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5-21 发布
- 1 -
第六编 语言文字应用——夺得 20 分需突破
的六大热点
热点 1:情境运用之准确表达—— 词语、病句、标点、连贯
【典题一】
(2020·全国卷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类。篆刻是
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
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
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
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
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
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
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
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术家
- 2 -
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
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
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
组成部分。
(1)文段是围绕“篆刻”展开的,读到文段第一处横线处,从文段第
一处横线后面来看,用于修饰后面的“门类”,强调“门类”的独特,并
非强调技艺的精巧,此处用“十分独特”比“别具匠心”更为合适,从
文段第二处横线来看,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
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
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从文段第三处横线来看,句中用于
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
纷呈”,从文段第四处横线来看,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
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
空选用“不可或缺”较为合适。
(2)当读到文段画线句子时,首先需要联系上文思考画线句子的陈述对
象,从文段画线句子前面看,“唐宋以后”是一个时间状语,缺少主语,
从文段画线句子本身看,画横线的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
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
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另外,
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再次,句中更强调印章
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句子修改好以
- 3 -
后,代入原文验证一下,是否符合原文内容。
(3)读到文段标点破折号时,需要观察破折号前后的内容存在什么关系,
由此思考破折号的用法,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
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
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
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
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
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 4 -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数据
库高
频
错率
采样
问题诊断
1 D
不能很好地结合语境进行词语的
比较选择。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
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
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指人
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
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
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
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
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①利用词语所在横线的上
下文语境进行判断选择。
②对比分析两个不同词语
的区别。
2 C
病句辨析不准确。选项 C 和 D 句式
相同,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
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即可。“承
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
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
①留心句子所在文段的陈
述对象。
②熟悉常见病句的错误类
型。
③对比分析,判断排除。
- 5 -
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
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
合适一些。
3 C
标点概念不熟悉。句中破折号后面
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
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
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①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
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
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解
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
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
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
结等。
②对比选项,判断排除。
【典题二】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 分)
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
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
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
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乃至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
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
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
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
- 6 -
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仍然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
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
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
记录语言的,虽然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
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文段围绕甲骨文展开,读到文段括号处时,首先考虑括号前面的句子,
思考陈述对象在此处是否有变化,所要填写的句子,是否要承接上文。
另外,需要考虑括号前后的内容,根据括号前面“商代早期、中期的青
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以及括号后面的“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大
