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50 KB
- 2021-05-21 发布
[学业达标]
1.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
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
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给出的歌词中可以看出,发生悲剧的地点是东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故选 B 项。
2.毛泽东在一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
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
不胜屏营待命。”该电文发生在( )
A.北伐战争中 B.七七事变后
C.百团大战中 D.相持阶段后
答案 B
解析 北伐战争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故 A 项错误;七七事变后,中国共
产党为促成合作抗日,愿意接受国民政府领导,表达了合作抗战的诚
意,故 B 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 1940 年,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
故 C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于 1938 年 10 月开始,这时国共已合作,
故 D 项错误。
3.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
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B.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领导
C.肯定国民党正面抗战
D.赞扬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
答案 D
解析 从漫画内容及“八路在哪儿?”这一标题,可知八路站在
“敌后”,进行敌后游击战争,故选 D 项。A 项中的“全民族抗战”,
B 项中的“领导”,C 项中的“正面抗战”,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4.“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
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
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
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
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
可知,这次会战指的是淞沪会战,故选 A 项。
5.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
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
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南京大屠杀 D.日军占领台儿庄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俘虏”“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
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最可能指证的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日本兵的日记最可能指证的历史事件就是日
军 1937 年 12 月制造的震惊世界的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的
“南京大屠杀”,故选 C 项。
6.观察分析“1937~1942 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
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 )
时间 阵亡人数(人) 时间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40 3395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39 169562 1942 87719
A.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
场在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 项错误;C 项
说法错误,人民才是抗战胜利的主力;D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7.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于 1940 年发表社论,
“军民合作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华北广大土地,简直无
分前线与后方”。该社论评论的是( )
A.百团大战 B.远征缅甸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1940 年”“华北”可知这是百团大战,故
选 A 项。
8.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下面符合漫画主题的是(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漫画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漫画的时间是“1941
年”,漫画中日本军人一脚陷在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日本
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从海上封锁中国,排除①;抗日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是在 1938 年,排除②。故选 D 项。
9.“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
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故选 D 项。
[等级提升]
10.20 世纪 30 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
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
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
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
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
答案 C
解析 注意关键信息:30 年代。蒋廷黻、胡适等人加入他们之前
批判的国民政府是抗战的需要。梁漱溟的观点也说明了他认为抗战是
当时最为重要的事情。故选 C 项。
11.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
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
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
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白”“红”“为了救
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结合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红军改
编为八路军,国共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C 项正确。A 项是指第
一次国共合作;B 项是指国共十年对峙;D 项说法错误。
12.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
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
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
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方法论的有关问题,最具说服力的是第一
手史料或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日记、照片、文
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本题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D 项。
13.下图是 2014 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
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抗日英烈的人员成分不但有国民革命军陆
军、八路军、新四军等这样的正规部队人员,还有东北抗日联军、党
政工作人员、外籍抗日人员、个人、群众等,体现了抗日战争全民族
抗战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重点在突出中华民族各个部分都曾经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不是在于整体,故 A 项错误;材料无
意说明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并
没有将中国的抗战放在世界的范围之内来评价和考量,故 D 项错误。
14.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
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屈原(原子
弹);②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
价和所起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屈原”即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即苏联对
日宣战。这两个因素都是导致日本战败投降的直接因素,体现了世界
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配合。而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故选 D 项。
15.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
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
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出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故选 C 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
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
了民主革命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
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二 1940 年 3 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
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
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
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
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
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
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
认识。
答案 (1)“甜头”:《马关条约》(或答条约内容)。史实:参加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2)贡献: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
命兴起;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
(3)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有利于中华
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为抗日战争付出巨大代价,
但民族凝聚力增强,为民主革命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从正反
两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1)问“甜头”,主要着眼于对日本有利的方面,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审题,主语是孙中山,时间段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主题是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要求是概括回
答,然后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从辩证法的角度回答,即正
反两方面。
相关文档
- 2019秋八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测卷课2021-05-21 01:11:0352页
- 【地理】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32021-05-21 01:06:1613页
- 2020-2021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2021-05-21 01:05:575页
-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2021-05-21 01:03:1737页
- 江苏省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2021-05-21 01:00:4513页
- 【物理】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21-05-21 00:59:438页
-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5-21 00:56:4023页
- 初中仁爱八年级上学期英语Unit单元2021-05-21 00:56:2012页
- 2020届高考英语二轮培优新专题限时2021-05-21 00:55:237页
- 江西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总2021-05-21 00:52:5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