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9.09 KB
- 2021-05-20 发布
第 9 讲 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纲要求 1.掌握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
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Ⅲ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Al+3O2=====
△
2Al2O3
②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③2Al+6H+===2Al3++3H2↑
④2Al+2OH-+6H2O===2[Al(OH)4]-+3H2↑
4.铝热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高
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②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实验结论 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Fe2O3+2Al=====
高温
2Fe+Al2O3
原理应用
①制取熔点较高、活动性弱于 Al 的金属,如铁、铬、锰、钨等,
3MnO2+4Al=====
高温
3Mn+2Al2O3;
②金属焊接,如野外焊接钢轨等
5.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6.对比记忆镁的化学性质
铝 镁
与非金属反应 能被 Cl2、O2 氧化
2Mg+O2=====
点燃
2MgO
3Mg+N2=====
点燃
Mg3N2
与水反应 反应很困难
能 与 沸 水 反 应
Mg+2H2O=====
△
Mg(OH)2
+H2↑
与碱反应 能溶于强碱溶液 不反应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能与 Fe2O3 、MnO2 、 Cr2O3
等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能在 CO2 中燃烧:2Mg+
CO2=====
点燃
2MgO+C
(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
(2)MgO 与 Al 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3)冶炼铝时常用焦炭做还原剂( )
(4)铝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得到铝盐,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
(5)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足量的 CO2 和 O2 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相同( )
(6)工业上制造镁粉时,可将镁蒸气在 N2 中冷却( )
答案 (1)× (2)× (3)× (4)× (5)× (6)×
1.依据 Al 单质的性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Al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有人说“Al 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你认为这种
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反应机理是怎样的?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
与数目。
答案 (1)铝在常温下迅速被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因而铝
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不恰当。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铝无
论是溶于强酸,还是强碱溶液,都是 Al 失去 3e-,化合价升高(为+3 价),均做还原剂,因
而铝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3)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 H2 和 Al(OH)3,Al(OH)3 可溶于 NaOH 生成 Na[Al(OH)4]
和 H2O,反应中 Al 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
2.镁粉能溶于浓氯化铵溶液,且产生两种气体,请结合镁单质的性质及平衡移动理论解释这
事实。
答案 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H+
4 +H2O??NH3·H2O+H+,溶液呈酸性,Mg 是活泼
的金属,能与 H+反应产生 H2,使上述水解平衡向右移动,逸出氨气。
题组一 镁、铝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单质,下列关于金属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Mg(OH)2 沉淀
B.大量镁条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C.镁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与水反应
D.镁能在 N2 中燃烧,且生成 MgN
答案 B
解析 镁不是两性金属,不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故 A 错误;镁能在 CO2 中燃烧,故 B 正
确;镁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 C 错误;镁能在 N2 中燃烧,且生
成 Mg3N2,故 D 错误。
2.下列关于铝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铝制的器皿来盛放酸梅汤或碱水是因为铝会和酸或碱反应
B.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铝和 NaOH 溶液反应:Al+2OH-+2H2O===[Al(OH)4]-+H2↑
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会滴落
下来,是因为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答案 A
解析 A 项,无论是铝还是其氧化物都能与酸或碱反应,正确;B 项,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
化膜,错误;C 项,电荷、电子均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6H2O===2[Al(OH)4]
-+3H2↑,错误;D 项,打磨后的铝箔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生成 Al2O3,高熔点的 Al2O3 兜住
了熔融的液态铝,不会滴落,错误。
题组二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分析
3.Mg、Al 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4.48 L,下列推断中不正
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Mg、Al 共 0.2 mol
B.参加反应的 HCl 为 0.4 mol
C.Mg、Al 在反应中共提供 0.4 mol 电子
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 0.2 mol H2
答案 A
解析 反应的实质为 Mg+2H + ===Mg2 + +H2↑,2Al+6H + ===2Al3 + +3H2↑,n(H2)=
4.48 L
22.4 L·mol-1
=0.2 mol,则参加反应的 n(HCl)=n(H+)=0.4 mol。因为盐酸过量,故产生 H2
的量取决于金属的量,所以若换成过量的稀 H2SO4,同样产生 0.2 mol H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
由 2H+→H2 得电子总数为 0.4 mol。0.2 mol Mg 在反应中提供 0.4 mol 电子,0.2 mol Al 在反应
中提供 0.6 mol 电子,0.2 mol Mg、Al 混合物提供的电子应大于 0.4 mol 而小于 0.6 mol,A 项
不正确。
4.铝是中学化学学习阶段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
H2 的金属,就铝的这一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 H2 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 H2 的
