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8.10 KB
- 2021-05-21 发布
课练 6 常见的天气系统
——— [狂刷小题 夯基础 ]———
练基础小题
如图为 2018 年 1 月 2 日至 4 日雨雪分界线分布图。读图, 据此完
成 1~2 题。
1.引起图中雨雪界线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2.图中曲线“东部稀疏、西部密集”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纬度高低 B.冷空气强弱
C.地形地势 D.距海远近
细颗粒物 (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
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6 年 12 月,入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来临, 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
重污染。 如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 5 000 m 高
空等气压差分布图 (单位: hPa)。据此完成 3~5 题。
3.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
A.重庆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4.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5.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雾凇通称 “树挂 ”,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
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 据此完成 6~8 题。
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 ( )
A.永吉至吉林段 B.松花湖至吉林段
C.松花湖沿岸河段 D.蛟河至松花湖段
7.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 )
A.3~5 月 B.7~9 月
C.10~12 月 D.12 月~次年 2 月
8.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 )
A.晴朗大风的白天 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
练高考小题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5~6]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 (单
位:百帕 )。据此完成 9~10 题。
9.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10.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
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 ·江苏卷, 7~8]图为 “某月 19 日 18 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
线(百帕)分布图 ”。读图 ,据此完成 11~12 题。
11.该月最可能是 ( )
A.3 月 B.6 月 C.8 月 D.10 月
12.此时,澳大利亚 (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2019 ·天津卷, 3~4]读图 1 和图 2,据此完成 13~14 题。
13.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
场分布形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练模拟小题
[2020 ·广西百色摸底 ]华西秋雨是指我国华西地区 (主要包括四川、
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及湖南西部、
湖北西部等地 )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 9~11 月。如图
示意 2018 年 9 月我国部分省 (市区 )降水量分布。 据此完成 15~17 题。
15.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昆明准静止锋长期控制 ②雨带的季节性推移 ③西南季风带
来暖湿气流 ④冷空气沿高原北侧东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与夏季降水相比,华西秋雨的主要特征是 ( )
A.降水强度大 B.降水持续时间长
C.降水量大 D.降水常伴有雷电
17.华西秋雨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
A.增加土壤的黏性 B.保障秋季播种
C.保证春小麦播种 D.预防来年春旱
[2020 ·湖北鄂州月考 ]如图为某地近地面 11 时的天气状况形势图。
读图, 据此完成 18~20 题。
18.图示地区所在半球及可能位于高压脊附近的分别是 ( )
A.南半球 'X B.北半球 'L
C.南半球 'Y D.北半球 'Z
19.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 MN 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
是 ( )
20.图示①②③④四点中,最有可能出现风雨交加天气现象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 ·天津部分市区联考 ]暑假期间,某研究小组对天津市内三种
不同状况区域 (图 a)的气温进行实地观测,得出了各区域 8 月的昼夜气
温变化图 (图 b)。读图, 据此完成 21~22 题。
21.图 b 中甲、乙、丙曲线代表的区域分别是 ( )
A.空旷广场、林荫大道、狭窄街道
B.空旷广场、狭窄街道、林荫大道
C.林荫大道、狭窄街道、空旷广场
D.狭窄街道、空旷广场、林荫大道
22.白天,乙区域比甲区域气温低是因为 ( )
A.空旷开阔的广场利于散热
B.茂盛树木的遮阴和蒸腾,降低气温
C.狭窄的街道难得有太阳光照
D.热岛效应形成城市风,带走了热量
——— [综合测评 提能力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20 ·天津耀华中学检测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
冰的水面 (通常是湖泊 ),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 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
雪、雾等现象。 图 a 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 (1971~2000 年)的空
间分布示意图。读图, 据此完成 1~2 题。
1.图 b 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
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与大湖效应产生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是 (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020 ·广东广州调研测试 ]青海湖的冻结和消融与多种自然因素有
关。如图示意 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冻结日期与风速的关系,图中
日数表示年内第 n 日。据此完成 3~4 题。
3.图示年份中 ( )
A.风速最大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早
B.风速最小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晚
