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 MB
- 2021-05-21 发布
专题二 人文地理基本
规律
与
原理
第
1
讲 人口、城市和交通
-
3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命题方式
:
文字
+
图像
(
坐标图、统计图等
)
注意问题
:(1)
识记和正确理解相关概念
,
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等
;(2)
注重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判读
,
如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交通线路分布图等
,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
,
提取有效信息
,
抓住重点
,
总结地理规律
;(3)
善于分析人口和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运用综合方法提高复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4)
注意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和商业网点布局变化的影响。
-
4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
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通常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
,
综合考查人口增长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各种人口问题等。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
,
突出对各种人口统计图表判读能力的考查。
-
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
含人口问题影响
)
-
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
,
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
,
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例如
,
性别比
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
,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
-
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1
(2019·
全国
Ⅰ
卷
,4~5)
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
(
)
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 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 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
近些年来
,
非
欧盟籍人口占欧盟
总人口
比例持续加大
,
使欧盟
(
)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
C.
人均收入剧降
D.
劳动力供给过剩
-
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像信息
-
1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人口
18~50
岁的人口比重较高
,
说明劳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
其他选项叙述显然不符合图示。因此
C
项正确。第
(2)
题
,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人口
18~50
岁的人口比重较高
,
而
5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少
,
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的持续扩大
,
会延缓欧盟的老龄化趋势。因此
B
项正确。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
,
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
;
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无逻辑和信息支撑。
答案
:
(1)C
(2)B
-
1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8·
河北衡水中学调研
)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
,
抚养率比较低
,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
即出现
“
人口红利
”
。反之
,
可能出现
“
人口负债
”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
(0~14
岁
)
及老年人口
(65
岁及以上
)
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
(15~64
岁
)
之比
,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
展望
-
1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
,
出生率较高的现象
,
下列年份中
“
婴儿潮
”
较明显的是
(
)
A.1950—1960
年
B.1960—1970
年
C.2000—2010
年
D.2040—2050
年
2
.
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
B.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
C. 2015
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
D.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B
B
-
1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2015
年后
“
人口负债
”
越发严重
,
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
增加生育率
②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
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D
-
1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图示
1950—1983
年抚养比较高
,
而此时间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
,
说明此时间段内少儿人口比重较高
,
即出生率较高。
A
、
B
两项的两个时间段比较而言
,1960—1970
年抚养比更高
,
故
“
婴儿潮
”
较明显的是该时段。第
2
题
,
依据材料中的概念可知
,
抚养比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负相关
,
图示抚养比最低时期又是就业比最高时期
,
就业比越高表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
,
故
B
项正确。就业比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
,
与就业机会无关
,
故
A
项错误
;2015
年以后
,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
,
但老龄化加剧
,
故抚养比增加
,
C
项错误
;
劳动力不足导致就业比下降
,
而不是就业比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
,
故
D
项错误。
-
1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
3
题
,
由题意可知
,“
人口负债
”
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低、抚养人口比重较高的现象。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
可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
,
以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减少对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
;
针对抚养比较高
,
应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
减轻抚养负担。我国人口总量大
,
不适宜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
目前我国只是实施
“
全面二孩
”
政策
;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不现实。
-
1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6
年
1
月
1
日起
,
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
该政策对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影响很大。读我国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未来走势示意图
,
完成第
4~5
题。
4
.
实施
“
全面二孩
”
政策
,
将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降至
8
亿人到来的时间延迟约
(
)
A.12
年
B.16
年
C.20
年
D.24
年
5
.
我国未来
10
年劳动
人口
数量
的变化将导致
(
)
A.
老龄人口增加
B.
用工成本上升
C.
环境承载力降低
D.
人才外流严重
A
B
-
1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4
题
,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读出
,
未实施
“
全面二孩
”
政策与实施
“
全面二孩
”
政策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降到
8
亿人到来的时间分别是
2038
年和
2050
年左右
,
时间延迟约
12
年。第
5
题
,
未来
10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减少
,
会导致用工成本增加。
-
1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多以具体区域的人口数据变化为切入点
,
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
突出对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
1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
2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2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
,
第二、三产业发达
,
城市就业机会多
,
工资水平高
,
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
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
,
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
,
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
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
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
2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技巧
(1)
从
“
利
”“
弊
”
两方面分析。
-
2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
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
,
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
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区
,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角度分析。
伴随着人口迁移
,
会出现劳动力职业的变动。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
2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2
(2016·
浙江卷
,3~4)
近年来
,
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
,
且持续增长
,
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各题。
(1)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
,
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
①
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
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
→
②
→
③
B.
