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5-21 发布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月)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 Fe:56 Zn:6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的通入量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联系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原料转化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论,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开采的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从海洋中开采的“可燃冰”释放出的气体与天然气成分相同
C.二氧化碳、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D.“干热岩”(温度大于的高温岩体)是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该能源属于化石能源
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
A
的燃烧热为
B
含的稀溶液与浓完全中和,放出热量小于
C
D
全刚石比石墨稳定
5.学习反应原理,可以对一类反应进行分析。对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大大缩短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B.改变反应容器压强,一定使反应速率改变
C.改变反应容器温度,一定使反应速率改变
D.升高反应容器温度,一定能使已达平衡的该反应发生平衡的移动
6.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的催化氧化。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与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B.
C.
D.
7.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可延长糕点的保质期
C.已知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作为反应温度,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都比较理想
D.对于,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8.可利用水煤气合成甲醇。反应为。在一定条件下,将和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轴表示温度
B.图中Y轴表示压强
C.据图中所示,高温高压有利于的生成
D.平衡时,M点的体积分数为,则的转化率为
9.图Ⅰ是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与反应放出热量
B.若X表示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的转化率
C.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的物质的量浓度
D.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1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和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历程示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
B.过程中,有键发生断裂
C.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并形成了键
D.生成的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1.一定温度下,将和在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发生反应:。反应后测得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
B.内,
C.反应进行到时物质的转化率为
D.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的9/10倍
12.工业上可用生产甲醇,反应为:。将和充入的密闭容器中,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至a点时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则该反应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保持温度不变,若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缩小至,重新达平衡时则
13.1,丁二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进攻1,
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加成或1,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和时,1,加成产物与1,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加成产物比1,加成产物稳定
B.与相比,时1,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
C.从升至,1,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加成正反应速率也增大
D.从升至,1,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1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是化学反应原理所要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是因为A是固体,而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平衡没有影响
B.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分解达到平衡:,的体积分数不变可以作为平衡判断的依据
C.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D.对于反应,起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此时若给体系加压则A的体积分数一定会发生改变
15.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的生产过程:先用煤制得乙酸甲酯,再将乙酸甲酯转化为乙醇。乙酸甲酯转化为乙醇涉及反应原理:
.右图表示合成反应在某段时间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时刻分别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B.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入高效催化剂
C.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容器,使体系压强减小
D.在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中,的体积分数最小的一段时间是
16.经催化加氢可以生成低碳烃,主要有两个竞争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平衡时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的转化率为
B.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C.时,有利于的生成
D.由图像可知,两个竞争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52分。)
17.(12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试剂除了溶液、溶液外,还需要的指示剂是________。实验仪器除了试管、试剂瓶、胶头滴管、温度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指示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6)若要进行酸性强弱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18.(14分)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如果改用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5),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该实验小组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提示:数据处理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差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溶液密度近似为,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19.(12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测评项目之一,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氮氧化物由于参与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而危害更大。
(1)已知反应 ,(、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一定条件下进行该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起始投料比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增大的倍数_____(填“>”“<”或“=”)增大的倍数。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投料比:
b.汽车排气管中的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C.当投料比时,转化率比转化率小
d.当体系中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若在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则_____(化简为最简比)。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如图2为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在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加的浓度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改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②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降温的同时缩小体积至体系压强增大,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____点。(填字母序号)
(3)近年来,地下水中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金属、和铱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若导电基体上的颗粒增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20.(14分)合成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合成氨,实现了人工固氮。
