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93 KB
- 2021-05-21 发布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突破十五 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
四、翻译过程三注意
突
破
十五
自学在前
类题体验
读文答题
精准突破
栏目索引
趁热打铁
跟进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
……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
。
自学在前 类题体验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
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
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1)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
不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
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
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
答案
参考译文
况且
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
【
参考译文
】
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然而这是多么难得啊。有时寒风凛冽,有时下雨道路泥泞,有时卧病在床,有时朋友来了我却刚好不在,想到这些情况,真如住在牢狱中一样啊。
我家的田不多,大部分种了高粱,我自己不能喝酒,是我朋友来时需要喝酒。我朋友来了也不马上喝酒,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全随自己的心意,我们不以喝酒为乐,而以谈话为乐。我的朋友都是锦心绣口而又淡泊通达的人,他们的见解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然而每天说完就算了,没有人记录
……
这七十一卷的《水浒传》,多是朋友散去后我在灯下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疾风暴雨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然而都是在心里构思,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不需要铺纸拿笔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然后才写出来
。
呜呼哀哉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怎知后世读我书的人会如何评价我呢?只要现在拿出来给我朋友看看,朋友看了高兴也就足够了。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
东都施耐庵序。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当乾隆之末,和
珅
秉政
,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
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
君奏和
珅
及军
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
珅
益
嗛
君
。
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
。
(
选自姚鼐《〈南园诗存〉序》,有删改
)
(1)
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
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
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
立论刚直,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错误,不过钱御史一人罢了。
(
得分点:
“
侃然
”“
讼言
”
,句意通顺
)
答案
他
又弹劾和珅及军机大臣不值班理事的错误,有诏书进行告诫责问,认为他说的正确,和珅更加忌恨钱君。
(
得分点:
“
饬责
”“
嗛
”
,句意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正当乾隆末年,和
珅
执政
,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门下来企求升迁重用认为是耻辱的,就已经很可贵了。至于立论刚直,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错误,不过钱御史一人罢了。
……
高宗知道他正直,再提升他做御史,让他值守军机处。他又弹劾和
珅
及军机大臣不值
班理事的错误,有诏书进行告诫责问,认为他说的正确,和
珅
更加忌
恨钱君。高宗知道钱君的贤德,不可能进谗言,就将军机处所有劳苦的事,都交给他去办。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神医疗疾,妙在一针;至人救世,括于一字。
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即今紫
巘
仇公梓行《百忍箴》是已。
此箴为四明高士许奎所撰,曾刻成化间,自后日远日亡。谁复悬之座隅,置之家塾?赖仇公特地拈出,将人间用壮用妄,好挺好斗者,痛切唤醒一番。语不期多,期于及时,此之谓也。
天地以能覆能载为忍,佛家以定为忍,道家以柔为忍,儒家以三戒九思为忍。
如仲尼之微服,颜子之不校,忍之上也。
子舆氏以横逆付之妄人,又甚而比之禽兽,似犹有疆阳之意焉。况人非圣贤,而敢不坚忍乎哉?
(
选自陈继儒《〈百忍箴〉序》,有删改
)
(1)
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即今紫巘仇公梓行《百忍箴》是
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仲尼之微服,颜子之不校,忍之上
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道理
哪里远离我们?办法哪里需要很多?就在目前先生出版发行的《百忍箴》这本书中。
(
得分点:
“
道
”“
术
”“
梓行
”
,句意通顺
)
像
孔子为隐蔽身份而改换平民服装,颜渊遇到有人冒犯时不与人计较,都是忍的最高境界。
(
得分点:
“
微服
”“
校
”“
上
”
,句意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神医治疗疾病,妙在一根针;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拯救世界,概括为一个字
(
“
忍
”
)
。道理哪里远离我们?办法哪里需要很多?就在目前先生出版发行的《百忍箴》这本书中。这本书是四明高士许奎所著,曾经在成化年间出版,此后一天天的被疏远直到消失。谁还会挂在座位的旁边,放在家中开馆设学呢?全靠仇先生特地整理出来,把人间那些自以为强大不可一世的,争强好斗不甘服输的人,痛痛快快地警醒一番。话不在于多,在于及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
天地以能承载也能倾覆作为忍的表现,佛家以坚定意志作为忍的表现,道家以坚忍不拔作为忍的表现,儒家以三戒九思
(
戒色、戒斗、戒得和反复思考
)
作为忍的表现。像孔子为隐蔽身份而改换平民服装,颜渊遇到有人冒犯时不与人计较,都是忍的最高境界。孟子用超常规的方式对付这些狂妄的人,又将他们跟禽兽相比,似乎还有雄强外露的意思了。更何况普通人不是圣贤,哪敢不坚忍一些呢?
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
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
(
选自《明史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改
)
(1)
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
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
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然而
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
(
来行事
)
。
(
得分点:
“
言路
”“
持权
”“
惟
”
,句意通顺
)
第二年春天
,
(
郑继之
)
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
(
得分点:
“
稽首
”“
阙下
”“
乘传
”
,句意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万历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职。当时皇帝虽然厌倦料理政事,但是谨慎对待吏部的人选,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由于郑继之有清正的声望,第二年二月就召他接替赵焕。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
(
来行事
)
。
郑继之因很衰老就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总是挽留而不允许。第二年春天,
(
郑继之
)
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
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拉分题型,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夺满分,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关注古今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如:
(
谭澄
)
至则葬暴骸,
修焚室
,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
(
《元史
·
谭澄传》
)
读文答题 精准突破
其中的
“
修焚室
”
不少考生翻译成
“
修理焚尸炉
”
。
“
焚尸炉
”
是一个具有深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
“
修焚室
”
,何来
“
炉
”
之说?正确翻译是
“
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
”
。
2.