①
→
③
→
②
C.
③
→
②
→
①
D.
③
→
①
→
②
-
2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
2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较多
,
且持续增长
;
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
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
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促进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
,
而随着乡村人口迁往城市
,
乡村闲置土地增多
,
为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第
(2)
题
,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
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
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是城市人口
,
其流向大城市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
2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
不能正确理解城乡间人口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
;(2)
不能正确理解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
答案
:
(1)D
(2)C
-
2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1)
要明确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因素
;
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3)
借助下图对引起人口迁移现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
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主导因素。
-
2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近年来
,
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
“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导致
(
)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C
A
-
3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
空心化
”
的含义
,“
空心化
”
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
,
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
;
导致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大
,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
,
生活条件优于农村
,
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
,
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综上
,
选
C
项。第
2
题
,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的含义
,
其表示的是人口外迁后导致房屋闲置、耕地闲置
,
由此可知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
,A
项正确
;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与科技相关
,
而与人口向外迁移无关
,B
项错
;
农村人口外迁说明城乡发展不协调
,C
项错
;
青壮年劳动力迁出
,
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
,D
项错。综上
,
选
A
项。
-
3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近年来
,
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
,
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C
解析
:
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
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
;
返乡就业或创业
,
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
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
外出务工、返乡就业
,
促进了内地家乡与沿海务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
故选
C
项。
-
3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8·
全国
Ⅰ
卷
,4~5)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第
4~5
题。
4
.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
,
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
该直辖市是
(
)
A.
北京市
B
.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
重庆市
C
D
-
3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4
题
,
由图可知
,
该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逐年增加
,
说明该地总人口逐渐增加。常住人口始终低于户籍人口
,
说明该地的人倾向于外出生活
,
即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
,
故
A
项错。该图反映该地总人口变化
,
不能反映不同年龄人口比例
,B
项错。该地常住人口逐年增加
,
说明该地人越来越多
,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
故
C
项正确。该地人口数量曲线较直
,
说明该地人口匀速增长
,
但不能判断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
故
D
项错。第
5
题
,
该地的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
不可能是特别发达的地区
,
而北京、天津、上海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
为人口迁入区
,
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
故判断该地为重庆市。
-
3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城市区位与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多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的特点或合理布局、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等
,
突出对图形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
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题目图像信息中的图例
,
结合河流、地形、风向等进行分析。
-
3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一座城市的区位因素
,
首先要分析它的位置特点
,
其次是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
具体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
3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
-
3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3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3
(2017·
全国
Ⅲ
卷
,4~6)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
,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
.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
环境质量
(
2)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
等
级
,
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
A.
中心商务区
B
.
森林公园
C.
大型
住宅区
D
.
产业园区
-
3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
4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1
.
题干信息
该地铁线
“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
影响其规模大小的主要是人流量。
-
4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图像
信息
-
4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地铁是客运的一种方式
,
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
,
与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
,
与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
(2)
题
,
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
,
客运量非常大
,
同时甲、乙、丙站点沿线与内环线相交
,
交通便利
,
靠近城市几何中心
,
是城市的核心区域
,
应为中心商务区。第
(3)
题
,
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中显示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
,
是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
,
城市空间形态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
易错警示
(1)
不能准确分析图中各站点与人流量的关系
;(2)
不能根据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
:
(1)B
(2)A
(3)C
-
4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1)
从风向角度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
:
对大气有污染
(
有害气体和烟尘等
)
的工业
(
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
),
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
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
: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业
(
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
)
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城市河流下游河段。
(3)
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
: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
,
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业
(
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
)
交错分布
,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
,
并利用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
4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6·
北京卷
,11)
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
,
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
,
完成第
1
题
。
1
.
据图推断
(
)
A.
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
,
靠近住宅区
B.
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
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
,
服务半径小
D.
