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1-05-21 发布
1.判断正误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
(2)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
(3)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 )
(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发生定向改变( )
(6)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
生变化( )
(7)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
用是有差别的( )
(8)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的生存( )
(9)共同进化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2.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解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叫做基因频率,A 正确;突变率一般是不变的,B 错误;由于存在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
化的,C 正确;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 正确。
答案:B
3.下列有关共同进化与生物的多样性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共同进化是各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一起进化
B.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无此作用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D.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没有影响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并不是各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一起进化;捕
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也有选择作用,生物与
生物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
物种的进化。
答案:C
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
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
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解析: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还是同种生物,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出现
生殖隔离,A 错误;由于突变的存在,蜣螂种群中存在普通蜣螂和“生
活品位”提高的蜣螂,由于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使“生活品位”提
高的蜣螂基因频率提高,故 B、C、D 正确。
答案:A
5.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
有 104 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 107 个个体,请分
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 群的 全部 个体所 含有 的全部 基因 统称 为该种 群的
_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
原因,是在基因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
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上述过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
_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5,那么在该种群中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 100 只果蝇,测知基因型 AA(灰身)35 只,
Aa(灰身)60 只,aa(黑身)5 只,请问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解析:(1)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
库,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产生大量可遗
传变异,产生的方向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2)该种果蝇有 2×104 个基因,基因突变数为 2×104×107×10-5
=2×106(个)。
(3)A 基因频率为 ×100%=65%,
a 基因频率为 1-65%=35%。
答案:(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不定向的 原
材料
(2)2×106 个
(3)6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