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NaOH 溶液中,二者产生的
H2 相等,则 HCl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100 mL 3 mol·L-1 的盐酸和 NaOH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 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
为________(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答案 (1)1∶1 (2)1∶3 (3)3∶1 (4)A
解 析 (1) 根 据 化 学 方 程 式 : 2Al + 6HCl===2AlCl3 + 3H2 ↑ 、 2Al + 2NaOH +
6H2O===2Na[Al(OH)4]+3H2↑,得 Al 与 H2 的关系式均为 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 Al
的量相等,所得 H2 的量必相等。
(2)因为在反应中 Al 过量,产生的 H2 由 HCl 和 NaOH 的量决定。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
6HCl~3H2、2NaOH~3H2,故当 HCl、NaOH 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 H2 的体积比为 1∶
3。
(3)因为铝足量且产生 H2 的量相等,根据关系式 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
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 c(HCl)∶c(NaOH)=n(HCl)∶n(NaOH)=3∶1。
(4)其反应原理分别为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
+3H2↑。可见当参加反应的 HCl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 H2 的体积比是 1∶3,
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 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 NaOH 来说是
不足的。
2Al+6HCl=== 2AlCl3 + 3H2↑
6 mol 3 mol
3 mol·L-1×0.1 L 0.15 mol
则 Al 与 NaOH 反应生成的 H2 为 0.15 mol×2=0.3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投入的铝粉为 5.4 g。
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 H2 的量的关系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①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消耗 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H+)∶n(OH-)=3∶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 HCl 和 NaOH 反应:
①消耗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②生成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
3
< VHClH2
VNaOHH2
<1,则必定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 HCl 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 NaOH 过量。
题组三 铝热反应及应用
5.铝热反应的本质是利用铝的还原性,将难熔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关于铝热反应解
答下列问题:
(1)用铝粉和 Fe2O3 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2)用等物质的量的 MgO 和 Fe2O3 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 Al 粉进行铝热反应。
①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物中单质是________(写名称)。
(3)取少量(1)中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 H2SO4,滴加 KSCN 溶液无明显
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 Fe2O3,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 (1)BD (2)①加少量 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②铁 (3)不能 Fe2O3+6H+
===2Fe3++3H2O、Fe+2Fe3+===3Fe2+
解析 (1)做铝热反应的实验时,需要 KClO3 做助燃剂,且用镁条引燃。(2)在混合物上加少量
KClO3 固体并插上 Mg 条,点燃 Mg 条后放出热量,使 KClO3 固体分解放出 O2,进一步加剧
Mg 的燃烧,可在短时间内使混合物温度迅速升高,引发反应。MgO 不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
所以产物中单质为 Fe。(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若有 Fe2O3,因发生反应:Fe2O3+6H+===2Fe3++
3H2O、Fe+2Fe3+===3Fe2+,Fe3+转化为 Fe2+,加 KSCN 溶液不会变红。
考点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很高。
(2)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 的电离方程式为
酸式电离:Al(OH)3+H2O??[Al(OH)4]-+H+
碱式电离:Al(OH)3??Al3++3OH-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Al(OH)3+3H+===Al3++3H2O。
②Al(OH)3+OH-===[Al(OH)4]-。
③2Al(OH)3=====
△
Al2O3+3H2O。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 ===Al(OH)3↓+3NH+
4 。
②Na[Al(OH)4]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离子方程式为
[Al(OH)4]-+CO2===Al(OH)3↓+HCO-
3 。
③Na[Al(OH)4]溶液与 AlCl3 溶液混合:3[Al(OH)4]-+Al3+===4Al(OH)3↓。
3.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 pH<(填“<”“>”
或“=”)7。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 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
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1)Al2O3 的熔点高,可作耐高温材料,实验室可用氧化铝坩埚熔化 NaOH、Na2CO3 固体等
( )
(2)明矾可作净水剂,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3)[Al(OH)4]-、HCO -
3 在水溶液中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4)[Al(OH)4]-与 NH +
4 在水溶液中因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
答案 (1)× (2)× (3)× (4)√
1.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明矾溶液与 Ba(OH)2 溶液反应:
(1)Al3+恰好完全沉淀
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的 pH________(填“>”“=”或“<”)7。
(2)SO 2-
4 恰好完全沉淀
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的 pH________(填“>”“=”或“<”)7。
答案 (1)2Al3++3SO2-
4 +3Ba2++6OH-===2Al(OH)3↓+3BaSO4↓ = (2)Al3++2SO2-
4 +
2Ba2++4OH-===[Al(OH)4]-+2BaSO4↓ >
2.中学化学学习阶段接触到许多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除了 Al 及其重要化合
物外,你还知道哪些?
