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 MB
- 2021-05-21 发布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常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问诊例题
对点训练
栏目索引
(2018·
泰安模拟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
(
图甲
)
;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
(
图乙
)
。该地区在机械固沙
(
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
)
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
(
在草方格中种草
)
,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
0
。
问诊例题
(1)
简述风速从
16
米
/
秒增至
20
米
/
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
答案
输沙量
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
0
~
2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
2
~
10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答案
(2)
判断风速在
16
~
20
米
/
秒时,该地区戈壁
0
~
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
跃移
。原因:弋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
~
2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2
~
7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答案
(3)
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
答案
风沙
集中在距沙床面
0
~
10
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答案
(4)
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答案
沙障
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答案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1)
自然原因
①
地形原因
(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
;
②
气候原因
(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
;
③
土壤条件
(
土壤组成、肥力等
)
;
④
植被原因
(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
;
⑤
河流原因
(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
。
(2)
人为原因
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
关键原理
(2018·
山东济宁期末
)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20
世纪
80
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
2000
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
1
~
2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
解析
对点训练
12
13
14
1.
据图
推测
①
风蚀坑边界西移
②
风蚀坑边界东移
③
沙丘高度增加
④
沙丘高度降低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解析
由
图可知积沙区边界在东侧远超过风蚀坑边界,说明此地盛行偏西风,风沙向偏东方向运动造成积沙区边界向东移动,风蚀坑边界东移,
②
正确;
随着
风沙继续向东运动,从图中等高线图可看出东侧有一小山丘会阻挡偏西风,使得风力减弱携沙能力降低,沙尘大量沉积,所以沙丘高度会逐渐增加,
③
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2.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
地区
①
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②
营造常绿阔叶林
③
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
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该
地位于西北地区,没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该地位于风沙侵袭严重地区,应种植固阻流沙的植被,因环境恶劣,农作物存活率低。
√
解析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部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据此完成
3
~
5
题。
3.
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
是
A.
东南丘陵
B
.
云贵高原
C.
东北平原
D
.
黄土高原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由
所给材料修筑水平沟的地区应在
“
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
”
可知,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故
C
错误
;
东南
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故
D
正确。
4.
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
使
A.
沟距大、沟深而窄
B.
沟距小、沟深而窄
C.
沟距大、沟宽而浅
D.
沟距小、沟宽而浅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由
材料可知,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削减地表径流,通过多个水平沟分散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流速和流量,增加下渗,进而减少流水侵蚀,保护水土。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该修建的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故
B
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5.
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
5
~
10
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
1
/2
~
1/
3
的土挡,其主要目的
是
A.
减少沟内水的流动
B
.
增加沟埂的稳定性
C.
减少修筑的工程
量
D
.
方便沟谷上下通行
答案
√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由
材料可知,水平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流水侵蚀,水平沟内修建土挡
(
沟深
1
/2
~
1/
3)
进一步减弱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土挡位于沟内,对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故
B
错
;
修建
土挡增加了工程量,故
C
错误
;
沟谷
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故
D
错误,所以
A
正确。
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
(
坡长、坡度和坡形
)
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决策性依据。图
a
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
b
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据此完成
6
~
8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6.
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
为
A
.
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
B.
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
C.
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
D.
坡度大于
65°
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
递减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
7.
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
为
A
.
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
冲刷
B
.
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
C.
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
D.
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
较弱
答案
8.
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
是
A
.
改良土壤结构
B
.
修建坡面引水工程
C.
增加植被覆盖率
D
.
打坝淤地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2018·
广东揭阳模拟
)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据此回答
9
~
11
题。
答案
解析
9.
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
相比
A.
含沙量大,水量大
B
.
含沙量大,水量小
C.
含沙量小,水量大
D
.
含沙量小,水量小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从
图中看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支流少,水量小,含沙量小,
D
正确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0.
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
是
A.
大气降水
B
.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
湖泊水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从图中看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泊水,由于渗漏严重,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C
正确。
解析
√
11.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
是
A.
防洪
B
.
拦蓄泥沙
C
.
灌溉
D.
发电
解析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解析
黄土丘陵
沟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
B
正确。
12.(2018·
江西部分学校联考
)
“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
”
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半的试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达到治沙的效果。结合材料及条带状砂砖固沙简图分析,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砂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
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
B.
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
C.
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
D.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
移
解析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
解析
材料指出图中条带状砂砖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青藏高原内部的青海湖周边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条带状砂砖在夜晚起到辐射保温作用,利于周围植物生长,沙丘地区地下水水位较低,条带状砂砖不具有吸收地下水的作用,
A
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
白天
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烈,植被需要大量水量补给,含水性和保温性较强的条带状砂砖可以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图示条带状砂砖大面积覆盖在沙丘表面,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减弱风力搬运沙丘的能力,起到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的作用。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流所在地的两岸山地海拔均在
4 000
米以上,向西南流经美国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科罗拉多河是美国最早进行水资源开发的河流,
1936
年胡佛大坝的修建标志着河流大规模开发的开始。科罗拉多河支撑了美国西部尤其是下游全年少雨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8
年以后,河流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
分析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沙漠广布的原因。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科罗拉多河
下游地区地处
33°N
附近,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东西两侧为高大山脉,冬季西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降水稀少,因而其下游地区沙漠广布。
答案
(2)
简述科罗拉多河的水文特征。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科罗拉多河
上游流量丰富,下游流量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含沙量大,无冰期;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
(3)
河流大规模开发后,分析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及原因。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变化
: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原因:河流下游泥沙量减少,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浪侵蚀,三角洲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答案
14.(2018·
四川部分地区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崩岗是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的一种特有侵蚀地貌,主要是由于冲沟沟头受到水力、重力的作用发生崩塌和陷蚀而形成的一种严重水土流失地貌。崩岗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风化壳深厚的低山红壤区分布十分普遍。下图为广东省某地崩岗景观和该地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度崩岗面积统计。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
描述该地不同坡度崩岗面积的分布特点。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特点
:不同坡度崩岗面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
21°
~
50°
,
70°(
或
60°)
以上分布较少。
答案
(2)
分析在不同坡向中,南向坡面崩岗面积最大的原因。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南
向坡面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壳较厚;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
(3)
分析崩岗对流域下游地区的危害。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
严重的水土流失,
)
淤积下游河床、湖泊和水库,影响航运、灌溉和发电,降低泄洪和蓄洪标准,加剧旱涝灾害。
答案
(4)
提出治理崩岗应采取的工程措施。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答案
在
沟谷打坝建库
(
布设谷坊工程
)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修筑排水沟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