C.2006~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越晚
D.2012~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越早
4.某些年份青海湖湖冰消融过程延长的原因可能是 ( )
A.气温升高 B.风速变小
C.降水增多 D.光照增强
[2020 ·湖南郴州教学质量监测 ]2018 年 8 月中旬,双台风袭击我国
东南沿海,以下是不同日期双台风等压线图。 据此完成 5~6 题。
5.在图示时段内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从 12 日 8 时到 13 日 2 时这段时间里,风力明显增大的地区是
( )
A.台湾海峡 B.广西沿海
C.琼州海峡 D.长江三角洲
[2020 ·广东茂名模拟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而闻名,被
誉为“中国雪乡 ”。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相遇,每年 10 月至次年 5 月
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 “雪盆 ”。如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
况, 据此完成 7~8 题。
7.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 )
A.12 月 B.1 月 C.3 月 D.5 月
[2020 ·山东郓城一中月考 ]2018 年 1 月 21 日,北京迎来了该年冬季
的初雪,相比于多年平均状况足足推迟了一个多月。下表为北京 2018
年 1 月 21~24 日天气资料,如图为我国 26 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
初雪日统计图。读图表资料, 据此完成 9~11 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1 日 阴转小
雪 0 ℃/-5 ℃
22 日 晴 -2 ℃/-
10 ℃
23 日 晴 -4 ℃/-
12 ℃
24 日 晴 -4 ℃/-
11 ℃
9.造成 2018 年北京初雪日期推迟的关键因素是 ( )
A.冷空气长期控制,降温幅度小
B.暖空气势力弱,水汽不足
C.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
D.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凝结核不足
10.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
原因不包括 ( )
A.新雪反射太阳辐射,地温低
B.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气温低,湿度小,体感温度低
D.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11.下列关于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西南地区夏季风势力强,初雪日期全国最晚
B.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近,初雪日期全国最早
C.华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远,初雪日期全国最晚
D.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 10 月
二、综合题 (共 46 分)
12.[2019 ·全国卷 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
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
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
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
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 “追风人 ”,他们寻找、追逐、
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上图, 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 抬升的原因,
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8 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 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 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4 分)
13.[2020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 分)
蓝莓,因其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具营养保健功能而深
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
该地区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
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
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 35 ℃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当地
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有的蓝莓品种植株
高度达 1.5 米,有的品种仅 0.3~0.8 米。图 a、图 b 分别示意我国东北
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的气温日变化。
(1)据图比较冬、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8 分)
(2)说明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 洼地的自然区位因素。
(6 分)
(3)分析生长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
的原因。 (6 分)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 (4 分)
课练 6 常见的天气系统
[狂刷小题 夯基础 ]
1~2.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从图中看,雨雪界线
不断向南移,说明该天气系统自北向南移,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为冷锋, A 项正确;暖锋应该是雨带北移, B 项错误;气旋只有
气旋中心和槽部才出现降水, C 项错误;准静止锋移动速度慢,移动
方向是来回摆动,也不是单向移动, D 项错误。故选 A 项。第 2 题,
本题考查地形对锋面移动的影响。图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冷气团
向南移动受阻;东部地区没有地形阻挡,冷气团向南推进速度快, C
项正确;东西纬度无差异, A 项错误;西部较东部地区距海远,冷空
气强,移动应该更快, B、D 两项错误。故选 C 项。
3~5.答案: 3.A 4.B 5.A
解析: 第 3 题,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图中数据为海平面与
相应 5 000 m 高空等气压差。 垂直方向上, 气压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
降低的,因此,气压差越大的地区近地面气压也越大,气压差越小的
地区近地面气压也越小。因此,只需要选择四个选项中气压差最大的
即可。读图可知,重庆气压差大于 420 hPa,长沙为 408 hPa,南昌介
于 408 hPa 至 410 hPa 之间,武汉则小于 402 hPa,由此可判断出应选
择重庆。故选 A 项。第 4 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由上题可知,图