答案 ①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CH3COONH4、(NH4)2S 等;②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3、KHS、NaHSO3 等;③氨基酸。
两性物质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只有 Al2O3、
Al(OH)3、氨基酸是两性物质。
题组一 Al2O3 和 Al(OH)3 的两性
1.(2018·闵行区二模)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最适宜的试剂是( )
A.Al、NaOH 溶液、稀盐酸
B.Al2O3、氨水、稀盐酸
C.Al2(SO4)3 溶液、NaOH 溶液、稀盐酸
D.AlCl3 溶液、氨水、稀盐酸
答案 C
解析 可溶性的铝盐 Al2(SO4)3 溶液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继续加过量的
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氢氧化铝沉淀中加盐酸也会溶解。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 Fe3+溶液中的少量 Al3+
C.Al(OH)3 中混有少量 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 后过滤
D.MgO 中混有少量 Al2O3: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gO
答案 B
解析 Al(OH)3 不溶于氨水,故向含少量 Al3+的 Fe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时,Fe3+、Al3+均转
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含铝杂质的提纯方法归类
利用 Al、Al2O3、Al(OH)3 可溶于强碱的特性,可除去许多物质中的含铝杂质,如:
(1)Mg(Al):加足量 NaOH 溶液。
(2)Fe2O3(Al2O3):加足量 NaOH 溶液。
(3)Mg(OH)2[Al(OH)3]:加足量 NaOH 溶液。
(4)Mg2+(Al3+):加过量 NaOH 溶液,过滤,再加酸充分溶解。
题组二 制备 Al(OH)3 的最佳途径
3.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列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 CO2 生成 Al(OH)3 沉淀 ⑤加入盐
酸生成 Al(OH)3 沉淀 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 B.②③④③
C.②③⑤③ D.①③⑤③
答案 B
解析 若先加盐酸,Mg、Al 均溶解,制取 Al(OH)3 的步骤较多;从 NaAlO2 制备 Al(OH)3,
加盐酸不容易控制量的多少,故 B 项操作步骤为最佳顺序。
4.若甲、乙、丙三位同学用规定的药品制备 Al(OH)3。规定必用的药品如下:350 g 70% H2SO4
溶液,NaOH 固体 240 g,足量铝屑、水(不能用其他药品)。
甲、乙、丙用各自设计的方案制得 Al(OH)3 的质量分别是 W1、W2、W3。三种实验方案如下:
甲:铝→加 NaOH 溶液→加 H2SO4 溶液→W1 g Al(OH)3
乙:铝→加 H2SO4 溶液→加 NaOH 溶液→W2 g Al(OH)3
丙:
铝→加 H2SO4 溶液
铝→加 NaOH 溶液
→W3 g Al(OH)3
试回答:
(1)从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产率等因素分析,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2)三位学生制得的 Al(OH)3,W1、W2、W3 其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得 Al(OH)3 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答案 (1)丙 (2)W3>W1>W2 (3)520 g
Al(OH)3 的三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可溶性铝盐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反应原理:Al3++3NH3·H2O===Al(OH)3↓+3NH+
4
方法二:向可溶性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反应原理:[Al(OH)4]-+CO2===Al(OH)3↓+HCO-
3
方法三:相互促进水解法
考点三 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铝三角”
1.Al3+、Al(OH)3、[Al(OH)4]-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实现上述各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①Al3++3NH3·H2O===Al(OH)3↓+3NH+
4
②Al3++3[Al(OH)4]-===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H)4]-
(4)[Al(OH)4]-+4H+===Al3++4H2O
(5)①[Al(OH)4]-+CO2===Al(OH)3↓+HCO-
3
②[Al(OH)4]-+H+===Al(OH)3↓+H2O
(6)Al(OH)3+OH-===[Al(OH)4]-
2.与 Al(OH)3 沉淀生成有关的图像分析
(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图像(从上述转化关系中选择符合图像变化的离子方
程式,下同)
操作
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
至过量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
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
→消失
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
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图像
方程式序号 AB:(1)③ AB:(3)
