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00 KB
- 2021-05-20 发布
第三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
浙江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b
b
(2)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b
b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b
c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c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c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规律
[基础知识自查]
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
2.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请用双线桥法表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
(1)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
(2)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复分解反应。
(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化合反应的共同点是有单质参加。
(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分解反应的共同点是有单质生成。
4.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①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一般被还原为Cl-。
②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SO2。
③过氧化物:如H2O2,一般被还原为H2O。
(2)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Zn2+。
②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2,一般被氧化为H2O。
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CO2。
[核心要点提升]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等于升高总值。
(2)强弱规律
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跟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可表示为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中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拢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表明电子转移情况。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与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与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典型例题讲解]
(2016·浙江10月选考试题)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
A.C+H2OCO+H2
B.H2+CuOCu+H2O
C.Cl2+H2O===HCl+HClO
D.SO3+H2O===H2SO4
【解析】 A项,反应中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所以水作氧化剂,正确;B项,水是生成物,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错误;C项,在该反应中水是反应物,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错误;D项,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答案】 A
(2015·浙江10月选考试题)已知氧化性Br2>Fe3+。向含溶质a 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b mol Cl2,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1640037】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Fe2+>Br->Cl-
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Cl2===2Fe3++2Cl-
C.当a=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3+)∶c(Br-)∶c(Cl-)=1∶2∶2
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Br-+3Cl2===2Fe3++2Br2+6Cl-
【解析】 由氧化性Br2>Fe3+,可知通入Cl2,依次发生2Fe2++Cl2===2Fe3++2Cl-,2Br-+Cl2===2Cl-+Br2
,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Fe2+>Br->Cl-,A正确;当a≥2b时,Cl2只能氧化Fe2+,B正确;当a=b时,Cl2氧化完Fe2+再氧化部分Br-,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为c(Fe3+)∶c(Br-)∶c(Cl-)=1∶1∶2,C错误;当3a≤2b时,Cl2过量能将FeBr2完全氧化,D正确。
【答案】 C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依次得到相应的氧化产物。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依次得到相应的还原产物。
[题组对点训练]
1.(2016·浙江4月学考)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Br+Cl2===2KCl+Br2
B.CaCO3CaO+CO2↑
C.SO3+H2O===H2SO4
D.MgCl2+2NaOH===Mg(OH)2↓+2NaCl
A [反应2KBr+Cl2===2KCl+Br2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溴元素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符合题意;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时,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反应SO3+H2O===H2SO4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2.(2015·浙江7月学考)在化学反应3CO+Fe2O32Fe+3CO2中,还原剂是( )
A.CO B.Fe2O3
C.Fe D.CO2
A [反应中CO中碳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生成CO2
),失去电子,CO作还原剂。]
3.(2015·浙江1月学考)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中Cu、Fe均为+2价),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
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1640038】
A.CuFeS2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
B.每生成1 mol SO2,反应中共转移6 mol电子
C.该反应中有两种物质作氧化剂
D.CuFeS2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数目之比为2∶1
D [CuFeS2中-2价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为SO2中的+4价,即硫元素被氧化;每生成1 mol SO2共转移6 mol电子;反应中 ―→,2―→,故CuFeS2和O2得电子作氧化剂;2 mol CuFeS2中,1 mol 硫原子被氧化,2 mol铜原子被还原,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为1∶2,D错误。]
4.向含0.78 mol FeCl2的溶液中通入0.09 mol Cl2,再加入100 mL 1 mol·L-1的X2O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Fe2+恰好全部氧化,则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5
C [0.78 mol Fe2+→0.78 mol Fe3+,共失去0.78 mol e-,0.09 mol Cl2→0.18 mol Cl-,获得0.18 mol 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X2O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78 mol-0.18 mol=0.60 mol,n(X2O)=0.1 L×1 mol·L-1=0.1 mol,设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x,则有0.1×2×(6-x)=0.60,得x=3,C项正确。]