致推测出括号要填写的内容,应是阐述与青铜器上铸造的铭文相比,甲
骨文字体简化较多的原因。
真题再现
高频错
率采样
问题诊断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 接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
( )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
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
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
高 频
率 项
1:B
高 频
率 项
语 句 衔 接 题 ,
作答时不考虑
句式特点及陈
述对象的一致
性。根据后面
的文字“甲骨
文字体简化较
① 考 虑 上
下文语境,
留 心 陈 述
对象。
② 把 握 语
段 的 中 心
思想。
- 7 -
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
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
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
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
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
较困难
2:D 多”,可以推知
括号里是写甲
骨文相对于铭
文 简 化 的 原
因 , 因 此 句 式
选 用 “ 由
于 … … 所
以……”更好,
且主语应当是
“甲骨文”,B、
D 两项错误。
③ 比 较 判
断,合理排
除。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词
语
①语境把握不准;②不能进行对比分析。
病
句
①不考虑文段语境上下文;②对比分析不准确;③对常见病句类型
不熟悉。
标
点
①对常见标点的用法不熟悉,不会判断;②比较分析不细致。
连
贯
①不考虑文段语境上下文,特别是忽略陈述对象;②缺乏连贯衔接
的一般知识,导致判断排除时乏力。
二、敲黑板——化身阅卷者,从阅卷者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 8 -
客观选择 考生解答原则
文段语境的
理解利用
①立足对原文文段内容的理解;
②对比分析,准确判断排除。
必备知识的
掌握
①熟悉词语、病句、标点、连贯的必备知识,熟悉和理解
常见概念;
②能够结合掌握的概念合理准确判断、排除。
【典例 1】(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
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
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
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
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
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今天仍然是而
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
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
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 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
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
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 9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明确任务要求: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明确答题规则和设题陷阱,利用规则,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答题规则】
【设题陷阱】
材料陷阱:选项在句式、用词、修辞及与上下文的协调一致等方面的设
误。
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合理排除
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
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 C、D 两项;再根据
后文表达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的主旨,说明二者是对等关
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 B 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 10 -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明确任务要求: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
明确答题规则和设题陷阱,利用规则,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答题规则】
【设题陷阱】材料陷阱:情境材料中语境的限制;词语之间的关系:词义
相近、用法相近、范围相近、色彩相近等。
选择题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合理排除。
从选项来看,一脉相承:指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
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
排除 A、D 两项。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也比喻种族、文
化等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民
族延续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 B 项。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说
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
- 11 -
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
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
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明确任务要求:有语病、修改最恰当
明确答题规则和设题陷阱,利用规则,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答题规则】
【运用规则】
读选项,明句意,
凭语感,初步感知。 对比选项,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用“不是”还是
“不仅是”,涉及关联词语搭配;二是“生理的”后面需不需要加“因
素”。
去枝叶,留主干,
据语法,查找病源。 去掉枝叶,抽取主干,压缩句子。据语意,应为“不
是……而是……”。
- 12 -
析修饰,看语序,
辨搭配,确定答案。 若主干成分无误,那就诊断修饰成分。依据后面
“文化的、精神的”,前面对应的应是“心理的”。
【设题陷阱】
材料陷阱:情境材料中语境的限制;选句之间的病句设误。
选择题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合理排除;主观题,结合具体文
段语境,注意辨析表达是否符合原文
从选项看,C、D 两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
据此排除 C、D 两项;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
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A 项“因素”赘余,排除。
【典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3 分)
(甲)对待传统经典,需要有文化视角、精神信念,要有欢喜心、平
常心,同时不失敬畏心,阅读时也能不带功利和浮躁的心态。学习《论
语》更不能食古不化,应当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乙)有学生在学习“仁
者爱人”一课时,对诸子关于人性善恶的不同观点产生了兴趣。(丙)他
深入探究孔子的“人性观”,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并不认为孔子支
持性善。”“从某种程度上说,孔子也许不是‘自我’发现者,但却是‘自
我’引导者。”此番阅读和思考,使他对《论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
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甲) B.(乙) C.(丙)
- 13 -
明确任务要求和设题陷阱
【任务要求】画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
【设题陷阱】文句在标点方面存在问题。