中数据越大,则近地面气压越大,反之亦然。据此可判断出武汉为低
压中心,南昌位于武汉 (低压中心 )的东南方,根据风向判断方法,在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昌近地面的风向为偏南风, B 项正确。故选 B
项。第 5 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天气差异。依据前面分析,
重庆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A 项正确, C
项错误;武汉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旺盛,雾霾持续时间
较短, B、D 两项错误。故选 A 项。
6~8.答案: 6.B 7.D 8.B
解析: 第 6 题,本题考查雾凇的形成原理。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低
温和水汽。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
差较大,河水不易结冰,由于松花湖水体较大,因此松花湖流出的江
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
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B 项正确;冬季,东北的温度很低,
其他河段水体小且流速较慢,河面结冰,水被冰层覆盖,大气中的水
汽含量较少, A、C、D 三项错误。故选 B 项。第 7 题,本题考查雾凇
形成的时间。据材料可知,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
足。3~5 月气温逐渐回暖,雾凇形成的气温条件不够好, 7~9 月,正
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更不会出现, A、B 两项
错误; 12 月~次年 2 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松花湖水体大,相对于湖泊外围区域温度高,水汽蒸发,是松花江雾
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 D 项正确, C 项错误。故选 D 项。第 8 题,
本题考查雾凇形成过程中水汽凝结的条件。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
叶上形成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足的条件。
大风天气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 A 项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有利
于水汽的凝结且利于凝结在枝叶上, B 项正确;风雨交加的夜晚,水
汽不易凝结在枝叶上, C 项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较小,
而且气温高于 0 ℃,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 D 项错误。故选 B 项。
9~10.答案: 9.B 10.C
解析: 第 9 题,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的形成原理。大雾天气主要是
指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
500 米的一种天气现象。 一般大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空气遇冷,
二是空气湿度大,三是有凝结核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 )。雨
过天晴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
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形成浓雾, B 项正确。第 10 题,本题考
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乙处等压线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
因此乙处风力较大,丙处风力较小, ①错误, 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
冷、暖空气在低压槽相遇,辐合上升,结合前面分析,乙处大气的水
平运动较强,则上升气流也较强,而丙处大气的水平运动较弱,则上
升气流也较弱, ②正确, ④错误。综上, C 项正确。
11~12.答案: 11.A 12.A
解析: 第 11 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以及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海洋低,是夏季
大陆增温强烈所致,因此该月最有可能为三月份,故选 A 。另外也可
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确定该
日南半球处于夏季。第 12 题,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
气特征,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①地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天气睛朗,天高云淡, A 正确; ②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 B 错误;
③地处于强热带气旋东南部,吹偏东风, C 错误; ④地处于强热带气
旋西部,吹西南风, D 错误。
13~14.答案: 13.C 14.B
解析: 本题组以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和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
气压分布图为命题素材, 考查了气压分布和常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对比分析图示信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的能力;通过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及
利用天气系统知识解题,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第
13 题,据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该日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再据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分析即可。甲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
流域地处高压附近,降水概率较小, A 项错误;乙图中东北地区受低
压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高压脊附近,降水
概率较小, B 项错误;丙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槽影响,可能降水较多,
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 C 项正确;丁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
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高压脊附近,降水概
率较小, D 项错误。第 14 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我国主
要受冷高压控制,比较分析四幅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乙图中强冷高压中心影响我国范围最广, B 项正确。
15~17.答案: 15.C 16.B 17.D
解析: 第 15 题,本题考查降水的原因。华西秋雨形成一定是冷暖
