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00 KB
- 2021-05-20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下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23°26′N,0°
C.15°S,135°W
D.23°26′S,180°
2.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
A.8点
B.7点
C.6点
D.5点
2、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甲、丁、丙
D.丙、丁、甲、乙
2.若丁地经度为90°W,当丁地昼长为A时,该地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 )
A.23:30
B.24
C.14:30
D.12
3、 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完成6次自动和航天员手控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后,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在预测的时间和范围内准确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坠落于(14°S,163°W)的南太平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A.化作流星的天宫一号
B.正常工作中的天宫一号
C.天空中的飞鸟
D.坠落南太平洋的天宫一号残骸
2.天宫一号坠落时坠落点的区时是( )
A.4月1日13:15
B.4月2日13:15
C.4月1日13:23
D.4月2日13:23
3.天宫一号坠落时关于凯里(106°E,26°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长于北京(40°N)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北京
C.至2018届高考前昼逐渐变长
D.昼短夜长
4、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
回答1-3小题。
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距离飞行,飞机的最初飞行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当B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此刻全球以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 )
A.20°W和160°E
B.60°W和180°
C.160°E和180°
D.120°E和180°
3.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候(从A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
A.(40°S,170°W)
B.(50°S,170°E)
C.(40°S,170°E)
D.(50°S,170°W)
5、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1-3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海水堆积
D.潮汐堆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
B.长江人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6、 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S,45°E
B.20°N,45°E
C.20°N,135°W
D.20°S,135°
2.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
A.6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7、北京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度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24节气测量仪(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
A.增加竹竿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角度
C.增加皮尺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方位
2.若乙为二分日太阳光线,则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 )
A.等于1米
B.大于1米
C.小于1米
D.等于2米
8、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C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A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沙洲移动方向的判别,较易。读图,结合图例中不同年份的沙洲位置可以发现,横沙的经度在减小,说明向西移动,排除A、D;纬度在增加,说明向北移动,所以正确,C错误。
2.本题考查影响沙洲移动的因素,难度中等。根据上题,横沙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距离长江入海口越来越近,与海浪的方向相同,所以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为海浪侵蚀,故选B;据图,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海洋,如果是河水侵蚀,横沙将向东南移动,A错误;海水堆积将会使横沙向海洋方向扩展,即向东南移动,C错误;潮汐一天中有两次涨落,既有堆积作用也有侵蚀作用,对横沙的移动影响不大,D错误。
3.本题考查地貌变化期间地理特征的判断,难度中等。沙洲群合并成陆是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所致。此期间长江入海输沙置应是增加,A错误;入海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挟带泥沙减少,B错误;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减少入海泥沙,C错误;流域内降水量增加,在植被等情况不变条件下河流水量会增加,挟带的入海泥沙会也会增加,河口处泥沙沉积增加,最终使沙洲合并成陆,D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C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