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5 KB
- 2021-05-20 发布
22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注意停顿、语气。
2、理解字词句,积累文言词的用
法。
3、重点:理解寓言通过故事所说
明的道理, 在生活中学会听清楚,
说准确 。
n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
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n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
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
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
成。
n 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一、读)
n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
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gài jí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
穿井得一人。”
从井里打水浇地
等到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
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
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打井
(二、译)
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
一人。”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吕氏春秋》(吕不韦 )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
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
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讲述,谈论
代这件事
使听见
向、对
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派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
呀。”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向这件事 回答
在助词,不译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当堂检测:一词多义
之: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闻: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于: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代词 这件事
助词,不译
听到
使听到
向,对
在
n
n 每个人都动口复述故事,弄清情节
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
发展: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结局: 解开真相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三、析)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传之者的角度: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
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
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呢?
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
怪,想求证一下。
板书
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 不能轻信传言
发展: 国人道之 说话要说清楚
闻之于宋君
结局: 解开真相
穿
井
得
一
人
n 5、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
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
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
不能以讹传讹。
拓展
n 听说小游戏
老师发一张写有字的小纸条给每组的第一个
同学,第一个同学看了后遮盖起来,然后将字条
里面的内容告诉自己后面的一位同学,以此类推,
最后一个同学将听到的内容写出来,然后拿到第
一个同学这里来对照,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四、练)
n小结:
作业
请你收集生活中因听话或传话不
准确而闹出笑话或耽误事情的例子,
语文晚自习在班上交流。请你选择
一例,以书面的形式告诉当事人听
话、说话要注意些什么。
n读
n译
n析
n练
相关文档
-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021-05-20 16:39:085页
- 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评讲课件2021-05-20 16:38:295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语2021-05-20 16:38:1020页
-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二年级期中试2021-05-20 16:38:09107页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八年级2021-05-20 16:37:496页
- 浙江省衢州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2021-05-20 16:37:2826页
-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19年秋季2021-05-20 16:36:4320页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期中测试卷7份2021-05-20 16:35:3032页
- 2020小学语文的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21-05-20 16:34:373页
- 三年级上语文试题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1-05-20 16:34: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