气流交汇,冷空气自然是来自北方,即沿高原北侧而来,而暖空气来
自西南印度洋,据此分析 ③④对, C 项正确;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冬
季, ①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雨带推移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副高季节
移动导致的,华西秋雨与雨带的季节性推移无关, ②错。故选 C 项。
第 16 题,本题考查华西秋雨的特征。结合图例并与夏季降水相比,华
西秋雨降水强度较小、 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量较小, B 项正确, A、
C 两项错误;雷电一般出现在对流雨天气时, D 项错误。故选 B 项。
第 17 题,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华西秋雨能增加土壤墒情,
预防来年春旱, D 项正确;增加土壤黏性并非有利影响, A 项错误;
阴雨连绵不利于秋季播种, B 项错误;该地不种春小麦,春小麦主要
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C 项错误。故选 D 项。
18~20.答案: 18.D 19.A 20.C
解析: 第 18 题,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示意图的判读。根据 X、Y 气
压中心附近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 A、C 两项错误;
L 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不可能位于高压脊附近, B 项错误; Z 处的等压
线向低气压区延伸,位于高压脊线, D 项正确。故选 D 项。第 19 题,
本题考查气压剖面图的判读。由上题可知, X、Y 均为低压中心,因此
近地面从 M 到 N 的气压先降低,经过 X 低气压中心附近后气压升高,
经过 ②附近的高压脊线后气压降低,在经过 Y 低气压中心附近后气压
升高,C、D 两项错误;根据 “高空等压面分布与近地面相反 ”的规律
可知, MN 沿线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和 A 选项相符。 故选 A 项。
第 20 题,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示意图的判读。出现风雨交加天气的地点
一定位于气旋中心或锋面附近,只有 ③附近有低压槽 (等压线向外凸 ),
会形成锋面,从而出现风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C 项正确; ①②位于高
压脊线附近, ④处受单一气团控制,没有降水, A、B、D 三项错误。
故选 C 项。
21~22.答案: 21.A 22.B
解析: 第 21 题,本题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的影响。空旷广场地面
比热容小,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快,气温最高;晚上冷却降温快,
昼夜温差大。林荫大道因为植被对太阳辐射的遮阴和树叶的蒸腾,整
体气温较低。狭窄街道因为一天中接受的太阳光照少,白天气温最低;
晚上热量不易扩散,气温相对较高。故选 A 项。第 22 题,本题考查影
响气温的因素。 白天林荫大道的茂盛树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加上蒸腾作用降低了气温, B 项正确;空旷广场白天升温快,气温高,
A 项错误;狭窄的街道对应的是丙曲线, C 项错误;林荫大道在城市
内气温相对低,热岛效应不显著, D 项错误。故选 B 项。
[综合测评 提能力 ]
1~2.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大湖效应对降水的影响。冷气团与水面
的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
量就越大。 ①③④ 时期都是气温低,水温高。但是 ③时期水温、气温
都在 0 ℃以上,不易降雪。 ①④比较起来, ④的水温在 0 ℃以上,蒸
发更加旺盛, 而气温在 0 ℃以下,此时更易降雪; 而①水温太低,在 0 ℃
以下, ④时间段更符合题意。故选 D 项。第 2 题,本题考查大湖效应
的形成原理。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 (通常是
湖泊 ),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形成降雨、降雪、雾气等现象,该过
程与冷暖气团的相遇相似, C、D 两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大湖效应
的核心是冷空气经过相对暖湿的湖面时,增温增湿,成为暖空气,然
后继续运动至对岸时,遇到对岸迎风岸相对干冷的空气,因此产生降
雪。由此可见,其形成过程核心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而形成降
水,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故选 A 项。
3~4.答案: 3.D 4.C
解析: 第 3 题,本题考查读图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示信息,
风速最大年份在 2012 年,开始冻结日期最早年份在 2005 年, A 项错
误;风速最小年份在 2015 年,开始冻结日期最晚年份在 2003 年,B
项错误; 2006~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先变晚再变早, C
项错误; 2012~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越早, D 项正确。
故选 D 项。第 4 题,本题考查水体融冰的影响因素。某些年份青海湖
湖冰消融过程延长的原因可能是降水增多,湖水量增大,湖冰增多, C
项正确;气温升高、光照增强都可以加快湖冰的消融,使得湖冰消融
过程缩短, A、D 两项错误;风速增大影响湖水冻结,但风速变小对消
融过程影响不大, B 项错误。故选 C 项。
5~6.答案: 5.C 6.D
解析: 第 5 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图示时间段内,甲
地受高压控制,降水概率很小, A 项错误;乙地刚开始等压线稀疏,
大气相对稳定,天气晴朗,后期受气旋控制,形成降水, B 项错误;
丁地刚开始位于气旋中心,形成降水,后期等压线稀疏,受单一气团
控制,天气晴朗, D 项错误;只有丙地一直处于低压控制下,降水持
续时间最长, C 项正确。故选 C 项。第 6 题,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
的因素。 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图中显示从 12 日 8 时到 13
日 2 时这段时间里,台湾海峡等压线变得稀疏,风力减小, A 项错误;
广西沿海、琼州海峡等压线疏密程度变化较小, B、C 两项错误;长江
三角洲的等压线变得密集,因此风力会明显增大, D 项正确。故选 D
项。
7~8.答案: 7.A 8.C
解析: 第 7 题,本题考查降水与地形的关系。雪乡最可能位于纬
度高且地形抬升明显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
甲地的东部不远处又有山脉,形成了一个山谷,利于冷暖气流交汇,
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暖湿气流在此交汇,
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 A 项正确。乙和丁地海拔较低,乙地
位于暖湿气流背风坡;丁地地形抬升不明显,不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
雪,B、D 两项错误。丙地海拔较高,又位于山地西北侧,水汽较少,
C 项错误。故选 A 项。第 8 题,本题考查影响积雪厚度的因素。中国
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暖湿
气流在此交汇,形成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 7 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
