
870 K(860
~
880 K
范围内都可以
)
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加入的
CO
会与
NO
的分解产物
O
2
发生反应,促进
NO
分解平衡向生成
N
2
的方向移动,导致
NO
转化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