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5-21 发布
语文学科 7年级 《音乐巨人贝多芬》新课导学案 主备人:孙翠花 审核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
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预
习
导
引
(根据所学章节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预习问题)
一.认真读文,家长签字:
二.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重荷 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三.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
四.解词:
(1)深邃:深远、深奥
(2)踌躇:犹豫不决
(3)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
(4)杂乱无章:无头绪、无条理
(5)愁苦:忧愁、痛苦
(6)磐石:圆状的石头
五.作家作品介绍: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十八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803年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从1819年起,他创作了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及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
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是因为他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疑惑的问题
4
问
题
导
学
典
题
训
练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能起到贯穿整节课知识脉络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感受他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总结外貌描写的方法:
3.文中贝多芬的那些话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1)“你们竟敢到兽窝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第2段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4
(3)第22段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教师点拨:
(1)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自喻老狮子,别人感觉他很可怕,难以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令贝多芬吃惊。
(2)一棵树能和大自然交流,能啼听大自然的声音,而他呢?
(3)这一题较有难度,火山——喻贝多芬,熔岩——创作激情,他虽然耳聋,他仍撑着创作的激情,写出对事业的热爱,与命运斗争的决心。
(4)音乐正是贝多芬生命的象征,正是贝多芬的全部,已在贝多芬心中成为永恒!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
4拓展延伸: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1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教师点拨
交流探究
学生之间合作探究
当堂训练
如何引
导点拨
理解提升
方法总结
4
当
堂
检
测
当堂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思想内容,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作 业
教 知
学 识
反 小
思 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