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50 KB
- 2021-05-20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环境保护 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
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
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 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
C. 沸水浸泡海带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I-的溶解,并使之溶解更充分
D. 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O2和SO2作为酸性氧化物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 合成纤维与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亚硝酸盐属于食物防腐剂,可以大量地添加于食物中
D. 雾霾与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秸秆燃烧等有关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烧煤炭供热取暖与雾霾的形成无必然联系
B.食品包装袋中充人氮气可防腐
C.钢铁表面镀锌可防止铁的腐蚀
D.回收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田间秸秆、动物粪便制成沼气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实施化石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5、“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化石燃料脱硫、脱硝处理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C.废电子产品统一回收处理 D.农作物秸秆就地露天焚烧
6、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旨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B.扩大铅蓄电池、汞锌锰等含重金属元素的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C.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催化处理汽车尾气,减轻氮氧化物污染和光化学烟雾
7、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可作航天员和潜水员的供氧剂
B.干冰和碘化银均可用于人工降雨
C.近年来出现的城市雾霾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无关
D.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为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8、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即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过程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CH4+3Cl2CHCl3+3HCl
B.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
C.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H2CH3
D.乙烯合成聚乙烯nCH2﹣CH2
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耗小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
②整个过程中,有二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③“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过滤、蒸发、结晶
④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是( )
①破坏土壤结构 ②降低土壤肥效 ③污染地下水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11、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一些元素含量普遍超标,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经常发生“赤潮”现象.下列生活用品中能引起“赤潮”的是( )
A.肥皂 B.含磷洗涤剂
C.加酶洗衣粉 D.化妆品
12、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当今化学的前沿技术,下面通过化学反应捕获CO2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的是( )
A.2Na2O2+2CO2===2Na2CO3+O2
B.Na2CO3+CO2+H2O===2NaHCO3
C.Ca(ClO)2+CO2+H2O===CaCO3↓+2HClO
D.2Mg+CO22MgO+C
1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该开发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装,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10-6 m的颗粒物,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无害
B.PM2.5在空气中一定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低碳经济”,可减少PM2.5的产生
D.PM2.5中含有的铅、铬、砷等元素均为主族元素
15、据1998年11月17日《生活报》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有很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如头晕、头疼,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成分。下面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
C.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1∶2
D.涂改液是由多种元素原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1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指数
B.pH在5.6~7.0之间的降水可通常称为酸雨
C.含氮、磷合成洗涤剂可以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D.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严重污染大气
17、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利用废弃的线路板(含70%Cu、25%Al、4%Fe及少量碳单质),设计出制备硫酸铜晶体和氢氧化铝操作流程如下:
供选试剂: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碳酸氢钠溶液 。e.氢氧化钠溶液f.硫氰化钾溶液 g.氯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检验气体a的成分,将气体a依次通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为 。
b→ →b→ (填写供选试剂的代号)。
判断气体a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为 。
⑵ 第③步实验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填操作名称)、洗涤。如图所示,蒸发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⑷ 请仿照上图形式设计从滤渣C中获得Al(OH)3固体最简步骤的流程图:(提示:在箭头上方或下方标出所用试剂或实验操作)
18、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1)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地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
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
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
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
。
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
。
1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形成酸雨。
(1)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氧化作用 B.还原作用 C.吸附作用 D.催化作用
(2)由题意,试写出形成酸雨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含有氮氧化物,全世界每年排放量约5×107 kg,NO2溶于水生成________酸。
(4)酸雨可导致下列哪种危害________。
A.腐蚀建筑物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恶化人类环境
(5)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中的硫化物进行________,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为NO和O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3,这个循环包括了下面三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①中的化学方程式b。
①a.NO2NO+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O2===O3。
②写出以上三个化学反应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动机燃油在不充分燃烧和氧气过量时,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分别是什么?
