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5-20 发布
高二生物2月22日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一般可以食用
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近瓶口处需加大食盐量
C. 制作腐乳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D. 加入料酒可以防腐杀菌和调节风味
2.下列关于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需要原核生物作为菌种进行发酵
B. 都需要控制温度、氧气等发酵条件
C. 都需要通过相关操作控制杂菌污染
D. 都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3.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 )
①防腐 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 ③利于后期发酵 ④满足饮酒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 按照清水与食盐的质量比为1:4的比例配制盐水
B. 配制好的盐水,需煮沸冷却
C. 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
D.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5.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使发酵失败( )
A. 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B. 发酵瓶先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
C. 榨汁机进行清洗并晾干
D.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6.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需要( )
A. 选择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并利用蒸煮法灭菌
B. 将豆腐小块整齐摆放并提供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
C.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投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
D. 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成熟过慢或腐败变质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和乙装置既可用于果酒的制作,又可用于果醋的制作
B. 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2/3的空间
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 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酒时要先打开后关闭,在制作果醋时要始终打开
8.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
A.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B. 共生、寄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
9.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酿酒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速率就越快
B. 在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 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
10.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
11.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若检测到活菌数量适宜但却没有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
B. 隔绝空气
C. 更换大培养瓶
D. 添加新鲜培养基
12.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喜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B. 乙醇和CO2是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产生的
C.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定期拧松瓶盖
D. 甲装置中,A液体是发酵液,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不是为了提供氧气,因为制作果酒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
13.下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醋的制作,后用于果酒的制作
B. 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
C.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D.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
14.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
B.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
D.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1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16.下图中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关于泡菜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某些条件下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
B. 煮沸泡菜盐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和杀灭盐水中的其他杂菌
C. 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D. 泡菜腌制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8.关于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操作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时,需将果汁装满瓶,并关闭充气口
B. 果醋发酵时,需持续通入氧气,促进醋酸生成
C. 该装置必须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
D. 该装置制作果酒、果醋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相同
19.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 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 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D. 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酸碱度变化进行鉴定
20.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索,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 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 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 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21.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 )
A. 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 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 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 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22.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23.下列关于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 大部分亚硝酸盐随人体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才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C.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膳食中的是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 腌制泡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24.如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果醋或腐乳时,所需控制的温度都是相同的
B. 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C. 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自下而上随着豆腐块加高逐渐减少用盐量
D. 装置乙中b为排气品,c为充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B. 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
C. 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
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
AADAA DAACC BDDDC BDBCC CC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