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55 KB
- 2021-05-21 发布
第
15
讲 选修
3-4
振动和波动 光
总纲目录
考点一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考点二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考点三 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
考点一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多选)[2019课标Ⅰ,34(1),5分]一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在
t
=
时刻,该
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
P
、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
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点
Q
的振动图像与图(b)相同
B.在
t
=0时刻,质点
P
的速率比质点
Q
的大
C.在
t
=0时刻,质点
P
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
Q
的大
D.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
E.在
t
=0时刻,质点
P
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
Q
的大
答案
CDE 本题考查了机械振动及机械波图像的综合应用,考查了学生的
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物理观念中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素养要素。
由图(b)可知,在
时刻,该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负方向运动,再从图(a)中
利用“上下坡法”,结合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可知,在
时刻,质点
Q
在平衡位
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平衡位置在原点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且向
y
轴负方向
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分析可知,在
t
=0时刻,质点
P
位于波谷,此
时质点
P
的速率为0,加速度最大,位移大小最大,但质点
Q
在平衡位置,速率最
大,加速度为0,位移为0,所以B选项错误,C和E选项均正确。
2.(多选)[2019课标Ⅲ,34(1),5分]水槽中,与水面接触的两根相同细杆固定在同
一个振动片上。振动片做简谐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
源。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相遇,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了干涉图
样。关于两列波重叠区域内水面上振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E
)
A.不同质点的振幅都相同
B.不同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
C.不同质点振动的相位都相同
D.不同质点振动的周期都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
E.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
BDE 本题考查了机械波的干涉内容,突出了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
力的应用,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要素。
两列波发生干涉时,会出现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振动加强区的质点振幅
大,振动减弱区的质点振幅小,故A错误。波动过程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由波源
决定,故B项正确。不同质点的振动相位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振动质点的
周期由波源决定,故D项正确。由题意知,两列波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
干涉图样,则在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在不断变化,但两列波的相位差不
变,故E项正确。
3.[2019课标Ⅱ,34(1),5分]如图,长为
l
的细绳下方悬挂一小球
a
,绳的另一端固
定在天花板上
O
点处,在
O
点正下方
l
的
O
'处有一固定细铁钉。将小球向右拉
开,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小角度(约为2
°
)后由静止释放,并从释放时开始计
时。当小球
a
摆至最低位置时,细绳会受到铁钉的阻挡。设小球相对于其平
衡位置的水平位移为
x
,向右为正。下列图像中,能描述小球在开始一个周期
内的
x
-
t
关系的是
( )
答案
A 本题考查单摆问题中对单摆模型的理解及对周期公式的认识,体
现出模型建构的素养。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T
=2π
可知,单摆的摆长越大,周期越大,题中单摆在一个
全振动中,当
x
>0时摆长为
l
,
T
1
=2π
;当
x
<0时,摆长为
,
T
2
=π
,则
T
1
=2
T
2
,由机
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将运动到与初始位置等高的地方,由几何关系可知,
当
x
<0时,振幅变小,故A项正确。
1.解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的基本方法
求解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一找”的方法:
(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此问题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
x
则为波动图像,横坐标为
t
则为振动图像。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像对应的时刻及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灵活应用“波振法
则”。
2.波的多解问题的分析思路
3.
