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 MB
- 2021-05-20 发布
微专题
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表现
(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2)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
纬度
——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
海拔
——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
相对高度
——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
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形成因素分析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①
热量因素: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与从赤道向两极气温下降相类似,所以有如下规律。
a.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b.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c.
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如下图:
②
水分因素: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
少
→
多
→
少
”
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
坡向因素: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
判读雪线高度
夏季气温小于
0
℃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
℃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温度
(
热量或纬度
)
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3.
地方性分异规律判断及主要地方性分异现象主导因素分析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地区
成因
主导因素
南美大陆西岸
3°S
~
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洋流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
(
巴塔哥尼亚荒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地形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地形、洋流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海陆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高山地形、水分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富含钙磷钾的基岩风化形成
岩性差异
尼罗河谷地的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水分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使其狭窄,沿岸的洋流使其绵长
地形、洋流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地形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亚欧大陆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东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洋流
4.
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
以北半球为例
)
(1)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
(2)
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
“
沙漠
”
,自然带使用的是
“
荒漠
”
。
(3)
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4)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
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
(
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
400 mm
以上为森林,
200
~
400 mm
为草原,在
200 mm
以下为荒漠
)
。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
设问
(2015·10
月浙江选考
)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考向和
规律
1.
考向: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
2.
命题规律:直接设问,考点明确
真题
设问
1.(2017·4
月浙江选考
)
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
②
地自然带的成因。
2.(2016·10
月浙江选考
)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3.(2016·10
月浙江选考
)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考向和
规律
1.
考向:自然带的类别及简单的成因分析
2.
命题规律:以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直接设问区域的自然带并联系相关的气候知识分析其成因。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例题
1.(2017·
全国文综
Ⅰ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
(3)
题。
√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
3
月
25
日,
“
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
,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
B
。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
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同
√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材料可知,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如今一侧修剪齐整,说明对绿化带精心维护,而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对绿化带疏于管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是道路两侧分别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管理,因此答案选
D
。
解析
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
A
。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
答案
解析
例题
2.(2017·4
月浙江选考
)
下图为
“
世界某区域略图
”
及图中
①
、
②
、
③
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说出影响
①②③
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
②
地自然带的成因。
答案
解析
答案
降水。
年降水量
500
~
1 000
毫米;
降水集中在
6
月~
9
月
(10
月~
4
月降水稀少
)
,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
全年高温,气温在
24
℃
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
解析
注意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图中的
①②③
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气候、植被等差异,是由于降水量不同导致的。不要错误理解成
“
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
的形成基础
“
热量
”
。
第二小问,
②
地是热带草原带,然后围绕
“
热带
”“
草原
”
(
注意草原的茂盛和枯黄的季节变化
)
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另外,准确使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年降水量数值等图像信息也十分重要。
三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1.(2017·
稽阳联考
)
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太行山山麓的地表组成物质、植被覆盖、土壤肥力、地下水矿化度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反映的是
A.
地方性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11
12
2.(2017·
温州模拟
)
凸显青藏地区地理特征的是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很小
B.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
C.
海拔高冰川地貌广布
D.
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17·
浙江模拟题
)
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解析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均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
图中
P
、
Q
自然带分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寒带冰原带
B.
热带稀树草原带、寒带苔原带
C.
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
D.
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下图为
“
非洲和欧洲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读图完成
4
~
5
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图可知,
P
自然带位于
10°S
~
20°S
的非洲大陆,应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Q
自然带位于欧洲北极圈以北地区,应为寒带苔原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
B.
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大陆东西岸相同
C.
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分异现象相似
D.
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解析
干湿度地带分异与经纬度位置有关;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在大陆东西岸不一定相同;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结合选项即可确定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2017·
浙江省名校联考
)
塔里木盆地内部沙漠广布,盆地边缘常分布着许多绿洲,这反映的是
A.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7.
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
地
7
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
地
1
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甲为
“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
,图乙为
“
M
地区气候资料图
”
,图中山地
M
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
7
~
8
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8.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
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解析
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受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甲为
“
南美洲略图
”
,图乙为
“
安第斯山脉某山体的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
。读图完成
9
~
10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近年来图中洋流呈减弱趋势,其将导致
A.
沿岸气候变干
B.
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
C.
附近渔场减产
D.
海轮航行的速度减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解析
该寒流减弱,将使其所在海域上升流减弱,从而使营养物质来源减少,附近渔场减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图乙所示的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最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
A.
①
处
B.
②
处
C.
③
处
D.
④
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解析
该山体的自然带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其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
南北纬
10°
之间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读
“
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
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垂直分异规律。产生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
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针叶林带。
原因: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答案
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
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
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
力逐渐降低。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
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并且不断加长、加宽,
平坦的高原面被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1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说出自然带
B
的名称。
答案
答案
水分。
(3)
引起自然带
A
到
C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南坡雪线低。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4)
假设图中山脉存在雪线,试比较其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