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50 KB
- 2021-05-21 发布
[基础全练]
1.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
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C.复制过程中先解旋后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解析: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也会发生 DNA 复制;DNA 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的间期;DNA 是边解旋边复制;碱基互补配对(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
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答案:D
2.通常情况下,一个 DNA 分子复制完成后,新形成的 DNA 子链( )
A.与 DNA 母链之一相同
B.是 DNA 母链的片段
C.与 DNA 母链完全不同
D.与 DNA 母链相同,但 U 取代 T
解析: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 DNA 中一条是母链,一条是子
链,二者碱基互补配对,即子链与 DNA 母链之一相同;U 存在于 RNA 中。
答案:A
3.以 DNA 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产生的子链是( )
A.—G—A—T— B.—U—A—G—
C.—T—A—G— D.—T—U—G—
解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A—T—C—”链为模板复制得到的子链碱
基顺序为“—T—A—G—”。
答案:C
4.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则意味着( )
A.遗传信息的改变
B.基因数量的改变
C.基因位置的改变
D.DNA 空间结构的改变
解析: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的就是遗传信息。
答案:A
5.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
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DNA 分子上
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解析:遗传信息是指 DNA 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
性状。
答案:D
6.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可以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是( )
A.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D.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解析: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答案:C
7.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在不含 15N 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 n 次复制后,后
代中不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
A.2n∶2 B.(2n-2)∶2
C.2n∶0 D.2n-1∶2
解析: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1 个 DNA 分子经过 n 次复制得到 2n 个 DNA 分子,
其中有 2 个 DNA 分子含有 15N,所以后代中不含 15N 的 DNA 总数与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2n-2)∶2。
答案:B
8.用 15N 标记某 DNA 分子,已知该 DNA 分子含 200 个碱基对,其中有鸟嘌呤
120 个,该 DNA 分子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C.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 200 个
D.复制后共产生 16 个 DNA 分子
解析: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 4 次,形成 16 个子代 DNA 分子,
其中只有 2 个 DNA 分子含有 15N,因此,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A、D 项
正确;所有的子代 DNA 分子都含有 14N,B 项错误;DNA 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
核苷酸数目为(400-240)/2=80(个),则形成 16 个子代 DNA 分子需要消耗腺嘌呤
脱氧核苷酸 80×(16-1)=1 200(个),C 项正确。
答案:B
9.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该过程首先需要在________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需要________直接供能。
(3)已知一个亲代 DNA 分子有 p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 q 个,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
n 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
(4)该过程得到的子代 DNA 与亲代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场所是细胞核。
(2)DNA 复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3)已知一个亲代 DNA 分子有 p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 q 个,则胞
嘧啶有(p/2-q)个,所以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 n 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
苷酸(p/2-q)(2n-1)个。(4)该过程得到的子代 DNA 与亲代相同,原因是 DNA 分子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在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1)DNA 复制 细胞核 (2)解旋 ATP
(3)(p/2-q)(2n-1) (4)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在复
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0.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元素(a)―→
b
c
d
―→e―→基因(f)―→g――→+h i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____,基因和 g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e 和 g 的 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__ , g 被 彻 底 水 解 后 的 产 物 可 用 字 母
________________表示。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____ ______,基因和 i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g 的成分与 RNA 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5)g 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____,若其中(C+G)/(T+A)=1/2,则 A 占总
碱基数的比例为________,其单链中(C+G)/(T+A)为________。
(6)g 的功能可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g 是 DNA,h 是蛋白质,i 是染色体,e 是脱氧核
苷酸,b、c、d 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 是组成元素 C、
H、O、N、P。(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2)脱氧核苷酸是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DNA 彻底水解后可用字母 b、c、d 表示。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i),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DNA 与 RNA
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5)DNA 具有双螺旋的空间
结构。因为 DNA 双链中,A=T,G=C,则 A 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 A/(A+T+C
+G)=A/(2A+2G),由(C+G)/(T+A)=1/2 得出 A=2G,所以,A 占总碱基数的
比例为 A/3A=1/3;根据(C+G)/(T+A)的比值特点知,DNA 单链中(C+G)/(T+A)
的值与双链中(C+G)/(T+A)的值相同。(6)DNA 的功能是储存、复制、传递和表达
遗传信息。
答案:(1)g DNA 基因(f)是 g(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e 是 g
