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1-05-20 发布
课时分层作业(九)
(建议用时:35 分钟)
[合格基础练]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支试管
中,依次加入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经
过培养,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
A.3 和 4 B.1、3 和 4
C.2、3 和 4 D.1、2、3 和 4
D [2、3、4 三支试管内只有 R 型细菌,因为没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三
支试管中的 R 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1 号试管因为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会
使部分 R 型细菌发生转化,故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存在。]
2.如果用 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
C.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2P
D.在 DNA 中找到 15N、32P 和 35S
B [DNA 中含 P,蛋白质中含 S,而 N 是 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
32P 只标记 DNA,35S 只标记蛋白质,而 15N 同时标记 DNA 和蛋白质。噬菌体侵
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内,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
体的 DNA 和蛋白质,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被 15N 和 32P 标记的 DNA,不能找
到被 35S 和 15N 标记的蛋白质。]
3.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该实验证明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在该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发生了复制
D.保温、搅拌和离心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 项正确;该实验
证明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 项错误;
在该实验中 T2 噬菌体在宿主细菌细胞中发生了增殖,T2 噬菌体的 DNA 发生了复
制,C 项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会裂解,不充分搅拌和离心,T2 噬菌体和细
菌的分离不彻底,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 项正确。]
4.下列有关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直接分离法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
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特点
C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
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利用了直接分离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
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特点,A、B、
D 项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利用了直接分离法,C 项错误。]
5.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设计思
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包括 4 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
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会导致
实验出现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分
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
(3)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包括 4 个步骤,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②35S 和 32P 分
别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4)用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标记的是 DNA,
DNA 进入细菌内,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于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那么没有侵
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答案] (1)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
(3)②①④③
(4)沉淀物 (5)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等级过关练]
6.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
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此过程中小鼠体内 S 型细菌、R 型细菌的含量变
化情况最可能是( )
B [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有毒性的 S 型细菌。S 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
强,注入的 R 型细菌被大量杀死,数量减少,随着 S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增殖,
小鼠免疫力下降,R 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从 2009 年 3 月底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国接连爆发大规模甲型 H1N1 流感疫
情,并迅速蔓延至北美地区以外的国家,全球拉响防疫警报。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 RNA 病
毒,同时提出疑问: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下面是
该兴趣小组为探究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设计的实验
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胚胎干细胞,
DNA 水解酶和 RNA 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 A、B、C 三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 A、B、C
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
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 A、B、C 三组均出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则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
传物质既不是 DNA 也不是 RNA。
[解析]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包括 DNA 和
RNA 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
利用 DNA 水解酶、RNA 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分别注射到猪胚
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 H1N1 病毒来判
断其核酸类型。
[答案] (1)探究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3)分别
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 DNA 水解酶、RNA 水解酶处理 A、B 两组核酸提取液,C
组不做处理 (4)①若 A、C 两组出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B 组没有出现,则甲
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②若 B、C 两组出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A 组没有出现,则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