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20 发布
第
2
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
(
组
)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考试要求
1.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
知
识
梳
理
1
.
二元一次不等式
(
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1)
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
Ax
+
By
+
C
>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
Ax
+
By
+
C
=
0
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
半平面
)
不含边界直线
.
不等式
Ax
+
By
+
C
≥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
半平面
)
包括边界直线
.
(2)
对于直线
Ax
+
By
+
C
=
0
同一侧的所有点
(
x
,
y
)
,使得
Ax
+
By
+
C
的值符号相同,也就是位于同一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适合同一个不等式
Ax
+
By
+
C
>0
;而位于另一个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适合另一个不等式
Ax
+
By
+
C
<0.
(3)
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
2
.
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名称
意义
线性约束条件
由
x
,
y
的一次不等式
(
或方程
)
组成的不等式组,是对
x
,
y
的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关于
x
,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
x
,
y
的一次解析式
可行解
满足
_____________
的
解
(
x
,
y
)
可行域
所有
_______
组成
的集合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
达到
_______
或
_______
的
可行解
线性规划问题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
的
_______
或
_______
的
问题
线性约束条件
可行解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诊
断
自
测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
不等式
Ax
+
By
+
C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一定在直线
Ax
+
By
+
C
=
0
的上方
.(
)
(2)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可能是不唯一的
.(
)
(3)
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点一定在可行域的顶点或边界上
.(
)
(4)
在目标函数
z
=
ax
+
by
(
b
≠
0)
中,
z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
ax
+
by
-
z
=
0
在
y
轴上的截距
.(
)
解析
(1)
不等式
x
-
y
+
1>0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
x
-
y
+
1
=
0
的下方
.
答案
(1)
×
(2)
√
(3)
√
(4)
×
2.
下列各点中,不在
x
+
y
-
1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是
(
)
A.(0
,
0) B.(
-
1
,
1)
C.(
-
1
,
3) D.(2
,-
3)
解析
把各点的坐标代入可得
(
-
1
,
3)
不适合,故选
C.
答案
C
解析
x
-
3
y
+
6
≥
0
表示直线
x
-
3
y
+
6
=
0
及其右下方部分,
x
-
y
+
2
<
0
表示直线
x
-
y
+
2
=
0
左上方部分,故选
B.
答案
B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
设
z
=
y
-
x
,则
y
=
x
+
z
.
z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
y
=
x
+
z
的纵截距,通过图象可知,当直线
y
=
x
+
z
经过点
A
(2
,
3)
时,
z
取得最大值,此时
z
max
=
3
-
2
=
1.
当经过点
B
(2
,-
1)
时,
z
取得最小值,此时
z
min
=-
1
-
2
=-
3.
答案
-
3
1
答案
2
[1
,
6]
考点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
(
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
(1)
如图,当
x
+
y
=
1
与
y
=
mx
的交点为
(
-
1
,
2)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
,此时
m
=-
2
,若
S
≤
1
,则
m
≤
-
2
,故选
A.
图
①
图
②
答案
(1)A
(2)4
规律方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
(
组
)
表示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直线定界,测试点定域,注意不等式中不等号有无等号,无等号时直线画成虚线,有等号时直线画成实线
.
测试点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多个,若直线不过原点,则测试点常选取原点
.
解析
(1)
如图,要使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则-
2
m
<
2
,则
m
>-
1
,
(2)
要使得存在实数
x
,
y
满足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
含边界
)
,即
1
-
a
≥
-
2
a
,得
a
≥
-
1
,故选
C.
答案
(1)B
(2)C
考点二 线性规划相关问题
角度
1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多维探究
答案
C
角度
2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角度
3
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2)
由目标函数
z
=
2
x
+
y
在点
(0
,
0)
处取到最小值,则边界直线
x
+
2
y
+
a
=
0
过点
(0
,
0)
,故
a
=
0
,因此约束条件所对应的平面区域为
△
AOB
内部
(
含边界
)
,如图所示,则目标函数
z
=
2
x
+
y
移至点
A
(4
,-
2)
时有最大值为
6
,故选
D.
答案
(1)A
(2)D
(3)
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
(
含边界
)
所示,由图易知只有平移直线
tx
+
y
=
0
经过直线
2
x
-
y
+
1
=
0
与直线
x
+
y
-
1
=
0
的交点
C
(0
,
1)
时,目标函数
z
=
tx
+
y
的值为
1
,则目标函数
z
=
tx
+
y
要取得最小值
1
,直线
z
=
tx
+
y
必过点
C
(0
,
1).
当
t
≥
0
时,则-
t
≥
-
1
,即
0
≤
t
≤
1
;当
t
<
0
时,则-
t
≤
2
,即-
2
≤
t
<0.
综上可知,实数
t
的取值范围是-
2
≤
t
≤
1
,故选
B.
答案
(1)A
(2)D
(3)B
相关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三2021-05-20 20:23:2827页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位置2021-05-20 20:23:2526页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小数的性质-2021-05-20 20:23:034页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2—连除法12021-05-20 20:22:0915页
- 高中数学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综2021-05-20 20:21:406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检测试卷人2021-05-20 20:21:365页
-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一中2019-2020学2021-05-20 20:20:567页
- 四年级数学《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2021-05-20 20:20:2911页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新教材必修一课时2021-05-20 20:19:587页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7认识钟表2021-05-20 20:19:57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