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2 KB
- 2021-05-21 发布
§13.4 《杠 杆》 教学案
青岛第二十三中学
徐玉玲
课题
§13.4 杠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徐玉玲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杠杆、杠杆的五要素
②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③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及其要素
②通过探究,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认识杠杆的力臂
教法
学法
协同探究教学模式 ,小循环多反馈
教具
媒体
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引入杠杆
小实践:
谁能把钉子拔出来?
思考、讨论
动手操作
进
行
新
课
认识杠杆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杠杆的工作过程
提出问题:
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导答出:答:一根棒、施力、固定点、转动
思考、讨论、
回答
§13.4 杠杆
一、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 杠杆的要素
进一步认识杠杆
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定义及其中三个要素
支点O: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通过跷跷板提出问题:一个小孩子要怎样才能让跷跷板平衡?
总结:较小的动力向后移或施加较大的动力杠杆都能转动,由此解释平衡状态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动力F1 、阻力F2有关,
演示实验1:杠杆平衡时,阻力,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变
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变大,发现动力变小。
引导学生讨论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否有关?
研究讨论,
回答
思考、讨论、
回答
思考、讨论、
回答
观察思考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反馈练习一
课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馈练习二
演示实验2:杠杆平衡时,阻力、
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动力的方向改变,哪段距离也随之改变?使得动力的大小发生改变,杠杆仍能保持原来的平衡。
根据学生讨论引入力臂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根据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水平平衡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步骤
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结论
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 l2
讨论、回答
做练习
研究讨论
进行实验探究
完成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成果
思考讨论结论的多种表达方式
做练习
小结
知识结构
学习方法
检测
课堂反馈
典型题讲解
做练习
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
课后完成
相关文档
- 202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巨人2021-05-21 17:03:093页
- 辽宁省沈阳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英2021-05-21 17:02:4928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复习2021-05-21 17:02:483页
- 融资居间合同(Word版)2021-05-21 17:02:3910页
- 第5课小石潭记教案22021-05-21 17:02:293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05-21 17:01:2811页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2021-05-21 17:01:274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有余数的除2021-05-21 17:01:253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021-05-21 17:01:244页
- 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2021-05-21 17:01:20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