机械波的干涉图样中,实线和实线的交点、虚线和虚线的交点及其连线为
振动加强处;实线和虚线的交点及其连线处为振动减弱处。振动加强点有时
位移也为零,只是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显得振动剧烈。
考向一 简谐运动
1.(多选)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BE
)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甲摆的周期比乙摆大
E.在
t
=0.5 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
答案
ABE 可从题图上看出甲摆振幅大,B正确;由题图知两摆周期相等,则
摆长相等,因两摆球质量关系不明确,无法比较它们的机械能的大小,A正
确,C、D错误;
t
=0.5 s时乙摆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故有正向最大加速度,E正
确。
考向二 波的叠加
2.(多选)如图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
S
1
、
S
2
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
线);
S
1
的振幅
A
1
=3 cm,
S
2
的振幅
A
2
=2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E
)
A.质点
D
是振动减弱点
B.质点
A
、
D
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
B
、
C
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
C
的振幅为1 cm
E.质点
C
此刻以后将向下运动
答案
BDE 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一致,题图中质点
A
、
D
到两个波源路程差
为零,是振动加强点,而质点
B
、
C
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故A错误;
题图示时刻,质点
A
的位移为3 cm+2 cm=5 cm,质点
D
的位移为-3 cm+(-2 cm)=
-5 cm,故质点
A
、
D
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故B正确;振动的干涉是稳定
的,质点
A
、
D
一直是振动加强点,而质点
B
、
C
一直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质
点
C
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3 cm-2 cm=1 cm,故D正确;质点
C
是振动减弱点,此
刻在上方最大位移处,故质点
C
此刻以后将向下运动,故E正确。
考向三 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3.(多选)(2019安徽芜湖模拟)某列简谐横波传播的路径上有
P
、
Q
两质点,图
甲所示为质点
P
的振动图像,图乙所示为
t
=0.3 s时刻的波形图。则由图可知
( )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
A
=0.4 m
B.
t
=0.2 s时,质点
P
的速度大于
Q
的速度
C.简谐波的波速
v
=20 m/s
D.0~0.3 s,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0.9 m
E.0~0.3 s,波沿
x
轴的负方向传播6 m
答案
BCE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
A
=0.2 m,选项A错误;波的周期
T
=0.2 s,
t
=0.3 s时刻质点
P
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由题图甲可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则
根据
t
=0.3 s时刻的波形图可知,
t
=0.2 s时刻
P
点仍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振动
速度最大;
Q
点在平衡位置上方,则质点
P
的速度大于
Q
的速度,选项B正确;波
长
λ
=4 m,则波速
v
=
=
m/s=20 m/s,选项C正确;0.3 s=1.5
T
,则0~0.3 s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6
A
=1.2 m,选项D错误;0~0.3 s,波沿
x
轴的负方向传播
x
=
vt
=6 m,
选项E正确。
考向四 波的多解问题
4.(2019福建漳州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介质中有相距
d
=3 m
的
P
、
Q
两点与波源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振动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请写出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2)如果波从
P
点传到
Q
,求波速的大小。
答案
(1)
y
=0.4 cos 0.5π
t
(m)
(2)
m/s(
n
=0,1,2,
…
)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振幅
A
=0.4 m
角速度
ω
=
=
rad/s
所以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y
=0.4 cos 0.5π
t
(m)
(2)由振动图像可知,
P
点在正向最大位移处,且将向下振动时,
Q
点在平衡位置,
且将向下振动,由位置关系可知
d
=
λ
(
n
=0,1,2,
…
)
波长
λ
=
m
由图像知,
T
=4 s
波速
v
=
=
m/s(
n
=0,1,2,
…
)
考点二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2019课标Ⅲ,34(2),10分]如图,直角三角形
ABC
为一棱镜的横截面,∠
A
=90
°
,
∠
B
=30
°
。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
BC
射到
AB
边上
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
AC
边射出。
(ⅰ)求棱镜的折射率;
(ⅱ)保持
AB
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
BC
边上恰好有光线射
出。求此时
AB
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答案
(ⅰ)
(ⅱ)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全反射,突出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
力,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模型建构、科学论证要素,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应用与创
新价值观。
(ⅰ)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
光束在
AB
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
=
n
①
式中
n
是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
α
+
β
=60
°
②
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
β
=
β
'=∠
B
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
i
=60
°
得
n
=
④
(ⅱ)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
i
',折射角为
α
',由折射定律得
=
n
⑤
依题意,光束在
BC
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
θ
c
,且
sin
θ
c
=
⑥
由几何关系得
θ
c
=
α
'+30
°
⑦
由④⑤⑥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
sin
i
'=
⑧
2.[2019课标Ⅰ,34(2),10分]如图,一艘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
高出水面3 m。距水面4 m的湖底
P
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
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
°
(取sin 53
°
=0.8)。已知水的
折射率为
。
(ⅰ)求桅杆到
P
点的水平距离;
(ⅱ)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
P
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