(1)化学家Gethard Ertl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①表示、分子中均是单键
b.该过程表示了化学变化中包含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c.③→④需要吸收能量
d.②→③需要吸收能量
(2)已知;,请分析工业上选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固氮,而没有选用氮气和氧气反应固氮的原因是_____。
(3)对于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氨的平衡含量如下表。
温度/℃
压强/
氨的平衡含量
200
10
81.5%
550
10
8.25%
哈伯选用的条件是、,而非、,可能的原因是_____。(提示: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氢气,一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氮气和氢气,氮气的平衡转化率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合成氨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选用A、B、C三种催化剂进行实验,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际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_____(填“A"“B”或“C”)。
(6)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投料后,在、、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总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a、b、c对应温度较高的是______(填“a”或“b”或“c”)。
②列出b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不要求计算结果)。
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一次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B 【解析】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A错误;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B正确;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C错误;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D错误;故选:B。
2.C 【解析】A.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故A正确;B.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采用合适的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产率,故B正确;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故C错误;D.在一定的反应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故D正确.故选C。
3.B 【解析】直接开采的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会产生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等环境污染,故A错误;B.从海洋中开采的“可燃冰”释放出的气体与天然气成分相同,都是甲烷,故B正确;C.二氧化碳、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是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逆过程,应该吸收能量,故C错误;D.“干热岩”是地热资源,化石能源指的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层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故D错误;答案选B
4.C 【解析】A.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转化为液态水,的燃烧热应为,故A错误;B.浓硫酸溶解于水的过程放热,则用浓硫酸与溶液反应生成水,放出的热量大于,故B错误;C.碳单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更多,故有,故C正确;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而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D错误;答案选C。
5.B 【解析】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提高,能大大缩短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A正确;B.反应容器体积不变,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会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组分浓度不发生变化,因此,反应速率不改变,B错误;C.改变反应温度,一定使反应速率改变,C正确;D.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改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改变程度不一样,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D正确。答案选B。
6.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
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得:,
则,
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7.A 【解析】A项,啤酒瓶中存在平衡,打开啤酒瓶时,泛起大量泡沫,是因为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项,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可延长糕点的保质期,是因为除氧剂减少了糕点周围的氧气浓度,使反应速率减小,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C项,为放热反应,选择较高温度,是为了速率优势,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D项,因为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由体积变小使浓度増大引起的,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D错误。
8.D 【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随着Y值的增加,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Y表示温度;随着X值的增加,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表示压强;综合分析可知,高压低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因此A、B、C错误。D选项,设的转化率为x,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起
变
平
由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可得,即,故答案为:D。
9.C 【解析】A.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与应放出的热量小于,A错误;B.若X表示的起始浓度,随着的起始浓度的增大,促使平衡向右移动,的转化率应该呈上升的趋势,所以Y不可能表示的转化率,B错误;C:由Ⅰ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X表示温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平衡向左移动,生成物的浓度下降,则Y表示的可能是的物质的量浓度,C正确;D.体系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和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所以Y不可能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错误;答案选C。
10.A 【解析】A.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A错误;B.选择性活化变为过程中,有1个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C.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了键,故C正确;D.该反应只有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故D正确。
11.A 【解析】A.根据,任何时刻都存在,故A错误;B.内,,故B正确;C.此时,则生成的三氧化硫为,反应的二氧化硫也是,则的转化率为,故C正确;D.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容器内二氧化硫为,氧气为,三氧化硫为,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倍,故D正确。
12.D 【解析】A.反应开始至a点时,故A错误;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氢气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故B错误;C.曲线Ⅱ达到平衡时比实线所需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氢气量少,说明是正向移动,则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加压,故C错误;D.反应达到平衡时,则
,则,生成的,保持温度不变,若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缩小至,则,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平衡时,根据方程式关系用极限思维,全反应生成,最大浓度为,又由于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因此重新达到平衡,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B 【解析】A.由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两个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1,丁二烯的转化,选项B错误;C.温度升高,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增大,选项C正确;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4.A 【解析】A.,A为固体,平衡时若增加A的物质的量,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B.生成物中氨气、二氧化碳的体积比始终为,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判断的依据,故B错误;C.由化学计量数可知,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故C错误;D.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此时若给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则A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5.D 【解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B.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因此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入高效催化剂,故B正确;C.当温度一定时,扩大反应容器,使反应组分气体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减小,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在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中,的体积分数最小的一段时间是,故D错误;答案选D。