丁为中心商务区
,
能耗昼夜差异
大
B
-
4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及其特点。甲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少
,
但是出行能耗较多
,
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
;
乙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多
,
且能耗多
,
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
,
有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商业区居民出行的次数多
,
丙区域居民出行的次数少
,
不可能为商业区
;
丁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多但是能耗较少
,
说明靠近居住区
,
有可能是靠近居住区的休憩场所。
-
4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
,
完成第
2~3
题。
2
.
如果要在该城布局火力发电厂
,
则最佳区位是城市的
(
)
A.
东南郊
B.
东北郊
C.
西南郊
D.
西北郊
3
.
据等温线判断
,
图中
M
处
最不可能是
(
)
A.
绿地
B.
住宅区
C.
文化教育区
D.
重工业区
B
D
-
4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2
题
,
火力发电厂是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业
,
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结合图示中风向玫瑰图知火力发电厂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郊。第
3
题
,M
处等温线向城区内部弯曲
,
说明此地温度较低。重工业区消耗能源量大
,
排放废热多
,
如果布局在此处应该使等温线向外弯曲。
-
4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城市化
多以各种图形或统计数据为背景
,
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突出对基本规律、原理的考查。
-
4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
,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
5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城市化的
差异
3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
平整土地、绿化环境、修建水利工程等。
(2)
不利影响。
①
对自然环境
:
耕地减少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导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
改变大气水热状况
(
热岛、雨岛效应
);
地表水下渗减少
;
地下水位下降
,
地面沉降等。
②
对城市环境
:
环境质量下降
;
交通拥堵
;
居住条件差
;
就业困难
;
社会秩序混乱等。
-
5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4
(2016·
全国
Ⅲ
卷
,4~6)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
,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
,
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
十三五
”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
5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
①
服务设施齐全
②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
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
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今后
,
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
知识密集型产业
-
5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
,
外来人口也减少
→
人口负增长
;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市周边的中小城市
;
上海市人口增长策略的转变
→
上海市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为
务
、
工
经商人员
,
随着上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
从而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第
(2)
题
,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
,
上海市的传统产业多向周边的中小城市转移
,
从而为这些中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吸引人口迁入。第
(3)
题
,
由材料知
,
上海市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
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
5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
不能正确分析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
;(2)
不能正确理解上海市人口增长策略转变的原因。
答案
:
(1)A
(2)C
(3)D
-
5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
70%
时
,
城市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
2010—2050
年我国劳动人口
(
男性
20~59
岁、女性
20~54
岁
)
的变化趋势
(
含预测
)
。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2010—2050
年全国劳动人口减少
B.2040—2050
年城镇非劳动人口锐减
C.2010—2050
年农村劳动人口剧增
D.2010—2050
年城镇总人口一直
多于
农村
总人口
2
.
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
阶段
的
年份
可能
是
(
)
A.2038
年
B.2040
年
C.2047
年
D.2050
年
A
C
-
5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据图推测
,2020
年后我国应
(
)
①
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
提高制造业水平
③
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④
延迟退休年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C
-
5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劳动人口
=
总人口
×
劳动人口比重。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
,
图示期间全国劳动人口比重在减少
,A
项正确
;
在全国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前提下
,
城镇劳动人口比重增加
,
说明农村劳动人口比重减少
,C
项错误
;2040—2050
年
,
城镇总人口增长缓慢
,
城镇劳动人口比重基本无变化
,
说明城镇劳动人口增长缓慢
,
城镇非劳动人口缓慢减少
,B
项错误
;2010
年的农村总人口多于城镇总人口
,D
项错误。第
2
题
,
由材料可知
,
城市化水平达到
70%
时
,
城市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
=
城镇总人口
÷
全国总人口。结合图示计算我国
2040
年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67.3%,2050
年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73.6%,
因此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发生在
2040—2050
年
,
故选
C
项。
-
5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
3
题
,
读图可知
,2020
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低于
50%,
人口红利消失
,
因此我国应延迟退休年龄
,
提高制造业水平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
②④
正确
;
我国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
①
错误
;
农业方面应提高农业生产率
,
发展科技
,
提高机械化水平
,
而不是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
③
错误。
C
项正确。
-
5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多以某一重大工程为切入点
,
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
或通过交通线、点、面的结合
,
联系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考查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
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
6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一、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
归纳如下。
1
.
