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5-20 发布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学案
【最新考纲】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及光合作用发现经典实验
见学生用书P046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2)结构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一连)
答案 ①—A—b ②—C—a ③—E—e ④—D—c ⑤—B—d
诊断辨析
(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 √ )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
(4)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
(5)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 )
(6)叶绿体内膜的面积远远大于外膜面积。 ( × )
热图解读
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
(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2)两实验均需要进行“黑暗”处理吗?
(3)两实验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提示 (1)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图示的两实验中,只有萨克斯的实验需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掉细胞中原有的淀粉。
(3)恩格尔曼的实验中,照光处理与不照光、黑暗与完全曝光形成对照;萨克斯的实验中,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形成对照。
考向一 光合色素吸收光谱分析
1.(2017·全国卷Ⅲ)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A错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来绘制的,因此可用CO2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吸收640~660 nm的红光,导致水光解释放氧气,D正确。
答案 A
高考教材
本题以必修一P99“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为源,从知识内容上考查色素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题目内容完全源于教材,从目标要求上考查考生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理解能力
跟|题|变|式
2.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则该色素是 ( )
A.类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胡萝卜素 D.叶绿素a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答案 D
3.(2018·衡水冀州中学月考)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
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解析 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吸收峰在400~500 nm,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450 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 nm波长的光要多,B正确;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暗反应中C3的还原量增多,则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C错误;叶绿素吸收420~470 nm波长的光较多,当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叶绿素吸收420~470 nm波长的光变少,D正确。
答案 C
整合提升
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
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其次是红色光为光合作用的有效光。
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考向二 光合作用发现的经典实验
4.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曾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发生能量转化的假说。以下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的是 ( )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实验
解析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物除氧气外还可以产生淀粉,即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淀粉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该实验能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发生能量转化”的假说。
答案 C
5.下面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实验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解析 Y1和Y3是O2,Y2和Y4是18O2,因此Y2的质量大于Y3;④中小球藻中含有(CHO)的有机物,而①中小球藻含有(CH2O)的有机物,故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中的小球藻质量;④和②中的水都为HO,且含量相同,因此质量相等;在试管①和②中原有质量相等的情况下,②中释放出的是18O2,而①
中释放出的是O2,故剩余质量①大于②。
答案 C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见学生用书P048
1.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3.反应式(写出反应式并标出元素的去向)
若有机物为(CH2O):。
(拓展:若有机物为C6H12O6:。
助学巧记 光合作用过程的“一、二、三、四”
诊断辨析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
(2)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3)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过程。( √ )
(4)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应强度和暗反应强度都降低。( √ )
热图解读
环境因素骤变对光合作用中间产物含量动态变化曲线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以下过程分析:
建立模型
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
如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
结论: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含量变化和________是一致的。
提示 (1)[H] ATP ADP Pi
(2)C5
考向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
1.(2017·全国卷Ⅱ)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的产物O2;②是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反应物NADP+;③是生成ATP的原料ADP+Pi;④代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参与固定CO2的物质C5;图中[H]代表的物质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还原型辅酶Ⅰ(NADH)。(2)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除叶绿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C)和线粒体(D)。(3)细胞质基质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的原因是植物细胞缺氧,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1)O2 NADP+ ADP+Pi C5 NADH(或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高考教材
本题以必修一P103“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和P93“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为源,试题将两图进行整合,考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知识内容上综合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从目标要求上考查考生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理解能力
跟|题|变|式
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判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H]、ATP、CO2、(CH2O)、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C3化合物还原过程中需要ATP,CO2固定过程中不需要ATP。
答案 C
3.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和释放O2量的变化,据此正确的分析是 (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解析 光斑照射前,有氧气释放,说明植物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A项不正确;光斑照射,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增加缓慢,二者不同步,B项不正确;经过调整后光反应和暗反应开始同步,一开始光反应远高于暗反应,因此可以看出,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C项正确;移开光斑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二者不同步,D项不正确。
答案 C
考向二 环境因素骤变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4.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等条件变化与光合作用中各物质变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及理解能力。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的可见光是红光和蓝紫光等,吸收的绿光很少,因此与同等强度的白光相比,红光下植物光合效率更高,而绿光下则光合效率非常低。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增多,C3的还原增加,导致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项错误;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绿光,光反应减弱,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降低,导致C5减少,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5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解析 水的光解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暗反应阶段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项错误;t3→t4,光照充足且不变,光合速率提高是因为CO2浓度提高,暗反应增强,此时,光反应也增强,C项错误;t4后,由于无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不再生成,C3的还原仍在进行,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而且光反应停止,还原的C3化合物的量减少,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的含量也降低,D项正确。
答案 D
整合提升
1.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若光反应停止,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反应不进行。
2.光反应快于暗反应,光照总时间相同时,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有机物积累得多,因为[H]、ATP基本不积累,利用充分;但一直光照会造成[H]、ATP的积累,利用不充分。如甲一直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和黑暗5秒相间隔持续20分钟,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甲<乙(暗反应时间长)。
3.C元素的移动途径
