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50 KB
- 2021-05-21 发布
第 19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1850~1914 年和 1950~1973 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
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
答案 C
解析 1850~1914 年是自由经济时代,1950~1973 年是国家干预经济时代,
故 A 项错误;1950~1973 年,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进步,
故 B 项错误;两个“黄金时代”的出现都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影响,故 C 项正确;
1850~1914 年美国经济还没有超过欧洲,谈不上扶植欧日经济,故 D 项错误。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判断下列当时不
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政府开支加大
B.部分企业国有化
C.政府指导力度加大
D.“民营化”成为改革标语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 三
项符合当时的状况,但不符合题意;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政府开始出售国有企业,
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3.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其中在 20 世纪中期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B.生产和资本集中化
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垄断组织的国际化
答案 C
解析 自由放任政策是 1929 年经济危机前实行的政策,与题干时间“20 世纪
中期”不符,A 项错误;生产和资本集中化与垄断组织的国际化是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出现的,B、D 两项错误;20 世纪中期也就是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接受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 项正确。
4.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国家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
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C.“福利国家”政策受到严重挫折
D.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排除 A 项;政府干预与
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而非重大变革,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福利国家”政策受到严重挫
折,排除 C 项;“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了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D 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发达
国家的福利种类包括( )
①医疗保险 ②失业保险 ③教育保险 ④养老保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逐渐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
国家”制度,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 D 项。
6.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
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
的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表
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故选 D 项。
7.下表反映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1987 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国家
产业结构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A.建立“福利国家”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新经济”的出现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在英、法、日三国的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
很大,结合时间“1987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B 项正
确。题干没有涉及福利制度,A 项错误;“新经济”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C 项
错误;题干信息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D 项错误。
8.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长达 10 年的经济持续增长
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 D.服务业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故选 B 项。A、C、D 三项不是
20 世纪 90 年代才出现的。
[等级提升]
9.下面为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推动“战后恢复”与“快
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B.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冷战”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答案 C
解析 A 项是 1973 年出现经济“滞胀”后的做法,排除;B 项与“战后恢
复”“快速发展”时间不符,排除;“战后恢复”与“快速发展”时期,其重要
的推动因素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
度,故 C 项正确;美苏“冷战”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战后恢复”与“快速发
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
10.(2018·武汉初考)1969 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在权力从
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
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新联邦主义旨在( )
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
B.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
C.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
D.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反映了尼克
松主张减少国家对地方经济的干预,而非减少对地方权力的干预,故 A 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树立政府威信问题,故 B 项错误;60 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失效,美国政
府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美苏争霸中美国的危局,故 C 项正确。D 项
与史实不符,排除。
11.历史图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其共同的经济特
征是( )
A.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
B.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
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D.能源与交通业全由国家经营
答案 C
解析 从“国营”“市场经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有
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故选 C 项。
12.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 15%,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
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福利支出的增长达 15%,“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
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分析可知,
这一现象会使国家的负担明显增加,故 B 项正确。
13.(2018·江苏南京摸底)1982 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
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
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
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该政策对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A 项错误;
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会责任,B 项错
误;该政策的制定改变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运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
工人共同承担,C 项正确;“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可见雇主的税
收负担没有增加,D 项错误。
14.(2018·吉林学业模拟)2016 年 3 月 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加快成长……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运用信息
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由此判断我国政府学习和
借鉴的是( )
A.西方宏观调控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西方混合经济模式 D.美国的“新经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运用信息
网络等现代技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借鉴美国的“新经济”发展
知识经济,D 项符合题意。
1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
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
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污染工业比重迅速降低,新兴环保经济的比重迅速
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16.“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
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
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
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二 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
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
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
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
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
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
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
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答案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苏联完全来自政府;美国则由政府、私人(雇
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体制因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建立
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第(1)问,“目的”抓住材料一信息“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收入”,
再结合《社会保险法》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的角度思考;“影响”结合战
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三信息“政府和企业缴纳
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
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对比分析;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体制的不同来分析。
相关文档
- 精选部编版三下语文期末检测A卷_部2021-05-21 15:21:278页
- (河北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2021-05-21 15:19:4331页
- 人教版(2019)必修下册配套练习:第三单2021-05-21 15:16:2517页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2021-05-21 15:15:558页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期中检2021-05-21 15:15:4231页
- 江西省吉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21-05-21 15:14:2926页
-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2021-05-21 15:12:2411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5-21 15:11:4010页
- 高考物理时检测试题电磁感应与力和2021-05-21 15:09:507页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多边形检测卷2021-05-21 15:09:2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