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84 KB
- 2021-05-20 发布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A组 基础题组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答案 B A项,酒曲捣碎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酒曲发酵是化学变化;C项,高温蒸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项,泉水勾兑是溶液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此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3.(2019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单质:石墨、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漂白粉、矿泉水、盐酸
答案 C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正确。
4.(2019河南信阳模拟)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诗或谚语
含有的化学反应类型
A
熬胆矾之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复分解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分解反应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化合反应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A项,发生反应:Fe+CuSO4 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B项,发生反应:CaCO3 CaO+CO2↑,属于分解反应;C项,发生烃的燃烧反应:CxHy+(x+y4)O2 xCO2+y2H2O,不属于化合反应;D项,涉及火药爆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2018天津河西区质量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盐可作耐火材料
B.铵盐常用作制冷剂
C.硅胶可作食品抗氧化剂
D.甲醛水溶液可作防腐剂
答案 D 氧化铝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故A错误;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错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故C错误;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防腐剂,故D正确。
6.经测定,某容器中装有的气体只含有C、O两种元素,对于该气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不含有气体单质
D.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 D 该气体成分可能是CO或CO2或CO、CO2或CO、O2或CO2、O2或CO、CO2、O2等。
7.(2018山东泰安模拟)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Ca(OH)2
C.SiO2 D.Al2O3
答案 A 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煤饼烧蛎房成灰”即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这种灰的主要成分即氧化钙,故选A。
8.(2019江西上饶六校联考)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HgS B.Cu C.Cu2O D.Fe2O3
答案 A “朱” 指“朱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颜料和药物,其主要成分是HgS。
9.(2018北京朝阳二模)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
A
B
C
D
低温制备H2
成功开采可燃冰
(CH4·nH2O)
研制出超高强钢
合成全氮阴离子盐
(N5)6(H3O)3(NH4)4Cl
答案 A A项,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B项,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不属于非金属单质;C项,超高强钢属于合金,不是非金属单质;D项,全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不是单质。
10.(2019安徽宿州月考)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Al2O3 Al Al2(SO4)3
B.H2SiO3 SiO2 SiCl4
C.SO2 CaSO3 CaSO4
D.CH3CH3 CH3CH2Cl CH2 CH2
答案 D A项,不能用H2还原Al2O3制Al,应用电解法;常温下,Al遇浓H2SO4发生钝化,不能生成Al2(SO4)3,故错误。B项,SiO2不与盐酸反应,故错误。C项,S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D项正确。
11.(2018四川泸州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中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 cm
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
答案 D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故A错误;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故B错误;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应该是10-9~10-7 m,故C错误;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计算机芯片为硅单质,硅元素的化合价从+4到0,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
12.(2018安徽皖江名校摸底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C.“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和现代湿法冶金一致
答案 B 雾是一种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将丹砂(即硫化汞)灼烧有汞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又会生成硫化汞,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B项错误;“煤饼烧蛎房成灰”中的“蛎房”是牡蛎壳,牡蛎壳的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故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C项正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D项正确。
13.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 铜绿 A Cu(OH)2 B 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 ,“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 (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
(3)Cu(OH)2 CuO+H2O CuO+H2 Cu+H2O
(4)① ②③ ④
1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中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填化学式,下同)、 、 。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 。
(3)分析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每消耗1 mol Na2O2生成 g O2;
②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中,每消耗168 g NaHCO3,生成标准状况下 L CO2;
③反应Cl2+H2OHCl+HClO中,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L Cl2,转移 mol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则: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 。
答案 (1)Na2CO3 CO Al2O3
(2)胶体中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 丁达尔效应
(3)①16 ②22.4 ③1
(4)①分解 ②催化作用
解析 (1)Na2CO3属于盐;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4)由于N的质量和P的质量均增大,Q的质量不变,故M的质量应减小,所以N、P均为生成物,M为反应物,Q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5.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化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化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
(3)图中微观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3)2NO+2CO 2CO2+N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B组 提升题组
16.(2018山东临沂模拟)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 H2O+盐。下列有关X和Y所属物质类别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X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盐
酸性氧化物
Y
碱
酸
碱
碱性氧化物
答案 D 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正确;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氧化铜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B正确;碱可以和酸式盐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C正确;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中都不含H元素,所以二者反应不可能生成水,故D错误。
17.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 。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 组,它的电子式为 。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4)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 g该物质参与反应。
(6)Ⅱ组另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些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Ⅰ Na+[··O······O······]2-Na+
(3)3CO+Fe2O3 2Fe+3CO2
(4)2∶1
(5)168
(6)AlCl3·6H2O+6SOCl2 AlCl3+12HCl↑+6SO2↑
解析 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Na+[··O······O······]2-Na+。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4)3NO2+H2O 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2∶1。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除去水的作用,AlCl3·6H2O与S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 AlCl3+12HCl↑+6SO2↑。