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4.50 KB
- 2021-05-20 发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1 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解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答案 D
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
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解析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
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答案 B
3.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解析 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
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答案 B
4.(2015·杭州质检)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 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由于 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
位变成外负内正;Na+是通过蛋白质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内部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选项 A、
D 正确。在自然状态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处于离体状态的神经纤维,中间部位
给予刺激,兴奋可双向传导,B 项正确。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
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 项错误。
答案 C
5.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C.③→② D.④→①
解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
正。
答案 D
6.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
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 a 的
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
方向为( )
A.膜外 b→a;膜内 a→b B.膜外 b→a;膜内 b→a
C.膜外 a→b;膜内 a→b D.膜外 a→b;膜内 b→a
解析 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 b→a,
膜内电流为 a→b。
答案 A
7.蛙的神经元内、外 Na+浓度分别是 15 mmol/L 和 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
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解析 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 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此过程没有消耗能量,
为被动运输,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
运输。
答案 A
8.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
是( )
A.K+、Na+ B.H+、K+
C.Na+、K+ D.Na+、H+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 Na+内流造成的,故Ⅱ代表 Na+。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 K+外流
造成的,故Ⅰ代表 K+。
答案 A
9.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
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 )
解析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
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
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局部电流方
向相同,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
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 b 中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 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内
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 b
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 b 外的神经节中;Ⅰ为传入神经,当 a 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
电位,其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外正内负;反射是在中枢
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反射的完成依赖于反射弧的完整,Ⅱ处受到刺激,是神经产生的兴奋直接引起肌肉
收缩,应该属于一种应激,不是反射。
答案 D
11.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用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
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 )
A.神经膜离子分布为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解析 当兴奋产生时,神经膜离子分布应为内正外负,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 K+大量外流,
造成内负外正;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 Na+大量内流,造成内正外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
维双向传导。
答案 B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12.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
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
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钠离子转运载体
抑制剂无关,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
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 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 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 B 项正确。在两种海
水中,均是膜外的 Na+浓度高于膜内,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
水中膜外和膜内的 Na+浓度差较大,所以 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 a,
故 A 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4.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左后肢趾部的__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
(2) 剪 断 支 配 脊 蛙 左 后 肢 的 传 出 神 经 ( 见 右 图 ) , 立 即 刺 激 A 端
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 端________(“能”
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
动,该活动________(“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题中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
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说明其感受器在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如果神经中枢在脑中,则
脊蛙不能作出反射,而脊蛙(无脑)能够出现收缩活动,说明神经中枢在脊髓中。
(2)剪断传出神经后,如果立即刺激 A 端,由于兴奋可传至效应器,能够看到左后肢的收缩
活动;刺激 B 端,由于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尽管在剪断后,
刺激 A 端时,能够看到收缩活动,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
答案 (1)皮肤 脊髓
(2)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请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B 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________(正、负或零)电位。
(2)图乙是图甲中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到 a 点时,
a、b 之间的膜外电流方向是________;电流计 c 的指针会发生两次________(填“相同”或
“相反”)方向的偏转。
(3)德国科学家 Mellor 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
图丙),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部分。
②刺激 1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3×10-3 秒,刺激 2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
时间为 2×10-3 秒,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3 cm 和 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
速度是________米/秒。
解析 图甲中的 A、B、C、D、E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乙中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a 先发生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 为外正内负,
膜外电流方向是 b→a;当兴奋传导到 b 点时,a 点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b 点膜电位变为
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计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答案 (1)负 (2)b→a 相反 (3)①轴突 ②30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5-20 20:49:401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2021-05-20 20:12:0611页
-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2节核酸与2021-05-20 19:55:187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生2021-05-20 19:30:199页
- 高中生物学习心得体会2021-05-20 19:05:2210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生2021-05-20 19:00:2415页
- 高中生物第2章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2021-05-20 18:36:4314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生2021-05-20 17:54:061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2021-05-20 17:30:025页
- 2020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2021-05-20 17:19: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