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00 KB
- 2021-05-21 发布
考点11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沉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______________”组织。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广西桂平,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封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1853年,定都____________,正式建立了政权。
(4)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
(2)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产品。
(3)评价
①革命性: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_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它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
(1)提出:1859年由____________提出。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
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
②经济:准许私人开办工业。
③文教:兴办学馆,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评价
①进步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带有________________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______________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内部争权夺利。
(2)时间:1856年8月。
(3)过程: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诛杀,石达开出走。
(4)性质:农民领袖内部的争权夺利。
(5)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_______________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无法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答案:拜上帝会 天京 封建土地所有制 洪仁玕 资本主义 社会基础 反封建反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
解读:鸦片战争、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汉族地主官僚崛起,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重点理解]
1.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以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是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
(2)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播加快,后为农民利用、改造,成为发动组织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4)针对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太平天国提出自由平等贸易的主张,它的一些领导人还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如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3.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2016·江苏卷]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这些内容受到了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
(2)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3)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提示: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旗帜,组织和发动群众起义,反对孔孟儒家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其政权趋向封建化,其统治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重新尊孔实质上说明了拜上帝会难以适应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化。
(4)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 300余石。
提示:在吴江地区大地主仍然占有三四千亩土地,并且收租米1 300余石,说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规定,没有在这一地区真正实行,原来的大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原有的土地关系没有真正改变。
[跟进题组]
1.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答案:A 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阶级矛盾有关,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此材料与自然灾害无关,故C项错误;此材料与土地兼并无关,故D项错误。
2.“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材料不是从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故A项错误;材料评价的是近代化,不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属于材料中否定成分,故C项错误;材料中“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是指从近代化的视角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故D项正确。
主题一
太平天国的追梦——《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图片证史——大同社会的梦:《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践
论从史出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从反封建的角度看具有革命意义。
2.史料探史——追逐时代潮流的梦:《资政新篇》的颁布
史料 《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探究 据史料,分析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什么主张,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答案:主张:他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进步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归纳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没有真正实行。
(2)不同点
①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前者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后者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
②空想性的内涵不同:前者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后者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
③财产所有制上:前者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后者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
④对农民阶级的影响:前者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
主题二
太平天国的毁梦
1.史料探史——太平天国运动的缺憾
史料一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洪秀全《天父诗》
探究 史料一宣扬了什么观点?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案:观点:宣扬男尊女卑和君尊臣卑。本质问题:说明了农民阶级摆脱不了传统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
史料二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探究 史料二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评价:史料二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理由:①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②定都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③《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2.重点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就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如安庆内军械所。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