的基本单位 b、c、d
(3)i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5)双
螺旋 1/3 1/2 (6)储存、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素养提升]
11.下列有关“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 NH4Cl 中的 N 合成 DNA 的基本骨架
B.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 DNA 的密度梯度离心,得出 DNA 复制的特点为半保
留复制
C.将含 14N/14NDNA 的大肠杆菌放在以 15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
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 DNA 中都含有 15N
D.将含 15N/15NDNA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 14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一
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 DNA 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
只出现 1 个条带
解析: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 NH4Cl 中的 N 合成含氮碱基进而形成 DNA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A 错误;通过对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 DNA 的密
度梯度离心,对比分析才可得出 DNA 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B 错误;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将含 14N/14NDNA 的大肠杆菌放在以 15NH4Cl 为唯一氮源的
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 DNA 中都含有 15N,C 正确;将含
15N/15NDNA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 14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
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 DNA 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出现轻、
重 2 个条带,D 错误。
答案:C
12.某一个 DNA 片段,经过连续三次复制,共需要消耗 210 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
核苷酸、560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 DNA 片段具有的碱基对数是( )
A.110 对 B.220 对
C.330 对 D.440 对
解析:经过三次复制形成了 8 个 DNA 片段,增加了 7 个,而共需要 210 个游离的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60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每个 DNA 片段中有 30
个腺嘌呤、80 个胞嘧啶,因此有 110 个碱基对,A 项正确。
答案:A
13.某基因含有 3 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 35%,若该 DNA 分
子用含 15N 标记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 3 次,将
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甲;如果将
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结果如图乙。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 层全部是仅含 14N 的 DNA 分子
B.W 层中含 15N 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6 300 个
C.X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 Y 层的 1/3
D.W 层与 Z 层的脱氧核苷酸数之比为 1∶4
解析:DNA 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NA 分子用含 15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复制 3 次,产生的 8 个 DNA 分子中均含 15N 标记,A 错误;在含有 3 000 个碱基
的 DNA 分子中,腺嘌呤占 35%,因此胞嘧啶占 15%,共 450 个,所以 W 层中含
15N 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450×(23-1)=3 150(个),B 错误;在 DNA 分子中,
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 分子复制了 3 次,产生的 8 个 DNA 分子中,2 个
DNA 分子同时含 14N 和 15N,6 个 DNA 分子只含 15N,所以 X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
Y 层的 1/3,C 正确;由于 DNA 分子复制了 3 次,产生了 8 个 DNA 分子,含 16
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 15N 标记的有 14 条链,所以 W 层与 Z 层的脱氧核苷酸数
之比为 2∶14=1∶7,D 错误。
答案:C
14.被 15N 标记 DNA 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一半含 15N,另一半含 14N
B.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一半含 15N,另一半含 14N
C.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中,一半含 15N,另一半含 14N
D.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中,都既含 15N,也含 14N
解析: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 分子
复制后,每个 DNA 分子都有一条 15N 标记的母链和一条 14N 标记的子链,因此被
15N 标记 DNA 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中的
染色体都既含 15N,也含 14N,故选 D。
答案:D
15.某实验室意外获得一种不能自主合成核苷酸的真核突变细胞,必须从培养基
中获取。为了验证 DNA 复制的原料到底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
下实验方案,请补充完整。
(1)原理:DNA 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RNA 主要
分布在________中,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材料:突变细胞,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仪。
(3)步骤:第一步:配制等量基本培养基,分为 A 组、B 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分别选取其子代细胞检测放射性。
第四步:A 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细胞核中,B 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细胞质中。
(4) 分 析 实 验 并 回 答 , A 组 和 B 组 子 代 细 胞 实 验 结 果 出 现 差 异 的 原 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3)要验证 DNA 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应分别向 A 组添加适
量的 14C—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向 B 组添加适量的 14C—核糖核苷酸和脱氧
核苷酸,可根据被标记的核苷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判断。
(4)因为合成 DNA 的原料是 4 种脱氧核苷酸,A 组细胞利用 14C—脱氧核苷酸合成
DNA,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的细胞
核中。因为合成 RNA 的原料是 4 种核糖核苷酸,B 组细胞利用 14C—核糖核苷酸
合成 R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的细胞质
中。
答案:(1)细胞核 脱氧核苷酸 细胞质 核糖核苷酸 (3)向 A 组添加适量的 14C—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向 B 组添加适量的 14C—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
(4)A 组细胞利用 14C—脱氧核苷酸合成 DNA,而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
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的细胞核中;B 组细胞利用 14C—核糖核苷酸合成
RNA,而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的细胞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