明确答题规则,利用规则准确答题
【答题规则】
【运用规则】B 项,“有学生在学习‘仁者爱人’一课时”错误,应改为
“《仁者爱人》”。课文名用书名号。
解答词
语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
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
- 14 -
题四看 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④还要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辨析病
句
两步骤
第一步: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等。
第二步: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判断标
点
两准备
①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
②了解不同标点常见的用法。特别注意对破折号、省略号、括
号、叹号等的用法的积累。
连贯题
巧推断
①主语一致原则。②句式一致原则。③前后一致原则。④话题
一致原则。⑤意境一致原则。⑥意韵一致原则。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劳动是做人的根本,历来被舆论定位于美德范畴。一个厌弃劳动的
人是没有出息、无法自立于世的。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人
格的陶冶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生活即教育”。他们将在这里涂就耀眼
的青春底色,铺下人生观第一块 的基石。( )
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动员和文本宣读,而要让劳动融入孩子们
的日常生活, ,随机而动,身体力行,出点力,流点汗,动真招,
让他们经受 ,变得坚强自信,逐渐夯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
正确价值观。
时下有些家长见孩子劳动,不是怕孩子累着,就是嫌孩子干得不合
格,赶忙接过工具替他们干。这种做法无助于孩子成长。因为人生的某
- 15 -
个阶段,是需要做某种劳动训练的。这个阶段过去了,以后就很难弥补。
呵护孩子成长,不能溺爱;不需要越俎代庖,需要引导。教育是一种慢艺
术,也是等待艺术,劳动教育尤其如此。要允许孩子们起初对劳动教育
不理解、不满意,要允许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出现点瑕疵,或搞点恶作剧,
允许他们慢慢来。试想,谁不是从 的毛头小子蝶化过来的?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端庄 力所能及 磨难 跌跌撞撞
B.端庄 竭尽所能 磨难 冒失莽撞
C.端正 竭尽所能 磨砺 跌跌撞撞
D.端正 力所能及 磨砺 冒失莽撞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因为,只有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才能让劳动融入他们的生活。
B.因为,劳动只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生动活泼,收到实效。
C.因此,劳动只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生动活泼,收到实效。
D.因此,只有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才能让劳动融入他们的生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孩子成长需要引导,但不需要越俎代庖;需要呵护,但不需要溺爱。
B.孩子成长需要呵护,但不需要溺爱;需要引导,但不需要越俎代庖。
C.孩子成长需要引导,也需要越俎代庖;需要呵护,也需要溺爱。
D.孩子成长需要呵护,也需要溺爱;需要引导,也需要越俎代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12 分)
电视收不到信号时,屏幕雪花点闪烁,并伴有噪音,这就是来自太
- 16 -
空的射电信号。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射电望远
镜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的天文界四大发现,都是利用射
电望远镜才得以观测成功的。“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实现为宇宙发
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和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现象。如果幸运,它
还将尝试接收外星文明的电波。如果一①、二十年后,外星人有意无意
释放的信号被地球收到,那肯定是它的功劳。“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
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其建造难度不言而喻。
它实现了完全自主的三大创新②:利用地球上 的优良台
址——贵州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突破了平地上建设望远镜的百米极
限③;使用主动变形的反射面,让不会动的望远镜动起来,让望远镜能
够 灵 活 主 动 地 观 察 宇 宙 ; 自 主 研 制 了 轻 型 索 拖 动 的 并 联 机 器
人,( ),更好地接收宇宙中极其微弱的无线电波信号。
被人称为④“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用毕
生 心 血 , 为 国 家 留 下 一 座 国 之 重 器 。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了他,养成他淡泊名利、 、善良勤劳的优秀品格;无数科
技泰斗教育和影响了他,铸就他坚持真理、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科学
精神。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脱颖而出 独一无二 滋养 一诺千金
B.锋芒毕露 盖世无双 滋养 一言九鼎
C.脱颖而出 盖世无双 滋润 一诺千金
D.锋芒毕露 独一无二 滋润 一言九鼎
- 17 -
5.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① B.② C.③ D.④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天眼”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并发
现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现象。
B.“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
号和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现象。
C.“中国天眼”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并发
现—些非常奇特的脉冲现象。
D.“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实现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
号和一些非常奇特的脉冲现象。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馈源舱能够精确对焦用以接收信号
B.使接收信号的馈源舱能够精确对焦
C.接收信号的馈源舱能够精确对焦
D.使馈源舱能够精确对焦用以接收信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已经为当今文坛生产了堪称 的文
学作品,并以广泛的影响力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现象。当我们深情
虚拟网络中那个神奇的文学世界时会发现,数以千万的写手、数以亿计
的读者群体,为我们打造的这个文学世界,( ),共同构建一个
- 18 -
伟大民族心灵愉悦、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成为网络时代文学
新变最为重要的表征,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中
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 的文
化之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
元、强筋壮骨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
脉,网络文学作品就能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传承民
族精神。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汗牛充栋 注视 培育 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注视 孕育 生生不息
C.浩如烟海 凝视 培育 生生不息
D.汗牛充栋 凝视 孕育 源远流长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其实一种文化的力量也在汇聚
