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1-05-20 发布
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篇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第
3
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明清前期
(1840
年前
)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
(1368—1840
年
)
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经济上
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上
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1.
明朝
(1368—1644
年
)
(1)
中央
①
废除丞相制度:废丞相,由皇帝掌管
六部
②
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
时内阁出现
③
选官制度:明朝实行
八股取士
,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④
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
六科给事中
,负责监察百官
(2)
地方:废行省,设
三司
①
设承
宣布政使司
,分管地方行政
②
设
提刑按察使司
,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③
设都
指挥使司
,分管地方
军事
(1)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
玉米
、
番薯
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
手工业
①
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
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
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
景德镇
成为著名瓷都
(3)
商业
①
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②
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③
外贸: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
,瓷器大量外销;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④
货币:
白银
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4)
经济政策
①
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
明朝实行
“
海禁
”
,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1)
思想
①
王阳明
“
心学
”
:思想核心是
“
致良知
”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②
李贽
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2)
科学技术
①
《
本草纲目
》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
《
农政全书
》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
“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
(3)
文学艺术
①
文学: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和
《
西游记
》
。
②
戏曲:明朝时,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③
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
徐渭
的
《
牡丹蕉石图
》
2.
清朝前中期
(1644
—1840
年
)
(1)
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
议政王大臣会议
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
康熙时期:设
南书房
参与机要,与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
雍正
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
手工业:制瓷业进步
(
瓷窑、品种、技术
)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
商业:
晋
商和
徽
商
(3)
外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很大;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4)
经济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
思想
①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②
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
众治
”
主张,倡导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注重实学。
③
王夫之
: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2)
文学艺术
①
小说创作的兴盛:
《
儒林外史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等。
②
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如清代郑板桥的
《
墨兰图
》
。
③
京剧
: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治、光绪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核心素养
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
材料信息有“时”的信息“乾隆时”,有“空”的信息“江南”“苏州”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素养。
历史解释
题干“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概况
影响
改土归流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改派流官进行统治的措施
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边疆开发,社会进步
盟旗制度
在内、外蒙古地区,将蒙古各部划分为旗,合若干旗为一盟
削弱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政府对草原地区的管理,促进当地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金瓶掣签
清乾隆时期正式确立的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
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和佛教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深远意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