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24 KB
- 2021-05-21 发布
2021 届高三生物阶段性测试
1、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
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黑猩猩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雌雄性别决定有关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3.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
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 B 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必须要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4. 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
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D.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抵制杂菌生长
6.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
A.核酸:核苷酸 B.酶:氨基酸 C.人体:细胞 D.进化:种群
7.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过程有误..的是
A.DNA →RNA →蛋白质 B.T 细胞→淋巴因子→B 细胞
C.胰岛 B 细胞→胰高血糖素→骨骼肌 D.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尖端下部
8.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
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
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
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9.通常禽流感病毒只能侵染鸟类,人流感病毒只能侵染哺乳类。现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和低致病性人流感病毒(哺乳类感染病毒后基本无症状)的核酸完成如下实验,该实验
不能..说明
A.步骤①说明流感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B.步骤②需要同种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处理 cDNA 和质粒
C.通过③和④产生的活病毒可能是不同病毒间核酸重组的结果
D.步骤⑤说明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可作为活病毒的宿主细胞
10.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
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
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
D.估测土壤浸出液中的细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1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肝、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下
图表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致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
B. 通过离心去上清液可以除去胰蛋白酶
C. 在超净台上操作可满足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无菌条件
D. 出现接触抑制前,培养瓶中的细胞数量增长呈“J”型
禽流感病毒核酸
人流感病毒核酸
禽流感病毒
的 cDNA
人流感病毒
的 cDNA
含禽流感病
毒 的 cDNA
的重组质粒
含人流感病
毒 的 cDNA
的重组质粒
鸡
胚
细
胞 活病毒
猪
患
流
感
①
①
②
②
③ ④ ⑤
12. 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 H2O2 进行
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1 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 POD 活性的影响
B. 当底物浓度为 0.08 mmol·L-1 时,POD 催化酚类 2 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 3
C. 由图 2 可知,H2O2 浓度过高会抑制 POD 的活性,降低浓度后 POD 活性就会恢复
D. H2O2 对 POD 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 pH 对 POD 活性的影响相同
13. 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
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 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 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2 均表现为凸耳
D. 乙和丙杂交得到的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14. 栽培番茄含有来自野生番茄的 Mi-1 抗虫基因,它使番茄产生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
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三种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①Mi-1 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②长期种植含 Mi-1 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③能在含 Mi-1 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④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的寄生关系促进了它们的协同进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下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利甜槠的年龄结构,
I~V 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
B. 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C. 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
D. 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衰退型
16.为研究 CO2 浓度及氮肥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在盆栽
条件下,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设置两种 CO2 浓度和两种施氮量的实验处理,实验材料分为四
组,每一组种植 10 盆。在小麦抽穗期选择晴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于上午 8:30–11:30 连
续 7 天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本实验的结果可知最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N 是光合作用
中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某同学要测定施氮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取叶片 1 克放入
研钵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
__________以提取色素后用一定方法测定。
(2)本实验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 8:30–
11:30 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等无关变
量,题中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有__________。
(3 要利用该装置研究施加 200mg·kg–1 氮素肥料对
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利用该装置需要在
__________条件下测定。
(4)从上述实验分析,在大气 CO2 浓度增大的条件
下,若想更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目前温室效应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人类过多使用化石燃料,从物质循环角度看,
化石燃料中的碳首先是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光合作用而进入生物群落的,从能量流
动角度看,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是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和
__________利用的能量。
17.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 S 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
其规律如
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 S 基因分为 S1、S2、S3 等 15 种,它们互为
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 S 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
个 S 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 S 基因的
____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 S1S2 和 S2S3 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
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____。
(4)研究发现,S 基因包含控制合成 S 核酸酶和 S 因
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