5.(2016·宁波高三三模)向FeI2和FeBr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下列离子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2++4I-+3Cl2===2Fe3++2I2+6Cl-
B.2Fe2++2I-+2Cl2===2Fe3++I2+4Cl-
C.2Fe2++2I-+2Br-+3Cl2===2Fe3++I2+Br2+6Cl-
D.2Fe2++4I-+4Br-+5Cl2===2Fe3++2I2+2Br2+10Cl-
D [Fe2+、I-、Br-还原性顺序为I->Fe2+>Br-。A项,属于只氧化FeI2的情况;B项,属于I-、Fe2+全部被氧化的情况;C项,属于FeI2、FeBr2(1∶1)全部被氧化的情况;D项,Fe2+未被完全氧化,Br-则不能被氧化。]
考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加试要求)
[基础知识自查]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还原性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核心要点提升]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可总结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2.根据“三表”判断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例如:根据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可以推知还原性Na>Mg。
4.依据产物价态的高低判断
相同条件下:
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例如,根据2Fe+3Cl22FeCl3,Fe+SFeS,
可以推知氧化性:Cl2>S。
[典型例题讲解]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M2++R2===2M3++2R-
③2R-+Z2===R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Z2,还原性:Z->X2+;由反应②知氧化性:R2>M3+,还原性:M2+>R-;
由反应③知氧化性:Z2>R2,还原性:R->Z-;
综上可知氧化性:XO>Z2>R2>M3+,还原性:M2+>R->Z->X2+。
【答案】 A
(2017·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检测)铋(Bi)最高化合价为+5,其价态为+3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
①适量铋酸钠溶液
②过量的双氧水
③适量淀粉KI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红色
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溶液变成蓝色
则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导学号:81640039】
A.NaBiO3、KMnO4、H2O2、I2
B.KMnO4、NaBiO3、H2O2、I2
C.I2、H2O2、KMnO4、NaBiO3
D.KMnO4、NaBiO3、I2、H2O2
【解析】 ①加入适量铋酸钠溶液,溶液呈紫红色,表明铋酸钠可以将二价锰离子氧化为高锰酸根,表明氧化性:NaBiO3>KMnO4;②
继续加入过量的双氧水,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表明高锰酸根离子可以氧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从而表明氧化性:KMnO4>H2O2;③继续加入适量淀粉KI溶液,溶液变成蓝色,表明过氧化氢可以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从而表明氧化性:H2O2>I2。
【答案】 A
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酸性条件:2MnO+6H++5SO===2Mn2++5SO+3H2O
中性条件:2MnO+H2O+3SO===2MnO2↓+3SO+2OH-
碱性条件:2MnO+2OH-+SO===2MnO+SO+H2O
其氧化性为KMnO4(酸性)>KMnO4(中性)>KMnO4(碱性)。
[题组对点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B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稀硫酸;如H2和Cl2反应需要光照或点燃;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N非金属性强,但N2性质很稳定。]
2.已知: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性E2+>B2+>A2+>D2+
B.氧化性D2+>E2+>A2+>B2+
C.反应E+A2+===A+E2+能够进行
D.提取某废水中含有的少量A2+时可以选用D
A [根据①可知氧化性B2+>A2+,还原性A>B;根据②可知D是很活泼的金属单质;根据③可知氧化性:E2+>B2+,还原性:B>E。]
3.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A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B、C、D项反应能够发生。依据反应先后规律:同一种氧化剂遇到不同的还原剂时,还原性强的先反应,由于还原性:I->Fe2+,所以A项反应不可能发生。]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加试要求)
[基础知识自查]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原则
(2)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
[核心要点提升]
1.缺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方法1: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由原子守恒确定其他未知物及其化学计量数。
方法2:根据介质成分补项。
条件
补项原则
酸性条件下
反应物缺H(氢)或多O(氧)补H+,反应物少O(氧)补H2O(水)
碱性条件下
反应物缺H(氢)或多O(氧)补H2O(水),反应物少O(氧)补OH-
2.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
(1)逆向配平法:适用于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的反应。如S与KOH溶液共热反应。
(2)补加法:适用于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的反应,如Cu与稀HNO3反应。
(3)电荷守恒法:适用于离子方程式。
[典型例题讲解]
(2016·浙江10月选考试题)已知还原性:SO>I-。向含a mol KI和a mol K2SO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1640040】
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Cl2+H2O===SO+2H++2Cl-
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2I-+5Cl2+4H2O===4SO+I2+8H++10Cl-
C.当a≤b≤a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为a mol≤n(e-)≤3a mol
D.当aI-,所以向混合溶液中通入Cl2,首先发生反应:
SO+Cl2+H2O===SO+2H++2Cl-,
然后发生反应:Cl2+2I-===2Cl-+I2,A.当a≥b时,只发生反应SO+Cl2+H2O===SO+2H++2Cl-,正确;B.当5a=4b时,先发生反应SO+Cl2+H2O===SO+2H++2Cl-,消耗Cl2的物质的量是a mol,剩余Cl2的物质的量是a/4 mol,发生反应:Cl2+2I-===2Cl-+I2,反应的SO与I-的物质的量的比是a∶a/2=2∶1,所以发生的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4SO+2I-+5Cl2+4H2O===4SO+I2+8H++10Cl-,正确;C.当a≤b≤a时,Cl2不足量或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的2倍,n(e-)为2b mol,错误;D.当a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0 13:59:4013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5-20 12:49:33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0 11:23:281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2021-05-20 02:17:0225页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化2021-05-20 01:57:187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19 22:14:169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2021-05-19 19:12:54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常用计2021-05-19 14:15:46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5-13 01:09:447页
- 山西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2021-05-12 22:14:3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