夹角为45
°
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
答案
(ⅰ)7 m (ⅱ)5.5 m
解析
(ⅰ)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
x
1
,到
P
点的水平距离
为
x
2
;桅杆高度为
h
1
,
P
点处水深为
h
2
;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
。由
几何关系有
=tan 53
°
①
=tan
θ
②
由折射定律有
sin 53
°
=
n
sin
θ
③
设桅杆到
P
点的水平距离为
x
,则
x
=
x
1
+
x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x
=7 m⑤
(ⅱ)设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
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
向夹角为
i
',由折射定律有
sin
i
'=
n
sin 45
°
⑥
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
x
',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
x
1
',
到
P
点的水平距离为
x
2
',则
x
1
'+
x
2
'=
x
'+
x
⑦
=tan
i
'
⑧
=tan 45
°
⑨
联立⑤⑥⑦⑧⑨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x
'=(6
-3)m
≈
5.5 m⑩
光的几何计算题往往是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
(
临界点
)
及几何图形关系
的综合问题
,
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
(1)依据题目条件,正确分析可能的全反射及临界角;
(2)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光传播过程中可能的折射、反射,把握光的“多过
程”现象;
(3)准确作出光路图;
(4)充分考虑三角形、圆的特点,运用几何图形中的角关系、三角函数、相似
三角形等,仔细分析光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关系。
考向一 光的折射及折射率的计算
1.(2019安徽芜湖模拟)一个透明圆柱体的半径为
R
,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AB
是
一条直径,一束平行单色光沿
AB
方向射向圆柱体,该圆柱体的折射率为
。
若有一条入射到
P
点的光线(
P
点图中未标出),
经折射后恰好到
B
点,求:
(1)该入射光线射入圆柱体的入射角
i
;
(2)光在圆柱体介质中,由
P
点运动至
B
点所用
的时间
t
。(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c
)
答案
(1)60
°
(2)
解析
(1)设这条光线经
P
点折射后过
B
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
n
=
在△
OBP
中,由几何关系得
i
=2
r
由以上两式可得:
r
=30
°
,
i
=60
°
这条入射光线的入射角
i
为60
°
(2)设
B
、
P
两点间距为
x
,由几何关系得
x
=2
R
cos
r
折射率
n
=
x
=
vt
由以上三式可得
t
=
考向二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
2.(2019山东淄博二模)如图所示,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
腰长为
a
,∠
A
=90
°
。一束细光线沿此截面所在平面且平行于
BC
边的方向射
到
AB
边上的中点,光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
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已
知真空中的光速为
c
,试求:
(1)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n
;
(2)光从
AB
边到
AC
边的传播时间
t
。
答案
(1)
(2)
解析
(1)设光从
AB
边射入时折射角为
α
,射到
AC
边上
N
点时入射角为
β
,光路
图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
n
=
得sin
α
=
光在
AC
边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则有sin
β
=
又由几何关系
α
+
β
=90
°
则 sin
2
α
+ sin
2
β
=1
联立解得
n
=
(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M
、
N
间距
x
=
由(1)问可得sin
α
=
用
v
表示光在棱镜内传播的速度,则
v
=
,又
t
=
所以光从
AB
边到
AC
边的传播时间
t
=
考向三 实验:测定波粒的折射率
3.[2019天津理综,9(2),6分]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
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①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
。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②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枚大头针扎
下的孔洞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③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
O
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
A
、
B
点,再过
A
、
B
点作法线
NN
'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C
、
D
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
n
=
。(用图中
线段的字母表示)
答案
①AD ②D ③
解析
本实验考查光学中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操作方法、误差分析、数据处
理,培养考生的实验能力,体现实验探究中证据、解释的素养要素。
①所用玻璃砖两表面是否平行,与提高实验精确度无关,故B错。选用细的大
头针有利于提高精确度,故C错。所用玻璃砖两表面及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
枚大头针的间距尽量大些,可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故A、D均正确。
②利用平行玻璃砖做本实验时,入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折射光线靠近法线,而
穿出玻璃砖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根据孔洞作出的两条光线应平行且下
面的光线应向左错开一小段距离。故A、B、C错误,D正确。
③由折射率的定义式可知,
n
=
=
=
。
考点三 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
1.(2019北京理综,14,6分)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观察光的干涉、衍射
现象,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中甲和乙两种图样。下列关于
P
处放置的光学元件
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
A.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
B.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
C.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
D.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
答案
A 本题考查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体现了科学推理的素养。
单缝衍射图样中心亮纹较宽,两侧亮纹宽度逐渐变窄,故甲图样为单缝衍射图
样;双缝干涉图样相邻两条亮纹的宽度相同,对应乙图样。故A正确,B、C、D
均错。
2.[2019课标Ⅱ,34(2),10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
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
纹。回答下列问题:
(ⅰ)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ⅱ)若双缝的间距为
