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 MB
- 2021-05-21 发布
第
10
讲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
2
-
1
.
画出图
1
、图
2
、图
3
中河流的流向。
答案
:
图
1
向左流
;
图
2
由
B
流向
A,
图
3
由
AB
流向
CD
。
-
3
-
(2016·
全国
Ⅱ
卷
)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
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
枯水期
,
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
汛期
,
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
,
其中
,
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
年
,
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
2~4
题。
-
4
-
2
.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3
.
水库竣工后
,
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4
.
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D
B
A
-
5
-
一
二
三
一、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例
1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
6
-
一
二
三
答案
:
①
河口附近地形高差大
,
河流流速快
,
泥沙不易沉积。
②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
流速较小
,
易于泥沙沉积
,
因此入海泥沙量较少。
③
G
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
植被覆盖率高
),
水土流失较轻
,
河流含沙量小。
解析
: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成因
:
一是河流下游地势低平
,
二是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淤积。此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
-
7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
.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
河流泥沙来源丰富。
(2)
海洋侵蚀搬运能力小
(
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
。
(3)
河口位于浅水区域
,
坡度平缓
,
便于泥沙的沉积。
-
8
-
一
二
三
2
.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1)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
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
,
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
河流流速减慢
,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
形成三角洲。
(2)
如果河流比较大
,
搬运来的泥沙多
,
而海水作用弱
,
则三角洲迅速发育
,
并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生长。
(3)
如果河流小
,
搬运来的泥沙少
,
而海水作用又强
,
则三角洲发育缓慢
,
甚至不发育三角洲
,
而是以河口海湾出现。如亚马孙河河口未发育三角洲
,
其原因主要有
:
①
流经热带雨林地区
,
河流含沙量较小
;
②
流经亚马孙平原
,
地势平坦开阔
,
水流平缓
,
利于泥沙在河口以上地区沉积
;
③
河口泥沙被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方向搬运。
-
9
-
一
二
三
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例
2
(2014·
课标全国
Ⅱ
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
附
)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
,
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
冻土发育
,
河流众多
,
沼泽广布。
-
10
-
一
二
三
(1)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
,
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
通常
,
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
,
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
11
-
一
二
三
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
12
-
一
二
三
-
13
-
一
二
三
-
14
-
一
二
三
-
15
-
一
二
三
三、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例
3
(2017·
北京东城一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
,
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
170
多千米
,
形成了
“
三江并流
”
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下图示意
“
三江并流
”
及附近地区。
-
16
-
一
二
三
(1)
简述
“
三江并流
”
地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
若在澜沧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
,
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
分析澜沧江梯级开发对其航运的有利影响。
(4)
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
,
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的水电开发计划
?
请阐明理由。
-
17
-
一
二
三
答案:
(1)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增大;地势北高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高山峡谷地区三江并流,使流域面积较小。
(2)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
(3)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航道淤积。
(4)同意。理由:澜沧江开发水电,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该地区地广人稀,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具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或不同意。理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离市场较远;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旅游资源;对河流下游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引发国际争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答出其中3点即可)
-
18
-
一
二
三
解析
:
第
(1)
题
,
注意限定条件为
“
地形
”
对河流的影响
,
主要从对河流流向、流速、含沙量、流域面积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
(2)
题
,
根据澜沧江流域所处的气候区及其径流季节变化特点、地质灾害频率
,
推断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第
(3)
题
,
从通航里程、适航时间、河道淤积等角度分析澜沧江梯级开发对其航运的有利影响。第
(4)
题
,
如赞同
,
要从适宜水电开发及水电开发带来的效益分析
;
若不赞同
,
需从不适宜开发及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阐释。
-
19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
.
地理公式
(1)
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
自然
(
流量
+
落差
+
峡谷
)+
社会经济
(
市场需求
+
资金
+
技术
)
。
(2)
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
=
水文特征
(
流量及其变化
+
结冰期
+
落差、流速
)+
水系特征
(
流域面积
+
支流
+
河网密度
)+
运输需求
(
流域经济发展水平
)
。
-
20
-
一
二
三
-
21
-
一
二
三
3
.
流域的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的
“
优势条件
”
主要包括水资源、水能资源和流域内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自然景观等
,
因此
,
流域的优势条件决定了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
,
开发模式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和我国长江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
其核心是
“
河流梯级开发
”
和
“
资源综合利用
”,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
22
-
一
二
三
-
23
-
(2016·
全国
Ⅲ
卷
)(2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
24
-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
,
乘船沿内格罗河
(
上图
)
溯源而上
,
见两岸植被繁茂
,
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
,
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
,
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
,
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
,
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
,
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
,
颜色乌黑
,
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
分
)
(2)
试对
“
河上很少有桥
”
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
分
)
(3)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
)
-
25
-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
26
-
得分要点
:
(1)
构建因果链
,
抓住地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
气候
—
生物
—
沼泽
—
腐殖质
;(4
分
)
平原
—
流速和沼泽
—
泥沙沉积。
(4
分
)(2)
抓住关键词
:
运输需求小
;
水运便利
;
修桥成本高、难度大
;
破坏雨林。
(
注意说明原因
,
每个要点
2
分
)(3)
从赞同和不赞同中选择最有把握的一种观点做答。赞同的理由
:
资源优势
;
经济效益
;
就业和相关产业。每个要点
2
分。不赞同的理由
:
破坏雨林、产生污染
;
对当地居民带来冲击
;
自然威胁。每个要点
2
分。
-
27
-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