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 S 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 S 因子特异性结合,
进而将花粉管中的 rRNA 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
无法合成__________。
(5)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
遗传性状的__________,为__________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环
境。
18.普通番茄细胞中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用 A 表示),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
乳糖醛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易软化,不耐储藏。抗多聚半乳糖醛
酸酶基因可
以使番茄不再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从而使番茄长时间抗软化,容易储存和运
输。下
图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软化耐储
藏番茄的过程及原理。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普通番茄(AA)也可以通过
__________育种的方法,最终获得
基因型为 aa(不能合成多聚半乳糖
醛酸酶)的抗软化、耐储存的番茄。
(2)利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__________,该方法中用到的目的基因载体是__________,目的基因需插入到该
基因载体的__________上。
(3)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所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
(4)图 1 中获得导入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番茄细胞,需要经过__________
技术获得转基因番茄,这个过程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细胞先经脱分化
形成__________,再形成丛芽和根。
(5)根据图 2 分析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能使番茄抗软化的原理是两个基因
分别转
录出的 mRNA__________,从而阻断了__________过程。
19.(16 分)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
花后 3 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 13 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
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
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
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H]
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 1 可知,去叶 13 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
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 2 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
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光照和 CO2 更充足。已知其他叶片的光合产物能补充穗位叶生长和玉
米籽粒发育所需,若去除顶部叶片过多,可导致穗位叶和玉米籽粒的有机物__________降低,
使其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
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
对玉米植株顶部 2 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
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
20.(18分)果蝇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研究者得到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如下:
P 白眼雌蝇 × 红眼雄蝇
↓
F1 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白眼雌蝇 白眼雄蝇
(1)红眼和白眼为一对__________,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遵循
__________定律,据此推断上述杂交产生的果蝇本应表现的性状为__________两种,若 F1
只出现这两种性状时,则亲子代间性状表现出的遗传特点为__________。
(2)已知果蝇 X 染色体数量多于 Y 染色体数量时表现为雌性,只含有来自于父方的 X
染色体时表现为雄性。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雌蝇产生的异常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XEXE b.XeXe c.Xe d.O(表示无 X 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 X 染色体多于 2 条或不含有 X 染色体时,会引起胚胎致死或夭折,亲代异
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受精后,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XeXeY b.XeXeXe c.XEO d.YO
(3)通过记录 F1 中异常染色体组成的受精卵数(用“M”表示)和受精卵总数(用“N”
表示),可计算得到 F1 中正常雄蝇的比例,算式为__________。
(4)研究者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__________的行为证实了上述推测,通过进一步观
察发现 F1 中异常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时,异常后代的存活率非常高,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更倾向于分配到细胞两极的性染色体分别为__________。
21.(16 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
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 后测得突触
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II 浸润在河豚
毒素中
5min 后 65 65
III 10min 后 50 25
IV 15min 后 40 0
(1)第 I 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 0.5ms 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
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
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 II、III、IV 组推断,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
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
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
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BDD
6-10: BCDAC
11-15:CADAC
二.非选择题
16.(每空2分,共16分)
(1)高大气CO2和200mg.kg-1施氮量 无水乙醇
(2)光照强度、温度 每一处理种植 10 盆和连续 7 天进行测定
(3)黑暗
(4)适当施用氮肥 生产者 分解者
17.(每空 2 分,共 16 分)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2)纯合(子)
(3)S1S3 :S2S3 :S1S2 = 2:1:1
(4)核糖体 蛋白质
(5)多样性 物种的进化
18.(除注明外,其余每空 2 分)
(1)诱变
(2)农杆菌转化法 Ti 质粒 T-DNA
(3)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4)植物组织培养(1 分) 无菌 愈伤组织(1 分)
(5)结合形成双链RNA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表达
19.(16 分,除标注外,2 分/空)
(1)类囊体(或:囊状结构)(1 分) C3 的还原(1 分)
(2)去叶程度的增强(或:去叶数量的增多) 去除 2 片叶
(3)单株 输入量
(4)增长趋势一致
(5)14CO2 (或:C18O2、带有放射性标记的 CO2) 顶部 2 片遮光叶片是否有放射性
20.(18 分,2 分/空)
(1)相对性状 基因的分离 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交叉遗传
(2)①b、d ②a、c
(3)
(4)染色体 XY、X
2N-M
N-M (或: )
N-M/2
(N-M)/2
21.(16 分,2 分/空)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一细胞2021-05-21 18:36:3769页
-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2021-05-21 18:23:471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021-05-21 18:13:519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5-21 18:06:341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三2021-05-21 18:04:267页
- 2020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练习:6-2021-05-21 17:54:595页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遗传规2021-05-21 17:37:15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021-05-21 17:05:159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2021-05-21 16:54:4721页
- 高考生物复习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2021-05-21 16:47:0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