BD:(6) BC:(1)②
(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操作
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
过量
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
过量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
渐少→消失
无沉淀→出现沉淀→渐多→最多→
沉淀不消失
图像
方程式序号
AB:(5)② AB:(4)
BC:(2) BC:(1)②
1.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AlCl3 ②NaHCO3、H2SO4 ③NaAlO2、NaHSO4 ④Na2CO3、HCl ⑤Na2CO3、
NaHCO3、Ca(OH)2
答案 ①③④
解析 都使用互滴法,两次操作应产生不同的现象。
①向含 Al3+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向 NaOH 溶液
中滴加含 Al3+的溶液:开始无沉淀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两次现象不同,
可以鉴别。
②不论是 NaHCO3 溶液滴入 H2SO4 溶液中还是 H2SO4 溶液滴入 NaHCO3 溶液中都会立即产生
气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③NaHSO4===Na++H++SO2-
4 ,溶液显强酸性。向 Na[Al(OH)4]溶液中滴加 NaHSO4:开始
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向 NaHSO4 溶液中滴加 Na[Al(OH)4]溶液:开始无现象,
后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④向 Na2CO3 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气泡;向盐酸中滴加 Na2CO3 溶液:立即
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⑤无论是 NaHCO3 溶液还是 Na2CO3 溶液,加入到 Ca(OH)2 溶液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
鉴别。
2.[H+、Al3+、Al(OH)3、NH +
4 竞争 OH-能力顺序]向 HCl、MgCl2、AlCl3、NH4Cl 溶液中(假
设各 1 mol),逐滴加入 NaOH 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NaOH 溶液体积变化的图像如下。(假
设 Mg2+、Al3+结合 OH-能力相同)
分析图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H+、Al3+、Al(OH)3、NH +
4 四种微粒与 OH-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各阶段的离子方程式:
①O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Al3+、NH+
4 、Al(OH)3
(2)①H++OH-===H2O
②Al3++3OH-===Al(OH)3↓,
Mg2++2OH-===Mg(OH)2↓
③NH+
4 +OH-===NH3·H2O
④Al(OH)3+OH-===[Al(OH)4]-
3.[OH-、CO2-
3 、[Al(OH)4]-、Al(OH)3 竞争 H+的顺序]向 NaOH、Na2CO3、Na[Al(OH)4]溶
液中(假设各 1 mol),逐滴加入 HCl 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HCl 溶液体积变化的图像
如下:
分析图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OH-、CO2-
3 、HCO-
3 、[Al(OH)4]-、Al(OH)3 这五种微粒与 H+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
(2)依次写出各阶段的离子方程式:
①O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OH-、[Al(OH)4]-、CO2-
3 、HCO-
3 、Al(OH)3
(2)①OH-+H+===H2O
②[Al(OH)4]-+H+===Al(OH)3↓+H2O
③CO2-
3 +H+===HCO-
3 ,HCO-
3 +H+===CO2↑+H2O
④Al(OH)3+3H+===Al3++3H2O
题组一 涉及 Al(OH)3 沉淀的图像原理分析
1.[Al3+、[Al(OH)4]-形成 Al(OH)3 图像的综合分析]如图表示 AlCl3 溶液与 NaOH 溶液相互滴
加过程中微粒的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线表示 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x 表示 AlCl3 的物质的量
C.③线表示 Al(OH)3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④线表示[Al(OH)4]-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AlCl3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有两种方式:向 AlCl3 溶液中缓慢滴加 NaOH 溶液,开始
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且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则
x 表示 NaOH 的物质的量,B 项错误;另一种方式是向 NaOH 溶液中缓慢滴加 AlCl3 溶液,
开始没有沉淀,后有沉淀生成,与本题图示情况不符。
2.(2018·重庆高三检测)室温下,在 0.2 mol·L-1 Al2(SO4)3 溶液中,逐滴加入 1.0 mol·L-1 NaOH
溶液,实验测得溶液 pH 随 NaOH 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B.a~b 段,溶液 pH 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 段,加入的 OH-主要用于生成 Al(OH)3 沉淀
D.d 点时,Al(OH)3 沉淀开始溶解