资源条件
-
6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自然
条件
-
6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
,
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
.
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
,
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
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
,
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
,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
6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二、交通运输的影响
1
.
图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
6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图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
6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变化
。
-
6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5
(2017·
天津卷
,14)
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
(1)
结合图中所示信息
,
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
6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6
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
,
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
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中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
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
,
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
,
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
请回答两项。
-
6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
示意图
-
6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第
(1)
题
,
铁路线密集的原因主要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及其在铁路运输网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第
(2)
题
,
读图可知
,
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
,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
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大。第
(3)
题
,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
-
7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
不能结合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对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描述不准确
,
不能正确使用地理语言组织答案。
答案
:
(1)
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
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
);
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
,
人口多
,
客、货运量大
(
交通需求量大
;
交通需求的多样化
);
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
穿越山地
(
地表起伏大
;
地质条件复杂
)
。
(3)
增加收入
;
扩大就业
;
完善基础设施
;
保护旅游资源。
-
7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1)
交通运输方式、等级的合理选择
,
需要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价
,
应结合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
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进行全面分析
,
从而确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运输规模、等级。
(2)
结合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的评价
,
从发展的角度
,
正确分析交通区位因素
,
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
然后考虑的是自然因素
,
以求既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
又能减少工程建设量
,
并便于维修护养
;
同时科技是保障。
-
7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甘德国际机场
(
下图
)
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
,
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
,
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
A.
位置
B
.
经济
C
.
地形
D
.
人口
2
.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
航空
枢纽
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区经济发
展缓慢
B
.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A
D
-
7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考查交通点
(
航空港
)
的主导区位因素。
从题目可知
,
曾经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在甘德国际机场补充燃料
,
结合图可知纽芬兰岛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
,
甘德国际机场地处北大西洋航线上
,
是飞往欧洲的飞机远离北美大陆的最后一个燃料补充地
,
也是欧洲飞往北美洲最靠近北美大陆的一个燃料补充地
,
故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A
项正确。而补充燃料与经济、地形、人口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
故
B
、
C
、
D
三项错误。
-
7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
2
题
,
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从题意可知
,
甘德国际机场之所以成为国际航空枢纽
,
是由于航班需在此补充燃料
,
如果飞机在飞行中无须补充燃料
,
就不再经停该机场
,
其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就会失去
,
这与该地区经济是否发展、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减少无关
,
故
A
、
B
两项错误
;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是指飞行过程中燃料费用、飞机折旧、人员工资等降低
,
与飞行中无须补充燃料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由于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
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能耗下降
,
飞机一次携带的燃料便可满足全程飞行
,
减少了中途补充燃料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
-
7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2016·
江苏卷
,29)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加快苏北振兴步伐
,2016
年
5
月
,
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
(
①
)
、连淮扬镇高铁
(
②
)
、徐宿淮盐高铁
(
③
)
等开工建设
,
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
7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7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
,
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
,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2)
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
(
填序号
)
。淮安
—
盐城段和淮安
—
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
、
。
(3)
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
,
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
(4)
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
-
7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答案
:
(1)
部分铁路标准低 布局不合理
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
②
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
(
任答两点
)
(3)
多条铁路交会
,
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
密切了与
“
长三角
”
经济区的联系
(4)
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
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
;
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
;
促进南北产业转移
;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
7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由材料可知
,
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较
,
江苏原有铁路网线路短
,
密度小
,
连通方向单一
,
也就是布局不合理
;
与高铁相比较
,
原有铁路设计标准较低
,
其车辆运行速度、轨道质量和技术均低于高铁。这种不足导致运力不足
,
江苏内部及其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受阻
,
制约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
也会导致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大
(
不平衡
)
。第
(2)
题
,
可以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第
(3)
题
,
淮安因有多条铁路交会形成新的铁路交通枢纽
,
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成
,
加强了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第
(4)
题
,
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的积极作用可以从经济
(
主要方面
)
、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基础设施
(
铁路本身就属于基础设施
)
、产业水平、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缩小经济区域差异、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流通等方面分析
;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人员交流便利
,
对外文化交流得到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