应该是冬去春来、降雪量大于融雪量的月份, 3 月最合适, C 项正确;
12 月、1 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 A、B 两项错误; 5 月
积雪已经融化, D 项错误。故选 C 项。
9~11.答案: 9.B 10.C 11.D
解析: 第 9 题,本题考查降雪成因分析。降雪形成需要较为充足
的水汽和冷空气,北京初雪时间晚,关键是暖空气势力弱,水汽缺乏,
B 项正确;冷空气势力强,降温幅度应较大, A 项错误;城市热岛效
应与初雪日期无关, C 项错误;大气污染治理有一定效果,但雾霾现
象仍存在,说明凝结核仍很多, D 项错误。故选 B 项。第 10 题,本题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温低,大气接受的
地面辐射少,气温低;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
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因此,降
雪过后, 北京市民进入 “极速制冷 ”“冷冻周 ”模式, 其原因不包括 C
项。故选 C 项。第 11 题,本题考查影响降雪时间的因素。结合各省级
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曲线推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距离海洋近,
水汽较多,初雪日期应是全国最早,集中在 10 月,D 项正确;西北地
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近,但水汽少,初雪日期比东北地区晚,因此 B 错
误;初雪日期应是冬季风影响的结果,西南地区因为高山阻挡,受冬
季风影响小,初雪日期全国最晚, A、C 两项错误。故选 D 项。
12.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 (气团 )交汇,湿热空气抬升; (地处
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 )下垫面温度较高, (湿热 )空气受热抬升;湿热
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 (摩擦力小 );平原南北延伸,
面积广大,利于 (南北向 )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
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
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龙卷风实质就是气旋,北美龙
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发源于南部的墨西哥湾,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旋转,在北上的过程中遇到冷气团主动爬升。
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对龙卷风削弱作用较小;平原南北
延伸,有利于冷暖气团相遇,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移动。第 (3)题,春
季南部气温回升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容易形成
龙卷风。第 (4)题,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风力大,破坏力
强,往往对过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另外,龙卷风
一般出现在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时间短,气势壮观。
13.答案: (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
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于山顶,夜晚山顶气温高于山谷,山谷和
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
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太阳辐射减弱, (山谷两侧的 )山坡降温快, 山坡近地面的
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 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
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
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4)冬季时堆雪 (积雪 )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 又可阻隔冷空气直
接侵袭蓝莓树体;土壤堆雪 (积雪 )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
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气温分布的时空差异。根据图示曲线数
值判断,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最
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冬季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
大,山谷变化更大。第 (2)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
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土壤肥力和厚度来影响农业。材料中蓝莓品种
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大兴安岭地区蓝
莓主要种植在山谷和洼地,是因为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沉积
深厚,土壤肥沃。第 (3)题,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和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性。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说
明半山坡温度比山谷偏高。从气温的影响因素看,这是在一个小尺度
范围内,大气环流都是季风环流,纬度差别不大,都不受洋流的影响,
下垫面都是种植的蓝莓,因此,该区域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微
地表形态造成的山谷风。依题意,主要是山谷和山腰的差异,冬季太
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
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冷空气将
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
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且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
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第 (4)题,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
作用和削弱作用。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
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
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
少了冻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