答案 C
解析 A 项,Al2(SO4)3 为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应为 Al3++
3H2O??Al(OH)3+3H+,错误;B 项,a~b 段,加入 NaOH 消耗 H+,使 Al3++3H2O??Al(OH)3
+3H+反应正向进行,Al3+的浓度减小,错误;C 项,b~c 段,pH 变化不明显,说明 OH-
主要用于生成 Al(OH)3 沉淀,正确;D 项,c~d 过程中,pH 变化较大,当 pH>10 以后有比
较平的阶段,说明发生了反应:Al(OH)3+NaOH===Na[Al(OH)4],所以 d 点以后 Al(OH)3 溶
解完全,之后 pH 再变大较快,错误。
题组二 涉及 Al(OH)3 图像的计算
3.(2018·宝鸡质检)向 30 mL 1 mol·L-1 的 AlCl3 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 4 mol·L-1 的 NaOH 溶
液,若产生 0.78 g 白色沉淀,则加入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A.3 mL B.7.5 mL C.15 mL D.17.5 mL
答案 B
解析 解法一:把该题的信息转化为图像,用图像法求解,如图所示:
当生成沉淀 0.01 mol 时需 NaOH 0.03 mol 或 0.11 mol,显然 B 项符合题意。
解法二:已知 n(AlCl3)=0.03 mol,n[Al(OH)3]=0.01 mol,由沉淀的物质的量小于氯化铝的
物质的量可推知此题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氢氧化钠不足,二是氢氧化钠比生成沉淀量最大
时稍过量。
当碱的量不足时,则 V(NaOH)=0.01×3
4
L=0.007 5 L=7.5 mL;当碱稍过量时,则 V(NaOH)
=0.03×4-0.01
4
L=0.027 5 L=27.5 mL。
4.现有 AlCl3 和 MgSO4 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 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原溶液中 Cl-与 SO 2-
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2∶3 C.6∶1 D.3∶1
答案 C
解析 OA 上升的直线表示生成 Al(OH)3 和 Mg(OH)2 沉淀,AB 下降的直线表示 Al(OH)3 沉淀
溶解,B 点表示 Al(OH)3 完全溶解。AB 段完全溶解 Al(OH)3 消耗 NaOH 溶液 0.1 L,则 Al3+
生成 Al(OH)3 消耗 NaOH 溶液 0.3 L,沉淀 Mg2+消耗 NaOH 溶液 0.1 L,因而 n(AlCl3)∶n(MgSO4)
=2∶1,所以 n(Cl-)∶n(SO2-
4 )=6∶1。
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
4 、Mg2+、Al3+、Fe3+、CO2-
3 、SO2-
4 、NO -
3 中的几种。①若加
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
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Mg2+、Al3+
B.溶液中 n(NH+
4 )=0.2 mol
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2-
3 ,可能含有 SO 2-
4 和 NO-
3
D.n(H+)∶n(Al3+)∶n(Mg2+)=1∶1∶1
答案 B
解析 由①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H+,一定没有 CO2-
3 、NO-
3 ,由②及图像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Mg2+、Al3+和 NH+
4 ,且 n(NH+
4 )=0.7 mol-0.5 mol=0.2 mol,n(H+)=0.1 mol,n(Al3+)=0.8 mol
-0.7 mol=0.1 mol,沉淀 Al3+、Mg2+共消耗 0.4 mol OH-,其中沉淀 Al3+消耗 0.3 mol OH-,
沉淀 Mg2+消耗 0.1 mol OH-,根据 Mg2+~2OH-,可得 n(Mg2+)=0.05 mol,故只有选项 B 正
确。
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1)求产物 Al(OH)3 的量
①当 n(OH-)≤3n(Al3+)时,n[Al(OH)3]=1
3n(OH-);
②当 3n(Al3+)<n(OH-)<4n(Al3+)时,
n[Al(OH)3]=4n(Al3+)-n(OH-);
③当 n(OH-)≥4n(Al3+)时,n[Al(OH)3]=0,无沉淀。
(2)求反应物碱的量
①若碱不足(Al3+未完全沉淀):
n(OH-)=3n[Al(OH)3];
②若碱使生成的 Al(OH)3 部分溶解:
n(OH-)=4n(Al3+)-n[Al(OH)3]。
1.(高考选项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Al3++3CO2-
3 ===Al2(CO3)3↓
(2017·海南,6C)
B.泡沫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 Al2(SO4)3 和小苏打的反应(2016·全国卷Ⅲ,7A)
C.铝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9C)
D.氯化铝溶液滴入浓 NaOH 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2015·全国卷Ⅱ,13C)
答案 B
解析 A 项,Al3+与 CO 2-
3 在溶液中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 Al(OH)3 和 CO2,错误;C 项,
铝与氧化铁反应,反应前后都是固体,质量不变,错误;D 项,忽视了 NaOH 可能过量,Al(OH)3
能溶于过量 NaOH 溶液,错误。
2.(2018·海南,10 改编)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
凝剂的是( )
A.CoC2O4·2H2O 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 D.KAl(SO4)2·12H2O
答案 D
3.(高考选项组合)下列说法或性质对应用途正确的是________。
