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 MB
- 2021-05-20 发布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最新考纲
命题角度
备考分析
宋明理学
1.2015
·
全国卷
Ⅰ
,
40
:从与先秦、汉代儒学的比较入手,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
2
.
2014
·
全国卷
Ⅰ
,
26
:从人性出发考查
“
存天理,灭人欲
”
所体现的人性论
3
.
2014
·
全国卷
Ⅰ
,
25
:从唐代佛儒道三教地位的变化考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4
.
2014
·
大纲卷,
17
:从明清普遍纂修族谱现象出发,考查理学的社会影响
1.
高频考点: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2
.
教材空白点:
宋代理学的世俗化。
3
.
备考策略:
(1)
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地位的原因。
(2)
结合理学的内容理解其社会影响。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11
·
课标卷,
26
:从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的言论入手,考查其思想特色
1.
高频考点:
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
.
教材空白点:
(1)
明末清初的
“
经世致用
”
思想。
(2)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3
.
备考策略:
(1)
通过对比明清思想家与宋明理学的主张,概括其反传统、反教条的思想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
把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作比较,掌握其思想主张、影响的异同,并从两国社会状况出发分析理解造成不同的原因。
佛教
三教合一
朱熹
天理
灭人欲
格物致知
南宋
四书章句集注
内心反省
致良知
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
孔孟学说
君主专制
反专制
经世致用
物质
辩证法
思维方法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思想
“
理
”
是世界的本原
“
心
”
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
“
格物致知
”
“
发明本心
”
或
“
致良知
”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
“
内心
”
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
同
点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
“
仁
”“
礼
”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
万世之至论
”
,否定孔子是
“
天生圣人
”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
“
万物皆生于两
”
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
“
天下之大害
”
的结论;顾炎武提倡
“
众治
”
,反对
“
独治
”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
“
经世致用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