d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
l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
n
条暗条
纹之间的距离为Δ
x
,则单色光的波长
λ
=
;
(ⅲ)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
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
长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ⅰ)B (ⅱ)
(ⅲ)630
解析
本题是“利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了结果来源于实验的价值观。
(ⅰ)增加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必须要减小条纹间距,由公式Δ
x
=
λ
可知B
正确。
(ⅱ)由于第1条暗条纹到第
n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
x
,则相邻两条暗条纹的
中心间距Δ
x
'=
,单色光的波长
λ
=
=
。
(ⅲ)
λ
=
=
m=6.30
×
10
-7
m=630
nm
。
1.
机械波和光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
象。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有现象。要观察到稳定的干涉现象和明显的衍射
现象需要一定的条件。
2.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和亮暗的判断方法
(1)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根据Δ
x
=
λ
,分析
l
、
d
、
λ
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Δ
x
的
变化。
(2)条纹亮暗的判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Δ
x
=
±
kλ
(
k
=0,1,2,
…
)]时出现亮条纹,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时出现暗条纹。
3.
光的干涉现象:薄膜干涉(油膜、空气膜、增透膜、牛顿环);光的衍射现象:
圆孔衍射、泊松亮斑。
4.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
(1)在任何惯性系中观察光速均为
c
。
(2)相对观测者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
(3)相对观测者运动的时钟变慢。
1.(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E
)
A.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长的光波越容易绕过去
B.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C.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E.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
答案
ADE 波长越长的光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故A
正确;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折射现象,故B错误;红
光由空气进入水中,频率不变,故颜色不变,传播速度减小,故波长变短,故C错
误;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即薄膜
干涉,故D正确;根据光速不变原理,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
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故E正确。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E
)
A.摆钟偏快时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
B.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D.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
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
E.光从水中射入玻璃中,发现光线偏向法线,则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一定小于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BDE 摆钟偏快,说明周期偏小,要让周期变大,则可将摆长调长进行
校准,选项A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的时候,我们听到的
笛声频率高于声源发出的频率,选项B正确;加偏振片的目的是减弱橱窗玻璃
的反射光,选项C错误;对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沿着
速度方向的长度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选项D正确;光从水中射入玻
璃中,发现光线偏向法线,则玻璃的折射率大,根据公式
v
=
可知,光在玻璃中
传播速度一定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项E正确。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E
)
A.水中的气泡看上去比较明亮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了衍射现象
B.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可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来减弱橱窗玻璃表面
的反射光
D.红色和蓝色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可能相同
E.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答案
CDE 水中的气泡看上去比较明亮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了全反射
现象,不是衍射现象,故A错误;电磁波是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稳定的磁场或电场,不能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反
射光属于偏振光,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能减弱橱
窗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提高拍摄的效果,故C正确;光速与介质有关,红色和蓝
色的激光的频率不同,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长是不同的,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
波长可能相同,故D正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
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故E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
面上的入射角为
θ
,经折射后射出
a
、
b
两束光线,则
(
ABD
)
A.在玻璃砖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
a
光的波长小于
b
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θ
角逐渐变大
,
则折射
光线
a
首先消失
E.
分别用
a
、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
,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
于
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答案
ABD 利用
n
=
,由题图及光的可逆性可知
θ
a
1
>
θ
b
1
,
θ
a
2
=
θ
b
2
,可知
n
a
>
n
b
,
C错误;同一介质中,折射率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
小,B、D正确;又
n
=
,则
v
a
<
v
b
,A正确;由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
x
=
λ
可知,E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