16.D 【解析】时,反应Ⅰ中生成,则消耗;反应Ⅱ中生成,则消耗,两反应共消耗,从而得出的转化率为:反应Ⅰ中生成,则同时生成,消耗、;反应Ⅱ中生成,同时生成,则消耗、
。平衡时,、、、,可知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由图像可知时产物中最多。A、B、C正确;图像为平衡曲线,前半段为平衡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产物增多,可知两个竞争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温度再继续升高,产物减少,可能是产物分解等其他的反应发生,D项错误。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52分)
17.(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
(1)
(2)温度
(3)淀粉溶液(1分) 秒表(1分)
(4)BCD(选对两个,给1分;选对一个或选错没有分)
(5)2
(6)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解析】
(1)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表中数据只有温度和显色时间,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为测定显色时间,需要秒表;产物中有碘单质生成,还需要的试剂是淀粉溶液,实验现象为无色溶液变蓝色。
(4)设计实验必须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用量(体积)和试剂添加的顺序。
(5)分析实验数据,温度每升高,显色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故可得出的结论是: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约2倍
(6)若要进行酸性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需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18.(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
(1)不能(1分)
(2)偏低
(3)增加 不变
(4)不能
(5)(3分)
(6)abd(三个对,给1分;选择一个或两个没有分)
【解析】
(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因为环形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会造成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低;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的盐酸与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水时放岀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不变
(4)硫酸与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沉淀,测得的反应热包括了生成沉淀的反应热,并不是中和热,所以不能用溶液和硫酸代替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5)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第一组舍去,平均值为,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代入公式,得生成水放出热量
,所以生成的水放出热量为,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6)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a正确;b.量取溶液时仰视读数,使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但该反应不足,放出热量不变,导致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b正确:c.尽量一次快速将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因为多次倒入热量损失越多,测得的数据越小,c正确;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d正确。答案为:abcd。
19.(12分,每空2分)
【答案】
(1)①< ②2cd(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没有分) ③
(2)①ab(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没有分) ②C
(3)若颗粒增多,更多转化为存在溶液中 不利于降低溶液中含氮量
【解析】
(1)①据图1所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
②A.由图象可知,温度一定时,增大浓度 转化率增大,即起始投料比m越大时,转化率越大,所以投料比:,故A错误;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C.由反应计量关系可知,反应中、的变化量相同,平衡转化率,所以平衡转化率与起始量成反比,即投料比时转化率是转化率的2倍,故C正确;D.反应正向移动时浓度增大,浓度减小,即平衡移动过程中二者浓度比值会发生变化,所以当二者比值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③若在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列三段式有:
起始
转化
平衡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则;
(2)①a.增加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故a正确;b.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故b正确:c.改用高效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该反应焓变小于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b;
②相同压强下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体积分数增大,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体积分数增大,所以符合条件的为C;
(3)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颗粒增多,则会更多的转化成铵根离子,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20.(14分,每空2分)
【答案】
(1)bd(选对一个给1分 选错没有分)
(2)在,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远远大于氮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氮气与氢气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大
(3)在该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可以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4)变大
(5)A
(6)①c ②()
【解析】
(1)a.图示①并不表示分子和分子的化学键,因为是叁键,分子中是单键,a错误;b.图示可知,②→③是断开化学键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b正确;c.图示可知,③→④是表示化学键的形成,将释放能量,错误;d.②→③表示、断裂,③→④表示键的形成,d正确;故答案为:bd。
(2)平衡常数越大,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即反应的限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远远大于氮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因此,工业上选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固氮,而没有选用氮气和氧气反应固氮。
(3)在工业生产中,注重的是生产效率,而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了生产效率,哈伯选用的条件是、,而非、,可能的原因是:在该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可以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氢气,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氮气和氢气,则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所以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变大。
(5)由图可知,催化剂A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对氨的合成有利,所以实际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A;
(6)①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故曲线a、b、c对应温度较高的是c;
②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b点时的平衡物质的量分数为,总压强。
解法一:“设起始加入的为,反应的为,则根据三段式法有:
起始
转化
平衡
则,解得,所以b点时,和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则(或)
解法二:起始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b点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则(或)。
相关文档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5-21 13:30:4613页
- 【地理】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1-05-20 23:16:1120页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5-20 18:22:4316页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5-20 01:15:2112页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5-19 20:16:5412页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5-12 22:50:2118页
-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2021-05-12 15:12:2925页
- 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2021-05-11 19:40:5713页
- 【化学】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1-05-11 18:28:4824页
-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5-10 21:01:3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