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MB
- 2021-05-20 发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十四章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2
核心考点突破
03
学科素能培养
栏
目
导
航
01
案例双基落实
04
课下限时训练
1
.
能源的分类
(1)
可再生能源:包括
________
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
________
、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
___________
形成的。
2
.
能源消费结构
“
中国以
________
为主,世界以
________
为主。
01
案例双基落实
水
煤炭
地质时期
煤炭
石油
山西省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市场
________
。
(3)
位置适中,
________
比较便利。
广阔
交通
1
.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
扩大煤炭
____________
:形成了
________
、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
提高晋煤处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
________
运输为主、
________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
建设
_____________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
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________
。
开采量
大同
铁路
公路
坑口电站
焦炭
2
.
能源的综合利用
1
.
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1)
开挖地表,排弃土石,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
重化工的发展造成
______________
。
2
.
保护与治理措施
(1)
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以
_____________
为先导,大力推进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
调整产业结构。
①
对原有的
_____________
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
大力发展
__________
、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__________
等。
(3)
治理
“
三废
”
,建设生态环境。
“
三废”污染
技术创新
重化工业
农业
旅游业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
1
~
3
题。
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
能源矿产
(
主要是煤
)
92.17
金属矿产
3.95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
100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
A
.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
.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
.矿种多、质量好
D
.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
.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
92.17%
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
)
A
.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
.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
.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
.畜牧业生产基地
D
C
A
解析:
第
1
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
2
题,正确理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关键。第
(3)
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新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30
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
40
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
1 000
亿元。
据此完成
4
~
5
题。
4
.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
A
.距离市场远
B
.水资源短缺
C
.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
.交通便利
5
.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
.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及输出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
.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
.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
.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B
A
解析:
第
4
题,山西和新疆都属缺水省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煤炭工业发展。第
5
题,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及输出数量,而不进行加工、转换,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低下,也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02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角度
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2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
种类
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
我国分布密集区
水能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
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
太阳能
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
青藏高原、西北内陆
风能
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
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
种类
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
我国分布密集区
地热能
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
西藏地区
潮汐能
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
东南沿海
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
南方地区
[
拓展提升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除了要考虑与矿物能源相似的条件,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1)
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
(
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
。
(2)
科技水平。科技水平往往决定着新能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3
.
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①
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
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不利影响
①
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
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2016
·
全国丙卷
·
T37
2014
·
四川卷
·
T5
~
6
命题规律: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皆有,多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区域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核心关注: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条件。
(2016
·
全国丙卷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
“
陆上三峡
”
之称的
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
集中在被称为
“
世界风库
”
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
≥
8
级
)
日数。
(1)
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
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
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
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
解题指导
]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
获取信息
“
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
风能属清洁能源、无污染,我国政策支持
“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
建设成本
________
,投资大
“
被称为
‘
世界风库
’
的瓜州县
”
瓜州县风能资源
________
高
丰富
2
.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3
.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1)
审清题干要求
“
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
”
,因此应当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
(2)
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
(3)
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不利条件应当主要从
_____________
条件分析。
(4)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
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
,说明风能相对一般能源来说不稳定,而能源的需求则要求有稳定的供应,热电厂的建设应当是为了保障稳定能源供应。
社会经济
[
自我尝试
]
(1)
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
有风:风能资源丰富
(
有
“
世界风库
”
之称
)
,年大风日数多
(
近
70
天
)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
(
充足
)
或戈壁
(
难利用土地
)
广布,地形平坦。
(3)
当地
(
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
电能需求少;离东部
(
用户
)
较远
(
需长距离输电
)
;当地基础设施
(
如电网等
)
不足;建设成本高
(
投资大
)
,当地资金不足。
(4)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
(
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
。
1
.
(2018
·
宝鸡模拟
)
近日,陕西
10
个特色小镇入选
《
西部大开发
“
十三五
”
规划
》
,包括旅游休闲、商贸物流、能矿资源等类型。神木县大柳塔镇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为
35
亿吨,其煤质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是很好的气化用煤、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国家打造特色小镇有利于
(
)
①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
扩大中心城市功能和绿地面积
③
产业集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
④
延缓人口老龄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大柳塔镇煤炭资源被北京、天津大力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
A
.储量大
B
.很好的化工原料
C
.燃烧效率高
D
.含硫低
(3)
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发展煤炭工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
.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
B
.黄土高原、交通不便
C
.劳动力不足
D
.西北地区、位置偏僻
B
D
A
解析:
第
(1)
题,国家依托相邻重点城市、特色资源等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神木县以煤炭为龙头,初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工业体系,故选
B
。第
(2)
题,大柳塔镇煤炭资源含硫低,造成的大气污染小,被北京市、天津市认定为
“
环保煤
”
而大力推广使用,故选
D
。第
(3)
题,煤炭工业是耗水工业,它的布局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选择在靠近黄河的地方;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交通便利;本区位置适中,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劳动力非煤炭主要制约因素。选
A
。
2
.