关注古今表达差异
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应尽量尊重原文,
“
原声重现
”
,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易造成表达失据。如:
(
赵
)
彦深后被沙汰停私,
门生藜蒮
,
(
袁
)
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
(
《北齐书》卷四二
)
有
考生翻译
“
门生藜蒮
”
为
“
他的学生藜蒮
”
,翻译之误出在
“
门生
”
一词上。
“
门生
”
可当
“
学生
”
解,但此处不宜。赵彦深既然是
“
沙汰停私
”
,免不了门庭冷落,杂草丛生。原文中
“
门生
”
是两个词,
“
门
”
即
“
门庭
”
,
“
生
”
即
“
生长
”
。
对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结构、意义、色彩等,是正确译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
3
.
关注上下文语境
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也讲语境。遵循语境,则可为译文带来便捷;背离语境,则极易造成误译。语境不合有种种表现,试看以下例子:
涛早孤,居贫,
少有器量
,介然不群。
(
《晋书
·
山涛传》
)
有考生翻译为
“
山涛早年丧父,生活贫困,气量狭小,清高不同一般
”
。译者把
“
介然不群
”
译为
“
清高不同一般
”
,实际上
“
介然不群
”
应该是对山涛的褒扬
(
“
介然
”
的真正意思是
“
耿介,坚贞
”
)
。既然如此,
“
少有器量
”
应该与
“
介然不群
”
般配,将其译为
“
气量狭小
”
明显前后冲突,从而造成语境的断裂。结合前后文,
“
少有器量
”
的
“
少
”
应是
“
年少
”
之意,
“
少有器量
”
意为
“
年少时就有度量
”
,这样前后内容才自成一体
。
错误
翻译的原因,或是前后抵牾,或是有悖情理。由此获得的启示是,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反对割裂语境。具体操作时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要全面观照而不能断章取义。
趁热打铁 跟进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
惟大丞相魏国公
(
韩琦
)
则不然。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
(
选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有删改
)
(1)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
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
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凡
读书人还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
(
得分点:
“
穷
”“
庸人孺子
”“
易
”
,句意通顺
)
在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
(
得分点:
“
视
……
为
”“
易
”“
量
”
,句意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大凡读书人还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
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
“
昼锦堂
”
。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明帝即位,迁柱国,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见亲爱,参议朝廷大事。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问,终无所言。
帝每叹曰:
“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建德五年冬十月,帝复谕群臣伐齐,诸将多不愿行。帝曰:
“
机者事之微,不可失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
”
帝每日亲督战,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
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
。
(
选自《北史
·
本记
·
卷十》,有删改
)
(1)
帝每叹曰:
“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
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
帝经常赞叹说:
“
这个人平常不多说话,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
”
(
得分点:
“
每
”“
叹
”“
夫人
”“
中
”
,句意通顺
)
所
到之处就马上叫出主帅的名字加以安慰勉励,将士们感激被知遇的恩情,人人都想奋勇效命。
(
得分点:
“
辄
”“
慰勉
”“
见知
”“
厉
”
,
句意
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高祖武皇帝名邕,字祢罗突,是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叱奴太后。明帝即位,升为柱国,晋封为鲁国公,领宗师。他很受明帝的宠爱,多与他一起商议朝廷大事。武帝性情沉静稳重,有眼光见识,除非有人征求他的意见,他从不开口多言。明帝经常赞叹说:
“
这个人平常不多说话,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
”
建德五年冬天十月,武帝再次宣告群臣讨伐北齐,将领们大多不愿出发。武帝说:
“
时机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可以丧失。如果有人阻挠我的军事计划,我会以军法惩处他。
”
武帝每天亲自督战,骑着一匹他平常骑的马,带着几个随从到阵地巡视指挥。所到之处就马上叫出主帅的名字加以安慰勉励,将士们感激被知遇的恩情,人人都想奋勇效命。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袁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
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汉氏初兴,列侯尚主,自斯以后,降嫔素族。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
《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
。
(
选自《陈书
·
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
(1)
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
不求闻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
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
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城,士大夫们争相前往登门晋见,袁枢却独自闭门静处,不谋求名声和显达的职位。
(
得分点:
“
衣冠
”“
造
”“
达
”
,句意通顺
)
《齐职仪》
说,凡是娶公主为妻的人一定授予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就把它作为循例照办的制度。
(
得分点:
“
尚
”“
拜
”“
因为
”
,句意通顺
)
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
袁枢,字践言,是梁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子。侯景之乱时,袁枢到吴郡探望父亲,父亲去世。当时天下纷乱,人人企求苟且幸免,袁枢服丧以至孝闻名。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城,士大夫们争相前往登门晋见,袁枢却独自闭门静处,不谋求名声和显达的职位。
汉室初兴时,列侯娶公主为妻,从这以后,皇女下嫁庶族。驸马都尉置于汉武之时,要么给予功臣,要么施予戚属。《齐职仪》说,凡是娶公主为妻的人一定授予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就把它作为循例照办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