A.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2018·全国卷Ⅱ,7C)
B.KAl(SO4)2·12H2O 溶于水可形成 Al(OH)3 胶体(2018·江苏,6B)
C.Al2O3 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2018·江苏,3C)
D.给定条件转化:Al(s)――――→NaOHaq
NaAlO2(aq)―――――→过量 HClaq
Al(OH)3(s)(2018·江苏,9B)
答案 AB
4.(2016·海南,14)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
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 Al,含有少量的 Fe、Mg 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易拉罐 ―――――→试剂①
微热,过滤
滤液 A ―――――→NH4HCO3 沉淀 B ――――→稀 H2SO4
K2SO4
产物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________(填标号)。
a.HCl 溶液 b.H2SO4 溶液
c.氨水 d.NaOH 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 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 H+浓度增大
解析 (1)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 Al,含有少量的 Fe、Mg 杂质,试剂①的作用是将 Al 溶解并
除去 Fe、Mg 杂质,HCl 溶液和 H2SO4 溶液均可溶解 Al 及 Fe、Mg 杂质,会引入 Fe2+、Mg2+,
氨水不溶解 Al;NaOH 溶液可溶解 Al,但不溶解 Fe、Mg 杂质,故 d 项符合。(2)选用 NaOH
溶液溶解易拉罐,主要发生反应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3)滤液 A 中铝
元素以 AlO -
2 形式存在,与溶液中 HCO -
3 发生反应:AlO-
2 +HCO-
3 +H2O===Al(OH)3↓+CO2-
3 ,
故沉淀 B 为 Al(OH)3,明矾溶于水时,KAl(SO4)2===K++Al3++2SO2-
4 ,Al3++3H2O??Al(OH)3
+3H+,使溶液呈弱酸性。
5.[2017·天津,7Ⅰ(1)(2)]某混合物浆液含 Al(OH)3、MnO2 和少量 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
吸附作用使 Na2CrO4 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使浆液分离
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中的问题。
固体混合物分离利用的流程图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 NaOH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 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C→Al 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 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 Cl2 生成,当
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 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
素有(填序号)________。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答案 (1)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 (2)ac
解析 (1)由题给流程图知,溶液 A 中含有的溶质为偏铝酸钠、铬酸钠和 NaOH,通入 CO2
得到的沉淀 B 为 Al(OH)3,Al(OH)3 受热分解可得到固体 C(Al2O3),电解熔融的 Al2O3 可得到
Al;固体 D 为 MnO2 ,MnO2 可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Cl2 。NaOH 的电子式为
。B→C 的反应条件为加热(或煅烧),C→Al 的制备方法称为电解法。
(2)由题意“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 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 Cl2 生成”说明
温度对反应有影响;当反应停止后,滴加硫酸,提供 H+,故反应又开始产生 Cl2。由此判断 H
+对反应有影响。综上所述,故选 ac。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和热2021-05-20 22:26:3514页
- 2021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2021-05-20 22:17:59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0 13:59:4013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5-20 12:49:33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0 11:23:281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2021-05-20 02:17:0225页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化2021-05-20 01:57:187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19 22:14:169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2021-05-19 19:12:54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常用计2021-05-19 14:15:4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