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4.50 KB
- 2021-05-21 发布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考纲解读】
最新考纲
细解考点
核心素养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说明内环境的组成及其
关系
2.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结构与功能观:如血浆与组织液的界限在于毛细血管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2)请用数字及箭头表示上图四种体液的关系:
。
(3)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深挖教材】
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
血浆。
2.比较人体内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下列生理过程不是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有哪些? 。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判断的依据是
。
提示:①③④ 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消化道内物质的消化发生在外界环境。
2.辨析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上述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 。
提示:②③④⑦
【深度思考】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明确物质合成的场所和发挥作用的场所。
题型一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辨析
1.(2018·海南卷)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解析: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三种结构均与外界相通,其液体不在体内,属于外分泌液,而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
2.(2018·湖南株洲高三质检)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
B.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
D.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
解析:血浆的葡萄糖被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被线粒体氧化分解。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题型二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3.(2014·全国Ⅱ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并排出体外,因此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进入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B正确;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D正确。
4.(2018·江苏镇江月考)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
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
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②组织液与①
血浆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神经递质可以存在突触小泡中,也可以存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②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利用单向箭头快速判断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包括人)体液各成分之间关系
依据图中单向箭头判断:两个单箭头之间的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的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指向血浆。即图中丁为淋巴,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一般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可确定甲为细胞内液。
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深挖教材】
医生给病人输液治疗时,所用溶液是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药物,不用蒸馏水溶解药物进行输液的原因是 。
提示: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性
1.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如营养不良、过敏反应等,请完成下图,分析组织水肿产生的具体原因。
2.稳态调节机制的综合分析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a为物质,b、c、d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为神经递质,它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2)若a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则a表示抗体,分泌它的细胞是浆细胞。
(3)餐后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c主要为胰岛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4)若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而d参与的激素分泌过程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题型一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分析
1.(2018·河北唐山二模)下表为某患者血浆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D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22
3.50~5.30
mmol/L
钙
2.81
2.02~2.60
mmol/L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解析:缺钙会导致肌肉抽搐,而表格显示血浆中的钙高于正常值;静息时,K+外流,表格显示血液中K+浓度偏低,膜内外的浓度差加大,K+外流增加,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胰岛素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等;血液化验的结果血糖过高,原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动力减小,导致水分吸收减少。
2.(2017·全国Ⅰ卷)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解析:(1)水分子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血浆与组织液间进行双向交换。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水分子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总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2)胃肠腔内的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胃肠上皮细胞从而进入血浆,若胃肠腔内渗透压降低,则水分子由胃肠腔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同时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题型二 综合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3.(2014·全国Ⅰ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内环境主要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项错误。
4.(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其中的Na+和Cl-可以进入组织液
B.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器官的参与
C.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可能有识别和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
D.缺碘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解析: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从而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
【构建知识网络】
【记忆核心要点】
1.内环境特点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
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