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1-05-21 发布
第 6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文艺复兴 1、2 3
宗教改革 4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衡水月考)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
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
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
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
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解析:B 材料中的马夫充满了智慧,是人文主义的化身;马夫冒充国王
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的不满,B 项正确。
2.(2019·四川成都期中)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
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
“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
A.复古思想盛行 B.宗教观念淡化
C.人性得到复苏 D.生活方式单调
解析:C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者借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
旗号,宣传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念还
很浓厚,文艺复兴者也信奉宗教,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意大利人对
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
马时代那些建筑”,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者崇尚人文主义,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倡追求现世幸福,
生活方式渐趋丰富,故 D 项错误。
3.(2018·江苏南京期中)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
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
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
学园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
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解析:C “……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调和古
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体现了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的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故 C 项正确。
4.(2018·河南郑州期末)14 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
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
体说。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
婚。由此可知,他( )
A.深受路德思想的影响
B.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解析:D 时空定位本材料指 14 世纪,英国神学教授“不承认神甫是教
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提倡教士结婚”,
这些主张与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主张相似,由此可知 14 世纪的这些观点
为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5.(2018·广东揭阳检测)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
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
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
确的是( )
A.马丁·路德的译书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C 语言的统一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中找德意志人的含
义就是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C 项正确;16 世纪的路德宗教改革距离
19 世纪德国的统一尚有很大的距离,“直接”说法错误,A 项错误;马
丁·路德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属于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内容之一,并
非宗教改革的原因,B 项错误;德意志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
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
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
——黑格尔
材料二
材料三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
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
无敌。”
——《孟子》
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
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
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
权力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
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
会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解析:第(1)问,依据“意识复归于自己”得出“认识你自己”,尊崇理
性的结论。第(2)问,“不同之处”看图可知,前者神情呆滞,后者自然、
亲切;“时代特征”据图二作品的创作者可知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体现了对人性的推崇。第(3)问,从“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仁者无敌”看出中国注重仁政、伦理;
依据“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因而就有了
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确认人生而平等……因而就有了民
主”看出西方追求个性自由、平等和民主科学。
答案:(1)观点:“认识你自己”;尊崇理性。
(2)不同之处:图一呆滞、冷漠(郁闷);图二自然、平和(亲切)。时代特
征:以“神”为中心的时代过渡为以“人”为中心的时代。
(3)差异:中国注重仁政(民本)、伦理;西方追求个性自由、平等和民主
科学。
相关文档
- 【地理】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32021-05-21 01:06:1613页
- 2020-2021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2021-05-21 01:05:575页
-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2021-05-21 01:03:1737页
- 江苏省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2021-05-21 01:00:4513页
- 【物理】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21-05-21 00:59:438页
-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5-21 00:56:4023页
- 初中仁爱八年级上学期英语Unit单元2021-05-21 00:56:2012页
- 2020届高考英语二轮培优新专题限时2021-05-21 00:55:237页
- 江西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总2021-05-21 00:52:5211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二2021-05-21 00:52: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