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5-21 发布
选修
6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
核心知识通关
】
1.
我们周围的环境
:
(1)
环境的
分类
:
天然环境和
_________
。
(2)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相互
_____,
相互制约。
人工环境
影响
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
(1)
表现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
变化等。
(2)
原因。
①资源的
_______
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②
短期
经济利益与
_____________
的矛盾
;③_________
与整体
利益的矛盾
;④
个人行为和
_________
的矛盾。
有限性
长远环境效益
局部利益
大众利益
(3)
特点。
特 点
表 现
危害的
___________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
,
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
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不可预见性
特 点
表 现
_____
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
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
,
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
,
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止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
,
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过程
3.
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
: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
,
其比较如下表
:
环境观
核心内容
行为表现
行为后果
传统的环境观
人类试图成
为自然界的
主宰者和
_______
从环境中获取的
___________
越来
越多
,
向环境中排
放大量
_______,
造成严重的环境
问题
资源短缺、
_________
、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
新的
环境观
人类只有保
持同环境的
__________,
才能生存与
发展
人们正视人类
与环境的关系
,
尊重环境发展
的客观规律
,
树
立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
,
实现可持续发展
征服者
资源和能源
废弃物
环境污染
平衡与协调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7·
广西三市联考)安吉县
地处浙江西北部
❶
,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为
75%
,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
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所代替
❷
,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原因
:
植被破坏
,
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
;
区域地形崎岖
,
降水丰富集中。危害
:
土壤肥力下降
;
农作物减产
;
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
;
生态环境恶化。
【
高考模拟精练
】
1.(2017
·
贵州联考
)
下图为国家海洋局
2013
年公布相对于
1975
~
1993
年平均值的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指出我国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并推测其可能给我国沿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
解析
】
注意图中竖轴、横轴的含义及其数值变化
,
由图可知我国海平面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
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国沿海低地
;
导致海岸生态环境恶化
;
加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
,
加剧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
,
加大河口区域咸潮入侵的强度和频度等
;
高海平面期间
,
会加剧风暴潮灾害的致灾程度
,
还会加大洪涝灾害的威胁等。
答案
:
趋势
:
波动上升。 影响
:
海平面上升
,
淹没我国沿海低地
;
海岸生态恶化
;
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
;
高海平面期间的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加等。
2.(2017
·
惠州模拟
)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
,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已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
,
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
,
诱发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
1990
~
2004
年北江下游黄塘
—
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
(1)
描述
1990
~
2004
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
(2)
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床都有所下降
,
河床由比较平坦变为起伏较大。第
(2)
题
,
图示河段无序采砂会导致河床海拔下降
,
导致河水水位下降
,
致使咸潮加剧
;
会使河床的坡度增大
,
造成堤岸崩塌
;
同时会破坏河床的生态系统
,
影响河底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
:
(1)
河床整体下降
(
切
);
河床起伏
(
比降
)
加大。
(2)
河床下切
,
水位下降
,
咸潮入侵加剧
;
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
,
影响生物多样性
;
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
,
危及防洪安全。
【
加固训练
】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2)
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
,
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指出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
?
【
解析
】
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
荒漠化问题严重
,
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②位于黄土高原
,
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③是我国南方地区
,
酸雨问题严重。
答案
:
(1)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
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
(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轮荒
)
。 酸雨。
考点二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
核心知识通关
】
1.
环境管理
:
(1)
环境管理的内容。
目的
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
_________
对
象
个人
个人的
_________
和不良环境行为
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的
___________
政府
具有双重身份
,
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
,
又是
_____________
基本需求
消费需求
污染物排放
被管理的对象
执行主体
国家和政府
手 段
法律手段和
_________
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行政手段
(2)
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许多环境
问题是多个国家
_________
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
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
________
的后果。
共同影响
普遍性和共同性
涉及全球
2.
公众参与
:
(1)
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及作用。
(2)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5·
全国卷
Ⅱ
)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❶
。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❷
。当地农民反映,
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
❸
,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❹
。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严格管理
,
恢复自然植被
: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
;
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
,
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
,
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
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
,
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
,
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
,
控制人口数量
:
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
,
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
: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
(
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
),
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
,
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
(
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
),
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
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
,
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
: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
: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7·
漳州模拟
)
高架源和地面源是污染源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来划分的。
2016
年
7
月
2
日
,
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
《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
(2016
~
2017
年
)
通知
》
。
《
通知
》
明确提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之一就是用排污许可证强化高架源监管。
说明
《
通知
》
明确提出京津冀三地应联合对高架源进行监管的理由。
【
解析
】
相对于地面源
,
高架源不易被察觉
,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
同时高架源污染物会随高空大气传播
,
污染范围广
;
京津冀地区高架源污染多
,
且会造成地区间的相互污染
,
因而应联合进行防治。
答案
:
相对于地面源
,
高架源的隐蔽性强
,
其随大气运动扩散、影响的区域广
;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工业区
,
火电、钢铁企业等高架源多
,
三地地域邻近
,
极易交互影响
;
联合印发通知利于统筹协调
,
实施整体防治。
【
加固训练
】
材料 “乘船夜游柳江
,
蟠龙高山流水如画
,
星海旋宫彩龙卧波
,
柳江两岸如九珠玉带环
……”
这是曾经被称为“酸雨之都”之一的广西柳州市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和谐画卷。国家环境保护部不久前发布的
《
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
》
称
,
柳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
,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明显降低
,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10
个百分点以上
,
在全国
109
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
30
位。
柳州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我国酸雨重灾区之一
,
请解释其原因。为有效防治酸雨
,
当地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
解析
】
酸雨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
大量酸性气体与降水。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阴雨天气多
;
广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
冶炼工业集中
,
有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
;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也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效防治酸雨主要从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入手。
答案
:
原因
:
气候湿润
,
降水天气多
;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
,
有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
;
含硫煤炭的燃烧和使用等。
(
答对两点即可
)
措施
:
发展循环经济
;
调整产业结构
;
加大排污监控力度
;
加强法制管理。
(
答对三点即可
)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