①O2不足时:______________。
②O2过量时: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A项,灼烧时选用的仪器是坩埚;B项,酒精与水互溶;C项,沸水浸泡海带灰,升高温度加快I-的溶解,使溶解更充分;D项,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详解:A项,灼烧时选用的仪器是坩埚,而不是蒸发皿,A项错误;B项,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B项错误;C项,沸水浸泡海带灰,升高温度加快I-的溶解,使溶解更充分,C项正确;D项,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该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名师点评:本题以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注意萃取剂选择的原则: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2、答案:D
解:A.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硝酸,还有NO生成,所以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合成纤维是有机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C.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常在食品加工业中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和防腐剂,但亚硝酸盐是有毒物质,不能大量添加于食物中,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主要是由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秸秆燃烧等导致的,故D正确;答案选D。
3、答案:A
解: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等知识。
4、答案:C
解: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知识。A.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污染环境;A正确B.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田间秸秆、动物粪便制成沼气,燃烧后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B正确;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聚氯乙烯不易分解,产生白色污染;C错误;D.实施化石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5、答案:D
解:本题考查"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A.化石燃料脱硫、脱硝处理,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酸雨,故A不选;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可减少废水污染,故B不选;
C.废电子产品统一回收处理,可减少重金属污染,故C不选;
D.农作物秸秆就地露天焚烧,产生大量污染物,污染空气,故D选.
故选D.
6、答案:B
解: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解:A、因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故A正确;
B、干冰易升华吸热和碘化银分解吸热,所以均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体和粉尘,所以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故C错误;
D、铝合金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解:A.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CH4+3Cl2CHCl3+3HCl,产物有两种,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A选;
B.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产物只有一种,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B不选;
C.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H2CH3,产物只有一种,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C不选;
D.烯合成聚乙烯nCH2﹣CH2,产物只有一种,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D不选;
故选A.
9、答案:B
①.碳酸钙的分解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消耗能量大,故①错误;
②.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 两种物质,故②正确;
③.“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目的是通过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故③错误;
④.甲醇工业上可用CO2制备,故④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目前人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掩埋,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以及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等,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发生赤潮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等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则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原因无关,
故选B.
12、答案:B
B项中生成物只有一种,无副产物生成,原子利用率达100%。
13、答案:B
正确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14、答案:C
PM2.5粒径小,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害,A项错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物直径不一定在胶体粒子直径(1~100 nm)的范围内,因而在空气中不一定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项错误;铅、砷等元素为主族元素,铬为副族元素,D项错误。
15、答案:A
A项正确,二氯甲烷是纯净物而涂改液是混合物。
16、答案:D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报告的监控对象,A不正确;
B.pH在5.6~7.0之间的降水为正常降水,pH小于5.6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B不正确;
C.含氮、磷合成洗涤剂虽然可以被细菌分解,但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C不正确;
D.矿物质的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严重污染大气,D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平时应注意多积累知识。
17、答案:(1)c,a ;第二份品红不褪色,并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过滤;应用蒸发皿;
(3)把Fe2+氧化成Fe3+;Fe3+ Al3+
(4 )
由金属制取硫酸铜,所以某酸是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所以是浓硫酸,a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先检验二氧化硫后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通入b后再通入c,除去二氧化硫,再通入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第二份品红不褪色,说明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硫,只有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
⑴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方法;蒸发操作中用蒸发皿不用坩埚。
⑵双氧水有强氧化性能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且没有杂质产生;使铁离子和铝离子⑶生成沉淀。
18、答案:(1)D (2)B、D (3)第③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
(2)化工基地的筹建首先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要考虑水资源和交通问题。
(3)第③步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
19、答案:(1)D (2)2SO2+O22SO3
SO3+H2O===H2SO4
(3)硝 (4)ABD (5)脱硫处理 吸收利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SO2和NOx引起的,SO2在飘尘和微生物的催化下,被氧化成SO3,SO3溶于水形成酸雨。
20、答案:(1)①2NO+O2===2NO2 ②3O2===2O3
(2)①CO ②NO、NO2
(1)据题意知,汽车尾气中的NO2在光照下会产生NO和O。而NO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NO2生成的O与O2结合生成O3。因此此过程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分别为:NO2光,NO+O;2NO+O2===2NO2;O+O2===O3。将三个反应叠加得3O2===2O3。
(2)发动机燃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CO,而O2过量时,又会发生反应:N2+O22NO,2NO+O2===2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