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16 KB
- 2021-05-20 发布
第
32
讲
PART 32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分阶突破
│
当堂自主检测
第
32
讲
考纲解读
①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问题。
②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阶突破
一、自然条件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主干整合
特征
影响
气候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地形
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
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考点分阶突破
二、社会经济条件
图
32-1
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考点分阶突破
知能拓展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一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
1
.
[2015·
浙江卷
]
经过半个
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
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
用。图
32-2
为三江平原
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题组训练
图
32-2
考点分阶突破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
A
.甲地海拔较高
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丁地地势低平
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
答案
】
(1)B
【
解析
】
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海拔较低;丙地附近原来有耕地,可判断该地农业基础较好,故其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
考点分阶突破
(2)
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
(2)B
【
解析
】
第
(2)
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促使当地农业实行机械化作业,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目前该地区耕地面积较大,故增加耕地面积与农业大规模经营关系不大;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改变耕作制度与农业大规模经营无关。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二 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2
.
读我国东北地区轮廓图
(
图
32-3)
,完成
(1)
~
(2)
题。
(1)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
.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
.该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
.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图
32-3
考点分阶突破
【
答案
】
(1)C
【
解析
】
第
(1)
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
考点分阶突破
(2)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
A
.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
.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
.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
.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答案
】
(2)D
【
解析
】
第
(2)
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主干整合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
实行
“
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
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考点分阶突破
二、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途径
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
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
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分阶突破
三、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图
32-4
考点分阶突破
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
自然条件
(
地形、气候等
)
、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
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
.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
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
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
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考点分阶突破
4
.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方向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农业区位条
件评价的答
题要素
有利
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等
不利
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等
考点分阶突破
四、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图
32-5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发展产生的问题
3
.
图
32-6
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的
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
中的两个数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
成
(1)
~
(2)
题。
(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减小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题组训练
图
32-6
考点分阶突破
【
答案
】
(1)A
【
解析
】
第
(1)
题,由图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可知,湖泊转变为耕地,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发生频率会增加,故
B
、
C
、
D
项错误。
考点分阶突破
(2)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推广蔗基鱼塘
B
.推广水稻种植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答案
】
(2)C
【
解析
】
第
(2)
题,该区域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区,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排除
A
项,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排除
B
、
D
项。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
.
图
32-7
为我国东北地区中西
部的草业
—
畜牧业
—
加工业
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简述“易地育肥”对草场
建设的意义。
图
32-7
考点分阶突破
【
答案
】
(1)
减轻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保护草场;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
解析
】
第
(1)
题,“易地育肥”将牲畜幼仔转移到中部产粮区育肥,减轻了对西部草场的破坏,并且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考点分阶突破
(2)
指出西部草原区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
答案
】
(2)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
解析
】
第
(2)
题,使草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牧业走集约化的道路。
考点分阶突破
(3)
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
【
答案
】
(3)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区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使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
解析
】
第
(3)
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做到了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大力协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当堂自主检测
图
32-8
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
1
~
3
题。
1
.
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
主要是因为其( )
A
.耐旱
B
.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图
32-8
考点分阶突破
【
答案
】
A
【
解析
】
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可大致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甲地因地制宜种植枣树,区域环境应该是干旱,所以枣树耐旱,选
A
。
当堂自主检测
2
.
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
B
.洪涝
C
.台风
D
.冻害
【
答案
】
D
【
解析
】
枣树耐旱,排除
A
。甲地海拔在
2000
~
3000
米,且该地在冬半年为冷锋
(
寒潮
)
影响范围,就应该考虑其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冻害。甲地深居内陆,台风影响不到,排除
C
。该地降水少,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小,排除
B
。故选
D
。
当堂自主检测
3
.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
.降水少,地势平坦
D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
答案
】
A
【
解析
】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含糖量高,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和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
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
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
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
(a)
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
地。图
(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
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
(16.2
度
)
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
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当堂自主检测
图
32-9
考点分阶突破
(1)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
答案
】
(1)
甲地位于
(
南北向的
)
河谷中,灌溉
(
和排水
)
条件好;
(
北纬
45°
附近
)
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
(a)
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欧洲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答题时要注意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如何有利于葡萄生长的,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考点分阶突破
(2)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答案
】
(2)
乙地
(
临近地中海
)
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
;鹅卵石白天
(
受到太阳辐射
)
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
解析
】
第
(2)
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然后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其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
(1)
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