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00 KB
- 2021-05-21 发布
1.(2019·金华模拟)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
D.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
答案:D
2.(2019·义乌期末)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解析:选C。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3.下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关于沙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沙源地的地表均为荒漠
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源于蒙古
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
D.第一条路径对北京的影响最大
解析:选C。黄土高原地表的黄土并不属于荒漠的范畴;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自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源地的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程度每次都不同。
(2019·嘉兴高三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5.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6.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新疆的荒漠化比例最大。第5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应该退耕还牧,并制定合理的载畜量或者进行生态移民等。第6题,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4.D 5.A 6.D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回答7~8题。
7.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新疆绿洲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
B.内蒙古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C.干旱的内陆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半干旱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8.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在绿洲前沿地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B.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C.在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在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解析:第7题,在半干旱农作区应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新疆绿洲地区应发展节水工农业;在内蒙古草原牧区应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第8题,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7.D 8.B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区域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11.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第9题,图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且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碱化现象。第10题,从材料中所给的纬度及图例“时令河”等可以推出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带,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水分条件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11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故A项错;乙地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故B项错误;丙、丁两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9.D 10.B 11.C
12.(2019·金华模拟)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
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至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千克,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其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次生盐碱化(任答两点)
(2)B
(3)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4)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
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13.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是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20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弱水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内流河,它发源于祁连山,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给,所以,它的径流量较丰富;流经河西走廊,下游流入内蒙古高原的额济纳旗,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它是重要的灌溉水源,它对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上游用水量过大,导致下游来水量减少,再加上下游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致使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针对该地区特点,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该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