(2018
·
广州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
“
石油王国
”
,下图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示意图。目前,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消费保持着
6%
~
8%
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至
50%
。
2015
年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中沙四代核电合作项目。
(1)
说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
阐述沙特阿拉伯内陆地区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
(1)
题,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应考虑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大、质优、价廉等,结合图中油田规模、分布位置等不难作答。第
(2)
题,其优势条件从纬度低、云量少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
(1)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开采成本低;石油品种多样,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成本较低。
(2)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量高;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1
.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考点二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2
.
山西省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1)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
(2)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手段
①
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②
调整产业结构
③
“
三废
”
的治理
(3)
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
(4)
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
①
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
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2017
·
全国卷
Ⅱ
·
T36
2015
·
北京卷
·
T36(4)
命题规律: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核心关注:在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强力措施下能源产地的发展方向。
(2017·
全国卷
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
1998
年山西省有
1 800
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
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
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
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
解题指导
]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
“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
可知,山西焦煤资源
________
,质量好。由
“
1998
年山西省有
1 800
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
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
可知,山西省
20
世纪
90
年代,小焦化企业多,污染严重;因国家政策和法规要求关停了大量
__________
企业,建设大型焦化园区。
丰富
小焦化
2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3
.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1)
从影响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因素分析。
(2)
分析焦化厂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而不是运输等方面的原因。
(3)
分析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主要考虑运输方式及分布。
(4)
针对题
(2)(3)
中的污染问题,提出相关措施。
[
自我尝试
]
(1)
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
(
技术门槛低
)
,临近煤矿,运输费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
(
市场需求大
)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
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
)
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
(
生产过程中
)
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
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
)
所用汽车
(
卡车
)
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
生产过程:
(
由于规模大,实力强,
)
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
(
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
;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
(
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
运输过程:
(
由于生产集中,
)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1
.
(2018
·
聊城模拟
)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
A
.风能、太阳能
B
.核能、太阳能
C
.核能、地热能
D
.风能、地热能
(2)
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
A
.纺织工业
B
.电子工业
C
.食品加工工业
D
.石油化学工业
A
解析:
第
(1)
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第
(2)
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D
2
.
(2015
·
北京卷
)
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解析:
张家口能源生产的方向应该从可持续和新能源两个角度展开,其地理条件主要是考虑了张家口的自然环境。
答案
:
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03
学科素能培养
图表专攻系列
(
十七
)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能源统计图可分为静态统计图和动态统计图,静态统计图主要用于呈现某时期能源构成或对比,如对比某时期不同能源类型或不同区域的差异
(
如图
1
、图
2)
。动态统计图主要呈现不同时期能源构成情况,一定有时间变化要素
(
如图
3)
。
第一步:看图形和组成要素。
图
1
为扇形图,只呈现了百分比关系;图
2
为柱状图,可呈现不同主体
(
国家
)
不同能源类型的比重;图
3
为多要素组合图,既呈现了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
柱状图
)
,也呈现了单位
GDP
能耗的变化
(
曲线图
)
。
第二步:找图例、坐标和点线柱
。
①坐标统计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如图
3
中纵坐标分别为能源消费量和单位
GDP
能耗,横坐标为时间。
②
看图
3
图例,明确图中主要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柱状图示意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曲线示意单位
GDP
能耗的变化。
③
观察图
3
柱状图和曲线的变化特征以及柱状图的构成,主要从柱状图和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上去观察,柱状图的构成要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大小。
第三步:析构成和变化,借原理析前因后果。
图
1
没有过多构成要素,较简单,重点抓住几种能源消费比重的大小差异;图
2
纵轴为百分比,要抓住各国间不同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异;图
3
纵轴有两个,代表不同的构成要素,横轴为时间,可表示变化,因此要抓住两个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结合不同能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对题干进行分析。
(
经典高考
)
2000
年到
2008
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下面是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
GDP
能耗变化图表。
据此,回答
(1)
~
(2)
题。
2000
年
2004
年
2008
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1)2000
年到
2008
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
①
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
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
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2)2000
年到
2008
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
.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
.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
.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C
D
[
解题指导
]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
“
2000
年到
2008
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
”
可知该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度上升;表格为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图为单位
GDP
能耗变化图。
2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1
.
(2018
·
太原模拟
)
读
1996
~
2006
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
回答
(1)
~
(2)
题。
(1)
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
①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
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
加强国际合作
④
积极开发新能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2000
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
.煤炭出口量增加
B
.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
.煤炭利用率提高
D
B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等。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0
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
2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
2003
年的
1 204.2
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
2012
年的
2 735.2
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下图中外圆为
2012
年、内圆表示
2003
年能源消费结构。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
.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
B
.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
C
.水电消费比重下降
D
.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
(2)
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
)
①
减少灰霾天气
②
减少紫外线辐射
③
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④
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B
C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外圆
(2012
年
)
、内圆
(2003
年
)
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而图中显示的是能源消费比重,结合消费总量可知煤炭消费量大大增加;水电消费比重是增加的;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第
(2)
题,由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原油、天然气为主,排放的污染物会加大灰霾天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能源消费以非可再生资源为主,大量开发会加剧供应紧缺程度。
谢
谢
观
看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