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5-20 发布
第二讲 世界的本质与意识的作用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F )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F )
3.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选D。“稳中求进”强调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
A.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解析:选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正确;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项说法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项说法错误。
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了①;扎实推进城镇化,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遵循了城镇化的运动变化规律,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7.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是人们诚实与否的“开关”。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这一发现佐证了( )
- 4 -
①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健康大脑是意识的来源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说明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也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②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意识)的来源,③观点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8.近年来,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人开始担心将来机器人具有意识以及感觉,有朝一日会取代人类的地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 )
①机器人不具有反应的特性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机器人不具有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题目实际是问机器人为什么不会具有意识以及感觉,②③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①错误;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
①是充分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的结果
②将决定我国改革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
③能为改革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④是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五大发展理念属于意识范畴,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中的“决定”和③中的“具体的方法指导”均说法错误。
10.习近平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要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各地( )
①要摸清家底,使客观符合主观
- 4 -
②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精确施治、精准发力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这就需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精确施治、精准发力,②③符合题意;要摸清家底,使主观符合客观,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贵州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家园,倡导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从唯物论角度看,这启示我们要( )
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因地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体现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④属于辩证法,不是唯物论,应排除。
12.“安慰剂效益”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如葡萄糖、维生素),但病人有时候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意识对生理的调节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物质世界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D.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解析:选A。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病人有时候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A项。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
三、综合题
13.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扶贫实效。
- 4 -
结合材料,谈谈中央扶贫目标及措施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解析:本题为“体现类”题目,知识限定是“唯物论”,问题指向“中央扶贫目标及措施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解答时,应依据材料中的信息点,寻找教材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将信息点和知识点结合起来即可。
答案:(1)中央的扶贫目标是针对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现状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中央确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提高扶贫实效,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有机结合。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