B.一种文化的力量其实是在汇聚
C.其实是在汇聚一种文化的力量
D.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汇聚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
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B.只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
- 19 -
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就
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D.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
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通过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
象,讲述了中国造桥工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
形象。这一座挑战当代世界建桥工程技术难度的大桥,其技术难度在当
世 。《大桥》叙述质朴无华,却直观地把工程的艰难
和形势的 摆到读者面前,让人们隐隐感到,承担这项
艰 巨 工 程 的 , 一 定 是 一 群 了 不 起 的 建 设 者 。 林 鸣 是 《 大 桥 》
描写的人物,是中国建桥人群像的一个代表。他和他的团队深知,过去
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这项工程面前显得 。林鸣明白,中
国人的事情说到底只有中国人自己来办。( )。从这里开
始,我们看到,林鸣的形象以及他的团队的群像,一点一滴清晰起来,展
现了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攻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由此折射
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世界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通过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
描写了中国造桥工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
- 20 -
象。
B.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以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
讲述了中国造桥工程师的故事,塑造了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
的形象。
C.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选择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
讲述了中国造桥工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
象。
D.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选择把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
象,塑造了中国造桥工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
形象。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登峰造极 严肃 着力 捉襟见肘
B.绝无仅有 严肃 着重 寅吃卯粮
C.登峰造极 严峻 着重 寅吃卯粮
D.绝无仅有 严峻 着力 捉襟见肘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林鸣带着团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了充分的准备,踏上了他
们艰难的建桥历程
B.林鸣带着团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
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C.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被林鸣的团队克服,做了充分的准备,踏上了他
们艰难的建桥历程
- 21 -
D.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被林鸣的团队克服,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
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
客家人在山区唱的是客家山歌,珠江三角洲的疍家人在水上唱的
是疍歌。疍歌是疍民即兴所唱的歌谣,又称咸水歌、咸水叹、白话渔歌。
单从名字看来,就可以看出它们与近海之水的 。由于演唱曲
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腔、担伞调、
高堂歌等曲调。广州疍歌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尤为兴盛。
疍歌以清婉嘹亮、 为特点。婉转悠扬的疍歌,曾经是广州古
城一道独特的景观,“荔湾渔唱”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想那清波之上,
渔舟晚归, 着清丽之疍歌,是何等迷人的一幅岭南水乡美景:
“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
明。”疍人喜爱唱歌,平时娱乐、节庆欢聚,疍歌都是 的节目。
清末及民国初期,每逢中秋有渔船结集珠江江面以互唱咸水歌斗歌的
习俗。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渊薮 错落有致 飘荡 少不了
B.渊源 错落有致 飘荡 很难得
C.渊源 迂徐有情 荡漾 少不了
D.渊薮 迂徐有情 荡漾 很难得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 22 -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
的影子,是不行的。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
她们难得的佳肴。
C.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这荣誉
绝对不是给他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对整个医疗、防控系统的认可、肯定。
D.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
今天得了五只吧?”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因为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
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B.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妹腔、
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C.因为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
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D.由于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妹腔、
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6 分)
今年的国家最高荣誉颁授是相对特别的一次。这.【1】也是首次针
对某个突发事件中的杰出贡献者颁出国家最高荣誉。其价值指向性很
明 显 :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在 我 国 发 生
- 23 -
的 、 、
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防控效果的取得,
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钟南山、
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正是他们..【2】当中的功勋模范代表。将国家
最高荣誉及时授予他们,既是对他们..【3】个人的表彰,也是国家对为抗
疫付出和牺牲的所有个体、群体的肯定,对抗疫精神的守护。“和平年
代同样需要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应该让所有人对此.【4】
有更真切的体悟。
7.对文中加点词语指代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1】“这”指代“今年的国家最高荣誉颁授”。
B.【2】“他们”指代“一批杰出人物”。
C.【3】“他们”指代“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
