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2021-05-20 发布
第
21
讲 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
-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
,
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3
-
1
.
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
,
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
.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
,
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
A.
①
地
B.
②
地
C.
③
地
D.
④
地
A
B
-
4
-
3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
-
5
-
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
SO
2
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
,
试从减少
SO
2
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
:
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调整工业布局
,
搬迁污染企业
,
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
发展清洁能源
,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发展新技术
(
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
回收利用废弃物
,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
6
-
一
二
一、资源、能源开发
例
1
(2015·
全国
Ⅰ
卷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
-4
℃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7
-
一
二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
,
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3)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
资源量不足
B.
破坏环境
C.
成本过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B
A
C
-
8
-
一
二
解析
:
第
(1)
题
,
影响海冰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盐度。气温越低
,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
,
海冰越厚。图中四地年均温低于
-4
℃
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且受陆地影响较小
,
海水盐度较大
,
海冰厚度较小
;
乙地位于大陆附近
,
海水较浅
,
大陆性较强
,
海岸淡水使其盐度较低
,
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第
(2)
题
,
冰层厚度越大
,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
,
其年均温
≤
-4
℃
日数值最大
,
当地海冰厚度最大
,
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第
(3)
题
,
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
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
,
成本过高。
-
9
-
一
二
-
10
-
一
二
-
11
-
一
二
-
12
-
一
二
-
13
-
一
二
3
.
我国的能源问题
(1)
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
浪费严重
,
能源短缺
;
②
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
③
能源利用率不高
,
环境污染严重
;
④
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
产生的原因。
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
②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
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
③
人口多
,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
④
经济发展快
,
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
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
⑤
生产工艺落后
,
能源利用率低
,
高耗能工业比重大
,
能耗高。
-
14
-
一
二
(3)
解决措施。
①
开源
:
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
,
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
积极开发水能资源
,
加快发展核电
,
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优化能源结构。
②
节流
:
适度开发
,
均衡生产
,
提高能源开采率
;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
,
提高能源利用率
;
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节能产业。
③
区际协调
: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
,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
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
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
,
降低能源使用量。
-
15
-
一
二
(4)
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我国油气进口通道分布示意图
-
16
-
一
二
①
西北通道
:
中哈原油管道和途经中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的中国
—
中亚天然气管道。
②
西南通道
:
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③
东北通道
:
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④
海上通道
:
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海运通道。
⑤
中巴油气管道
(
瓜德尔港
—
喀什
)
有望成为第五大能源战略通道。
-
17
-
一
二
二、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
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
A
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
18
-
一
二
(1)
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
,
完成下表内容。
(2)
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
,
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
-
19
-
一
二
答案:
(1)
①
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
海洋运输
③
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
(1)
题
,
鲁尔区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
劳动力素质高
;
沪宁杭地区海运优势明显。第
(2)
题
,
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两方面分析。
-
20
-
一
二
-
21
-
一
二
-
22
-
一
二
2
.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1)
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
:
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注意既要分析优势条件
,
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如下。
-
23
-
一
二
(2)
资源型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地区
,
大多有过衰落经历
,
原因大体相同
,
即产业结构单一
,
生产成本上升
,
市场需求量下降
,
技术落后
,
设备老化
,
环境污染严重
,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
24
-
一
二
(3)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如下图所示。
-
25
-
(13
分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
1701
年
,1830
年后工业稳步成长
,1903
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
,
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
“
汽车城
”
。
20
世纪
70
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
,
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
,
开始走向衰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
,
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
年房地产市场崩溃
,2013
年
2
月
19
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
26
-
材料二
图
1
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
,
图
2
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
27
-
-
28
-
(1)18
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
分
)
(2)
指出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及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
分
)
(3)
分析
20
世纪中期以来
,
底特律日趋衰落
,
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
(3
分
)
(4)
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4
分
)
-
29
-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1分)水运便利;(1分)市场需求量大。(1分)
(2)汽车工业;(1分)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2分)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3分)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分)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2分)
-
30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五大湖区煤、铁资源丰富
,
水运便利。从城市分布、人口增长及工业迅速发展可得出市场需求量大。第
(2)
题
,
从材料中
“
汽车城市
”
可知
,
其主导产业是汽车工业。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条件、市场、原材料等要素。汽车技术要求高
,
当时新兴市场汽车需求大是要特别关注的要点。第
(3)
题
,
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出关键的石油危机、他国汽车工业冲击、房地产崩溃。分析材料又可以根据主导产业得出其产业结构单一
;
结合时代信息可以推断出新技术革命冲击。第
(4)
题
,
开放性较强
,
主要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新兴产业
;
发展科技
,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增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