CO2中C进入C3但不进入C5,最后进入(CH2O),C5中C不进入(CH2O),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考点三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见学生用书P050
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
AB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B点: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B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C点: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
2.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点:CO2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
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
B和B′点:CO2饱和点(两组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达到该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
3.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 ℃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 ℃)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 ℃)之后由于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 ℃左右光合作用停止。
4.探究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吸水困难甚至失水而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5.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综合作用
(1)常见曲线
(2)曲线分析
P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Q点: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影响因素主要为各曲线所表示的因子。
(3)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增加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热图解读
1.在下面坐标中画出阴生植物的曲线图(用虚线表示)。
提示
2.在下面的四幅图中标出热图解读1中坐标曲线中的A点、AB段、B点和B点之后的O2和CO2的转移方向。
提示
考向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2017·天津)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 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合作用强度(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光合作用强度(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项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和野生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C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限制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仍然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D项错误。
答案 D
高考教材
本题以必修一P10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探究“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为源,从知识内容上以数学模型的形式考查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从目标要求上注重对考生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考查
跟|题|变|式
2.如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解析 曲线Ⅰ为降雨后第2天(水分充足)测得的数据,曲线Ⅰ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项正确;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是降雨后第8天和第15天测得的数据,此时土壤含水量减少,并都出现“午休”现象,即中午温度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气孔关闭,导致这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曲线Ⅰ可知,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D项正确。
答案 C
3.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随________的增加成正比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
(2)从图甲可见,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且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3)图乙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出现CD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甲中绘制50 ℃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5)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
解析 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影响,本题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甲图可以看出,光照弱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外界条件主要影响光反应,而与温度无关。而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值时,温度又成了限制因素。由图乙可以看出,在50 ℃时光合速率大于20 ℃而小于30 ℃,可在图甲中相应画出,由图甲看出,在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与温度变化无关,可在图乙中相应画出。
答案 (1)光照强度 光反应
(2)温度 暗反应
(3)最适温度 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4)如图1
(5)如图2
高考热考教材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见学生用书P051
【实验原理】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实验步骤】
提取色素:称取5 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10 mL无水乙醇→研磨→过滤→收集到试管内并塞严试管口
制备液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度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1~2次
分离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分离过程如图所示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如图所示
3.实验成功的关键
(1)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含有较多色素。
(2)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叶绿素酶水解。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的色素。
(3)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所以要求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1~2次。
(4)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深度思考
1.色素提取液呈现淡绿色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 (1)叶片颜色太浅。(2)绿叶不新鲜。(3)研磨不充分。(4)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太少。(5)加入无水乙醇量太多。(6)研磨时间过长,部分叶绿素被破坏。
2.为什么在制作滤纸条时,需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
提示 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从而导致出现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需将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3.为什么滤液细线要重复画,且线要细、直?
提示 重复画线是为了增加色素的浓度,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画线细、直是为了防止分离时色素带之间出现重叠。
考向 有关实验过程的考查
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图中色素Ⅰ、Ⅱ、Ⅲ、Ⅳ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据图所示,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A项正确;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是应激反应,有利于抵御强光照,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B项正确;色素Ⅲ、Ⅳ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分别是425、465 nm,C项正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后,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多画几次,有利于积累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D项错误。
答案 D
2.(2018·淮安模拟)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而得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属于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A正确;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含量很少,可能是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太低导致的,B正确;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少,这不应该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C错误;丁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很少,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因为与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绿素更易受到破坏,D正确。
答案 C
微平台·通关必备
【答题术语】
1.叶绿体中4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四种色素在叶绿体中的分布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3.光反应阶段的2项重要变化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4.暗反应阶段的重要过程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5.光照突然停止,其他条件不变,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C3上升,C5下降。
6.CO2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糖类。
【误区警示】
1.白天植物并不只进行光合作用
(1)植物在白天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O2的吸收量是指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植物实际光合速率应该包含植物呼吸产生的CO2量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
(2)在黑暗中测得单位时间CO2释放量即为呼吸速率,没有说明的情况下,白天也是一样的呼吸速率。
2.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仅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其他叶绿体之外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相关文档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