D.【4】“此”指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感染范围最广 防控难度最大 传播速度最快
B.感染范围最广 传播速度最快 防控难度最大
C.传播速度最快 感染范围最广 防控难度最大
D.传播速度最快 防控难度最大 感染范围最广
- 24 -
第六编 语言文字应用——
夺得 20 分需突破的六大热点
热点 1:情境运用之准确表达
—— 词语、病句、标点、连贯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典题一】
1.C 2.D 3.B
【典题二】
C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典例 1】
(1)A (2)C (3)B
【典例 2】B。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D 端庄:端正庄重。端正: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
状态。力所能及:在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竭尽所能:用尽自己的能
力。磨砺:比喻人经受磨炼或锻炼。磨难: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
磨。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冒失莽撞:指言语、行动粗率而
不谨慎。
2.C 括号前的句子是从总体上陈述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括号内的句子
- 25 -
是具体陈述“劳动”这一特定对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前因后果,用“因
此”。从逻辑上看,先“融入”后“实效”。
3.B 父母对孩子总体上“呵护”,关键处“引导”,比如在“劳动”方
面。“溺爱”“越俎代庖”对孩子成长不利,所以“不需要”。
4.A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
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此处是说射电望远镜本领突出,无
“气盛逞强”之意,用“脱颖而出”更合适。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
有可以相比的。盖世无双:世界第一,独一无二。形容才能技艺很高,在
当代无与伦比。此处用来形容“台址”,用“独一无二”更合适。滋养:
供给养分。滋润:增加水分,使不干涸。此处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供给他养分,应该用“滋养”。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
可靠。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
作用很大。根据后文的“优秀品格”,此处用“一诺千金”更合适。
5.A A 项,“一、二十年”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6.C 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实现”与“信号”“现象”不搭配,可
改为“探测……信号”“发现……现象”;二是定语语序不当,“一些”
应放在“非常奇特”前。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 项修改最恰当。
7.B 括号前说“自主研制了轻型索拖动的并联机器人”,括号内接着
以“并联机器人”为主语说明其作用,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故可排除 A、
C 两项;比较 B、D 两项,B 项比 D 项表述更简洁,且 D 项以“用以接收信
号”衔接后文,与后文语意有重复。
8.B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26 -
网络文学作品大部分不是传统书籍,“汗牛充栋”在此处不适用,故填
“浩如烟海”,从而排除 A、D 两项。注视:注意地看。凝视:指聚精会
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与“注视”相比,“凝视”侧重聚精会
神,多用于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此处讲的是虚拟的网络情景,应用“注
视”,而且这与前文的“深情”和后文的“神奇的文学世界”更搭配,
这样就排除 C 项。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或感情),也指培养教育(人)。
孕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结合语境“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显然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故此处应选“孕育”。
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
史悠久。语境是说这种品格是中华民族不断生长的文化之根,故此处应
填“生生不息”。
9.C A 项,结合语境可知前文没有铺垫,故就不能体现“也”的意思。B
项,前文“这个文学世界”是主语,所填的内容应是紧接着这个主语的
谓语与宾语部分,而 B 项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语法结构。D 项,
与前面的主语组合后就成了“这个文学世界,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
汇聚”,提炼主干,“文学世界是力量在汇聚”显得句式杂糅,故排除。
10.D A、C 两项,中途易辙,开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语;中间改
为“网络文学作品”作句子的主语,前后不一致,排除。B 项,“只要……
才能……”搭配不当。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B A 项搭配不当,“通过……作为……”不搭配。C 项搭配不当,“讲
述”与“形象”不搭配。D 项“选择把……作为……”句式杂糅; “塑
- 27 -
造”与“故事”不搭配。
2.D 第一空:绝无仅有:极其少有。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
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横线前主语为“技术难度”,故要用“绝无仅有”。
排除 A、C 两项。第二空:严峻:严厉,严肃,严重。严肃:(神情、气氛等)
使人感到敬畏的;(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主语为“形势”,故选“严
峻”。排除 B 项。第三空: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着重:把重点放在
某方面,强调。“林鸣”是《大桥》主要塑造的形象,故选“着力”。第
四空: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寅吃卯
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原文强调过去的经验在建造
大桥时用不上,行不通,故选“捉襟见肘”。
3.A 本题从逻辑关系上讲,要先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再写“踏上……
历程”,排除 B、D 两项;依据前文,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应是“林鸣……
团队”,排除 C、D 两项。
4.C 第一处,渊源:原指水的源头,这里指关系、联系。渊薮:比喻人或
事物聚集的地方。语段中是说歌谣的名字与近海之水的关系,故选用
“渊源”。第二处,错落有致:交错纷杂而有情趣,常用于事物布局。迂
徐有情:缓慢而含情。语段说的是疍歌的特点,应使用“迂徐有情”。第
三处,飘荡:可以指歌声随风飘动。荡漾:指起伏不定。这里指歌声起伏,
与“清波之上”照应,用“荡漾”更好。第四处,“少不了”即不会缺
少。“很难得”即少见、不易得到。语境中“平时娱乐、节庆欢聚”是
日常情景,故选用“少不了”。
5.C 根据后文“想那清波之上,渔舟晚归”“清丽之疍歌,是何等迷人
- 28 -
的一幅岭南水乡美景”可知,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 项,“过人头”出自《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故引
号表示引用。B 项,根据语境“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竟也成
了“难得的佳肴”,可见引号表示讽刺,是反语。C 项,“共和国勋章”
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 项,语句中是喊叫的内容,故引号表示引用。
6.B “因为”与“使得”两个介词连用,造成主语缺失,排除 A、C 两
项;从逻辑顺序上看,应该先讲“流行地区不同”,再讲“演唱曲调不同”,
故排除 D 项。
7.D “此”指代“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
8.C 按照疫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排列,首先传播速度快,导致感染范围
广,因此防控难度大。C 项最符合这一表述。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