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50 KB
- 2021-05-21 发布
整合2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整合2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17
、
18
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
,1689
年
,
英国颁布
《
权利
法案
》
以后
,
逐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
美国
独立后
,
颁布
1787
年宪法
,
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政体。
2.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法国通过
1875
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
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
英、美、法、德四国因国情不同
,
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
:
君主立宪制与
民主共和制
,
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
,
美法两国的共和制
也各具特色
,
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
,
另一方面也
形成了代议制的基本特征
,
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4.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
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1.近代英、美、法、德代议制政体的特点
(1)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国王,国王无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首相由议会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2)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3)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其权力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美国体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4)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总统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出,要对议会负责。
规律总结
2.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
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时期
发展历程
1688年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
(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要点归纳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世纪
中期
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19世纪
中期
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1.(2017江苏南京摸底,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
年,威廉接受了
……
《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
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
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
进程的
( )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
对应训练
答案 C 材料中英国民主进程是削弱而非彻底废除国王的权力,没有
体现出革命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中削弱国王权
力的方式,没有体现出和平性,故B项错误;“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
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可见英国民主进程经历了相当长时间,体现出
渐进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是否有各派利益的妥
协,故D项错误。
时期
发展历程
1787年
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
(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
(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
(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19世纪
以后
两党制——完善
(1)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2)意义:美国两党制在推进美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2017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联考,7)有学者评价说:“它给世人的
启示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民主法治的信仰,可以推动一个新生民族
从孱弱易折变得坚不可摧。”该学者在此评述了
( )
A.法国1875年宪法诞生的意义
B.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
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D.1787年美国宪法诞生的价值
答案
D
法国与材料中“一个新生民族”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英国与材
料中“一个新生民族”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德意志帝国与材料中“民主法
治的信仰”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通过独立战争美利坚民族获得独立
,
与材
料中“一个新生民族”相符
,1787
年美国宪法与材料中“民主法治的信
仰”相符
,
故
D
项正确。
对应训练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789—
1875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曲折反复
(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
(1)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概述: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
(3)意义:在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3.(2017四川宜宾高三期中,33)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
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
( )
A.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 B.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
C.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
答案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共和制
,
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
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由此可知
A
正确、
B
错误
;
法国是多党制
,
排除
C;
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是材料体现的现象
,
排
除
D
。
对应训练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统一——前提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
(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2016河南南阳质检)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
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
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对应训练
答案 A 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
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以分析出议会有一定的立法权、二十五岁的
公民有选举权,说明此时的国王不是纯粹的专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
时期
发展历程
19
世
纪
中
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9
世
纪
后
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巴黎公社
5.(2017四川成都七中高三诊断,27)《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
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
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
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
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 )
A.封建主义残余 B.资本主义制度
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
对应训练
答案 A 据材料“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
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
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在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共同敌人是封建
主义势力,故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封建主义残余,故A正确。资
本主义制度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共同敌人,故B排除。罗马天主
教会属于宗教改革的对象,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工业资产阶级也属于
资产阶级,故D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